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措施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11 05:33:00

导语:高校财务管理措施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财务管理措施分析论文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精英教育逐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学校领导进行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工作流程侧重事后监督,相对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所以,目前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的弊病。像学校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以及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等财务信息向学校领导提供反映的不多,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而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没有科学、真实、可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了部分高校一方面办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却又低下。许多高校在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方面显得不足,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和高校科研优势及智力资源优势尚未有机结合,限制了高校的发展。

3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资金使用上,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好处是行政权力集中,便于直接管理,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现在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甚至于不交钱,更有甚者其会计资料严重失实,无法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纵观各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无不与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有关。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要求重建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高校向理性的经济人转变,为高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要切实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财务数据的核算,忽视了对学校重大决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供积极建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应该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的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工作,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这需要高校切实采取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等教育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性福利事业,高校属于国家的全额预算单位,资金、招生、学生分配等由政府统一管理。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人代表。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使得高校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高校从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到独立自主的法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种角色的转变迫切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从理念、目标到手段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精英教育逐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学校领导进行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工作流程侧重事后监督,相对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所以,目前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的弊病。像学校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以及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等财务信息向学校领导提供反映的不多,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而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没有科学、真实、可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了部分高校一方面办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却又低下。许多高校在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方面显得不足,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和高校科研优势及智力资源优势尚未有机结合,限制了高校的发展。

3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资金使用上,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好处是行政权力集中,便于直接管理,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现在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甚至于不交钱,更有甚者其会计资料严重失实,无法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纵观各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无不与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有关。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要求重建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高校向理性的经济人转变,为高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要切实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财务数据的核算,忽视了对学校重大决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供积极建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应该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的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工作,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

2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作根本的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成本核算不仅是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开展绩效管理、考核评价高校财务运行绩效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活动成本补偿与成本分担机制、制定高校财务政策的客观需要。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根本改革,它要求高校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的有关规定准确地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高校财务制度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对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收支核算管理及财务报表编报等进行重新规范,确保部门预算改革措施在高校的贯彻实施,有效防止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两张皮”现象的再发生。

4理顺高校财务管理的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不管执行那一种财务管理体制,各个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并明文颁布,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凡学校的重大开支、校内有关部门代表学校签署涉及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协议、合同和其他文件,均应征求财务处的意见,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没有财务处的委托或同意均不能向学生收费。

5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明确。

6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高校绩效考核评价提供依据,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现行《高校财务规则》虽然对高校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作出规定,但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定员定额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一般性分析层面。这些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情况,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离绩效考核评价还有很大的距离。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高校事业的大发展,要求财务管理必须作为高校基本的管理控制机制之一,这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是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在做好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的同时,做好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上来,保证和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暨南大学出版社[M],2002,(10)

[2]阎达五,赵西卜。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3,(3)

[3]章晨。关于高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会计思考[J].教育会计研究,2001,(4)

[4]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2000,(4)

[5]梁红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事业财会,2004,(12)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这需要高校切实采取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