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审计体系化探讨
时间:2022-08-02 11:41:56
导语:企业财务审计体系化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受传统审计实践影响,在部分人的认识里,内部审计通常指的就是内部财务审计。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后,审计理论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可分为内部财务审计及内部经营管理审计两大类。虽然我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得比较早,但实务中内部审计在单位组织结构中的职能定位、如何充分切实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等问题一直未停止探讨。以下就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定义、组织定位、实施、与外部审计关系、审计队伍建设等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可以这样认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
二、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
内部审计要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健康发展,必须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分寸,强化对组织目标的服务职能。因此,内部审计根据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职能定位。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有设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三种模式,分别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纪委书记等负责(见图1)。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会发生变化。从现代企业治理机构考虑,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部门,职能性审计计划和报告须经审计委员会批准认可,日常性的行政性审计计划和报告向管理层主要领导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管理、资源计划决策权属于审计委员会;这种模式较科学有效,也为国内外理论界广为倡导。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应清楚地意识到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其积极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内部财务审计的实施
1、审计方法的运用
企业财务审计的方法通常主要有:查询法、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盘存法、估计法、分析法等等。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在审查书面资料时会采取顺查和逆差两种方式,也会进行详查和抽查。对客观实物进行证实时,可能采取盘点、调节、鉴定几种方式。在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可能会通过观察、询问、函证、调查表等方式实施。当然,审计抽样有多种方法,如:固定样本容量抽样法、停—走抽样法、发现抽样法、平均值估计抽样法、差额估计抽样法、比率估计抽样法等等。审计人员在分析性复核时,更多的会采取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几种方法。而穿行测试法、文字说明法、制表法、流程图法等方法会经常在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中使用。这些方法为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审计程序的规范
(1)对环境分析。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如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政治环境、行业背景等。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可以控制的一些因素,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企业战略、系统、技术和企业文化。这些都是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的直接因素,审计人员必须予以关注。
(2)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发现舞弊征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资金短缺对营运周转的影响、融资能力的变化、产业发展和资金的供给平衡、技术研发投入对产品的影响及其风险、客户的可持续发展及现金流状况、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及供货状况、经营政策的变化、行业周期的影响、管理层完成预算目标的可能、产品单一或少数产品对企业的影响、管理层的职业道德、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情况及价格水平。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有助于发现舞弊征兆。
(3)进行风险评估。企业财务审计中,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现实的财务造假涉及财务报告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会计科目都可能是不真实的,因此需要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的评估要具体而详细,并且与总体风险水平相一致。也就是说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性”的造假相对应,也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关注异常事项或重大经济活动,同时也应对经常发生的小错弊事项予以足够的重视。
(4)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客观地评估所观察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证据,并对于任何潜在的负面指标或迹象,需要认真分析,多方查证,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审计人员不仅应了解会计审计问题,对于企业的营业性质与风险及交易的经济实质,也必须彻底了解。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好奇心及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看似无关的问题或线索,能锲而不舍,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
(5)深入现场调研。深入生产及管理现场,通过询问、观察及查阅等方式,直接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能更好理解企业会计核算。审计人员对现场情况勘察及业务数据的分析往往更有助于发现问题。
(6)积极利用专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向工程、技术、市场、人事、金融、会计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请教,弥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保证在审计过程中能更高效。
(7)执行具体会计科目审计程序。对具体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等的审计,目前都是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无论是政府审计或是社会审计,通常都制定了一般情况下适用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适当选择、保持职业判断,取得适当审计证据,为审计报告或结论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8)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必须综合考虑在审计中涉及的各方面情况,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客观评价。审计报告正式出具前必须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并将沟通过程和内容记录存档。审计报告的出具必须考虑审计风险,措辞应严谨,结论应有据,分析应条理,建议应可行。
3、审计风险的考虑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中要注意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要有全面的财务与法律知识;规范审计调查取证的操作水平;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正确履行规定的审计程序。
四、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1、与外部审计工作的配合企业通常所需要接受的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上级审计几种。政府审计的机构涉及审计署、财政部、税务局、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社会审计机构涉及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而上级审计机构涉及到直接上级或间接上级实施或组织审计的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审计人员应了解外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在审计过程中与外部审计加强沟通,并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外部审计机构顺利实施审计工作。当然,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的配合仍应符合其在组织中的职能定位。
2、外部审计结果的利用在收到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通知书时,内部审计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能够避免重复发生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3、外部审计工作的利用内部审计外包实际上是对外部审计工作的利用,审计结果仍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在特定条件下开展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节约审计成本,并提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该说,内部审计工作外包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建立起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是实现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制度基本保障企业应在审计人员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以保证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素质,满足机构正常运作的需要。
2、后续教育培训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宽广、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培训方式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题”和“系统”相结合。审计人员应自觉加强学习,“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3、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在工作中,审计人员能开放自己的思维,严格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
- 上一篇:审计局文明行业创建方案
- 下一篇:审计局领导走访活动方案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