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规范对策

时间:2022-12-29 05:28:00

导语:企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规范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规范对策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欠规范、有效性较差。

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资金规模和项目细目增多,造成有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欠规范,主要表现在预算项目未进行细化,预算资金用途不明确,公务经费与专项资金分类不清,各项收支的预算建议缺乏依据,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发展实际等。

2、预算执行不严格,随意性较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执行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主要体现在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相脱离,没有统筹安排。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它主要是依靠政权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一种收费,不能归单位所有,自收、自支、自行管理。而目前有的预算外资金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核制度,没能将预算外资金真正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形成了体外循环,不能真正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失去了预算外资金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

3、预算监督较薄弱,严谨性较差。

事业单位的监督一方面来自自身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来自上级所属部门的检查监督。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没有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对预算审核的分析、检查,采取回避、不报告或减少责任,造成预算监督长期处于失位状态,严重影响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4、管理人员层次低,专业性较差。

事业单位有明确的人员编制限制,部分财务人员本身素质偏低,学历、专业技能水平不够高,财务知识落后,加之身兼多职,工作任务重、负担大,在财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和错误,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单位财务人员政策水平低、对财务规章意识不强有关。会计法是财务人员工作遵循的总方针,这方面欠缺,就很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偏离方向,发生不应该发生的责任事故,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对策

财务预算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费用支付的依据。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搞好财务预算编制,明确项目支出,规范资金运用,提高资金效益,针对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科学性。

依法科学编制预算,切实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既要切实解决项目“散”、“碎”问题,提高发展性资金安排的集中度,还要将预算项目编制到具体承担单位和可执行的项目上,防止缺乏实际意义的项目“打捆”问题出现,减少预算调整幅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财务预算。首先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集中财力办大事水平。二优先安排制约交通发展瓶颈的项目,严格控制发展性资金安排管理费。一般项目不得单独安排项目管理费,确实需要安排的,要按政策和标准安排,并加强项目管理费支出管理,执行中项目管理经费结余一律收回。通过财务预算的严格执行,为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3、完善监督机制,增强预算管理严肃性。

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同时也要加大外部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力度,使事业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可以得到及时地纰漏。财务部门要加大整顿会计秩序的力度,促进和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会计机构以及会计监督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严谨的执行会计纪律和会计制度。审计部门应该强化综合监督力度,认真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完善政府部门的定期审计,跟踪监督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执行,绝不姑息迁就。通过监督机制的内外联动,以增强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学习财经政策,熟悉财务法规。单位定期集中组织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规,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后期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轮流培训,通过持证上岗、职称考试、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利用绩效考评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使其更好的适应单位发展的要求。

结束语: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更好的细化预算编制,规范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益,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水平,是我们所有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