新经济下财务与会计革新
时间:2022-08-17 05:26:10
导语:新经济下财务与会计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受新经济的影响,一场涉及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不可避免,以创新意识沉着对待是理论界、实务界、监管部门的应有姿态和反应。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新经济”一词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区别于过去经常出现的经济周期之传统经济,认为在新的科技条件下,今后的人类社会将免受经济周期之苦。之后,随着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又基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和感知,认为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或与网络等新产业革命,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密切相关。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新经济的提法和特征尚有不同认知,笔者理解,全球化、网络化、高新科技化、知识化,应该是新经济的本质内涵。种种迹象表明,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财务与会计,都可以找到信息技术革命等高新科技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提升了“有效破坏”的速度,即加快了资本、知识、人才从落后的技术领域向亚待开发的新科技领域转移的进程。这种资源再配置过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又有效地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为发展中的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供了多种途径,为降低经营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开辟了新的空间。在信息技术革命到来之时,企业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其原因是在整个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中,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决策者难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的瞬息变化和原材料的分布与供应情况。因此,企业经营需要加倍投人物资和人力等资源以应付信息匾乏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了防范风险,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得不一再提升,刚性很强,亦即边际成本剧增,而边际效益锐减。例如,在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企业只能通过超量储备资金和货物方能防范不测,此种理念在公司理财和财务报告中处处体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测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其决策将更多地依赖最新最快的适时信息,进而提高资金和存货储备的准确性,节约资源和降低经营成本。
对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其预测和决策的方式,改变了其供产销体系和模式,缩短了研发周期,这一变化,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预示着成本管理的一场变革在所难免。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注人了新的内容,戴尔(Dell)模式证明:(l)存货减少了,降低了库存成本;(2)与客户直接有效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多余的产品功能,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3)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几乎同步进行,效率大增,在降低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研发本身的机会成本;(4)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营销方式的改变与改善,不仅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将导致边际成本呈指数级下降,为企业带来递增的边际收益。
(一)经济规模与交易成本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交易成本呈同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其内部组织和管理成本等也将随之增加,导致交易成本的总体上升。因此,企业规模之边界由交易成本来决定。该理论表明,企业规模之扩张与交易成本之降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现行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有不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然而,在新经济中,这种理论遇到了挑战。新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更新了原有的交易和基础设施概念。网络经济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运用,催生出一种新的亚经济形态,即人们所说的网络经济。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各种交易突破了由于技术瓶颈所引起的时空限制,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生产甚至研发效率迅速提高。网络为经济交易提供了虚拟空间,直接交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中介周折;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之迅猛发展,使交易的时间大大缩短,交易的空间不受地理或区域的限制,零库存不再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空想或虚设的理念,交易各方乃至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便成为事实。更有意义的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影响,MRP、ERP技术的运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状向扁平状转变,在这种悄形下,不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其内部组织与管理成本在总量上都不会有多少变化,这就又节约了内部交易成本。
(二)边际效益与订价策略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均衡经济理论一直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建立自身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如财务管理中的“投资边际效益曲线”,管理会计中的市场基础订价模型和薄利多销订价策略等。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令经济学家和财会人员大跌眼镜的是,那种当供求两曲线相交而形成的市场均衡原理,对一些信息技术产业或企业来说,几乎难以适用。因为在网络经济里,往往是既不存在传统的供给曲线,也不存在传统的需求曲线。由于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品以知识为本,而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消费、可低代价复制、可提高个人或团队待续发展能力,消费这些信息技术产品便等于消费知识,消费了知识便掌握了知识;消费者再将这些知识作为资本要素投人,并通过与其他要素的有机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人要素的边际效用。在新经济中,在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一方面使传统的订价规律被破坏了,另一方面却使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业的边际效益的递增。因此,研究新经济环境中新兴产业的供求关系、订价策略、边际效益变化动态,将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新课题。
(三)知识财富与激励机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在讨论经理人认股权计划(股票期权)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产生股票期权的深刻的历史背景。股票期权源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对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在硅谷的新经济。以知识要素为驭动力的新经济,必然要求对企业制度加以创新。事实表明,一方面,知识需要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能获得,另一方面知识又具有外滋性。为了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防止知识的外滋,仅仅付给工资报酬是不够的,因此,一些高新科技企业普遍采用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给予的对象主要是公司CEQ或掌握核心技术与知识的员工,使其收人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工资,二是股票期权和红利。由于企业员工既有工资收人,又有股权与红利收人,新兴产业便可以在这种激励计划的制度安排下,采取降低工资成本、增加股权及利润分红的办法来达到以下一些目的:第一,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第二,只要股权与红利收人的增加足以补偿工资的下降,并能导致总收人的增加,那么企业便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股权与红利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与创造力;第三,采用以上方法,企业不仅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美国的这一激励制度,“栓住”了一大批科技与管理精英。另外,实践表明,推行股票期权计划,对于降低成本,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发展至今,以股票期权为核心的认股权计划已形成了多种类型。1999年以来,京、津、沪、武汉、稚等地的一些高新科技上市公司也相继进行了股票期权之试点。可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问题的处理等需要,引发了股票期权的创新,也带来了新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所以,有关股票期权的设计、规划、管理和核算等,已经成为公司理财与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四)科技进步与金触创新金融创新对财务与会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以为,主要的影响是有别于传统产业融投资方式的风险资本的融投资运作机制与方式,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评估问题。对财务管理而言,人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风险资本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究竟何在?如何度量和防范之?在该市场中进行融投资的特殊性有哪些?与传统资本市场相比,风险资本市场不同阶段的资本供求关系与结构有何不同?融投资过程中,相应的资金成本和投资效益如何加以确认和计量?风险公司的问题怎样处理?相应的财务监控和激励机制如何建立?对会计处理而言,投资支出资本化,风险公司的边际效益,风险公司及风险资本市场的财务报告披露等,都是垂待研究的问题。
- 上一篇:物价局六型机关创建方案
- 下一篇:物价局政务公开创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