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报销审核的优化策略诠释

时间:2022-05-13 05:47:00

导语:高校报销审核的优化策略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报销审核的优化策略诠释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激励机制;信息管理

【摘要】文章就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规模的扩大,经费总量有较大幅度地增加,财务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高校财务的报销审核作为高校财务的基础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高校财务的报销审核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高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财经法纪法规的执行力度,国家每一项经济政策、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日常的报销审核中,因此,做好财务报销审核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高校财务报销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高校的经济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

一、目前高校报销审核存在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的会计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校发展战略已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随之,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职业技能是一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具体问题的能力。

1.会计理论水平欠缺。会计理论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会计,相关的还有审计、税收、金融、证券、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知识面狭窄,会计理论单一化。

2.会计实务能力不强。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业务不专,对会计电算化的处理不够娴熟。

3.自动更新知识能力不够。高校报销审核受多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被动,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高校发展的新知识、学习与高校会计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更新会计法律制度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一,高校是人员密集、部门众多、活动频繁的组织机构,每天均有大量的财务往来,受理全校师生员工的报账业务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原始票据,要分类整理,严格把关,进行计算汇总再对应会计科目做凭证。这看似简单的过程,有时候会很烦琐,工作的繁杂以及机械地加减大大影响了的工作热情。第二,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工资利益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工作量的多少与自身的利益不挂钩,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三)高校财务报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上。实际工作中,宏观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带有一定的指令性、强制性,而高校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的修订则显得相对滞后,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执行。国家先后制定了《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有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性的,比较笼统;有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早,出现了现有法律法规难以约束和规范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

二、优化高校报销审核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尽快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努力提高会计职业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首先,高校报销审核人员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主动求知求学,用科学的会计理论,高超的会计操作技能武装自己。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法规法律制度、熟悉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熟悉校内各级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掌握高校内部预算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等等,以适应高校会计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

(二)建立相应的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报销审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报销审核工作人员工作缺乏激情,缺乏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建立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首先,引进智能叫号系统,准确直观考核报销审核人员的业务量。排队叫号系统可以改善财务报销大厅报销人员无序等弊端,同时审核人员按号的次数以及每笔报销业务的计算可以通过智能叫号系统进行统计,较为公平合理地考核报销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每月进行公示。对一些有关利益方面的分配应参考平时的工作量,进行综合考核,做到有奖有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爱岗积极性。其次,高校激励机制的内容和措施应着重观念的转变,激励机制必须明确与经济事项有关人员的职责和考核目标。相关的激励措施应按照不同的岗位和风险责任来确定。

(三)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财务规章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保证,因此首先要健全高校的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如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制度、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稽核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定期对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才能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其次,高校还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建立科学完善、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报销审核人员做到报销的每一笔都有据可寻。

【参考文献】

[1]段敬东.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6).

[2]梁晓娟.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4).

[3]林慧卿.浅议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4]张瑜.高校会计审核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浅议[J].财会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