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问题

时间:2022-06-16 05:46:00

导语:知识经济条件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知识经济条件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问题

财务管理论文

顺应知识经济潮流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定位,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断由低级向中、高级过渡已成为会计界和会计领域及会计教学过程中研究、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要之一。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建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即培养目标的建立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模式的形成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所形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人力资源群,即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提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从而形成由“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行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构建新的培养目标”的良性循环系统。

一、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各方面要求在发生逐步的转变和提高,而形成应用型会计人才主要途径的会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会计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正确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现行会计教育存在着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很多大、中专甚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的会计教育,毕业时却与会计工作失之交臂,没有或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参加工作时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而在这时会计行业又在呼吁急需会计人才,原因是他们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这就出现了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会计教育部门因为学生不能就业而简单的判断会计专业面临“萎缩”局面,要减少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而市场中却呈现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中就业?这里就突出一个应用型的问题,也是我们讨论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改变会计教育所面临的这种局面是我们所必须研究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的这种趋势,我们在这里专门针对会计教育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二、重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应用型会计人才教育的前提。

(一)影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因素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将知识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起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资本市场支配者和企业生命主导者的新型理念。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的深化,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变更着。仅仅核算、反映、监督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并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活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

(2)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由手工记帐的“原始社会”进入计算机会计处理的“文明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瞬间无误处理,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帐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使原来为追求简便而简单化了的计算得到完善,使之能更准确地模拟和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实施会计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是会计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它会使全世界投资者通过网络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使企业足不出户而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3)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了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由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就是将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对会计信息的加工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运用。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会计的功能不仅仅是反映经营成果,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管理。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美国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作,而且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知识经济时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创造利润的时代,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企业创造出不同的利润。

2、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显现,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了市场环境,建立和优化了经济行为在市场活动中的“游戏规则”,调整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比例和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对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等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要渗透到经济活动中去,应用型会计人才是直接的传递者。

(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充分考虑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现状。“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就是人,人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应用型会计人才,其一是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二,是实施会计教育行为的结晶。考虑和研究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现状,首先可以使社会得到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次,可使学校实施的教育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使社会效益最大化,即使没有眼前的经济效益,也会实现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其他效益的最大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是相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物质资源的一个概念,同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但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估计的,人力资源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2)经济体制改革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学校和用人部门共同确定和研究解决的问题。A、高中教育之后进入社会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其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着眼与如何将培养出的人才推向社会。推向社会是基本的定位,要想推向社会,其方式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社会用人单位和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要把学校的培养行为转变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行为,例如由学校招生实施教育,接受教育结束,把学生推向社会这一行为转变为企业定人才类型、人才规格、数量,委托学校招生和教育的“定单式”教育行为或过程。B、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后续教育,其培养的目标的确立要着眼于如何提高被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开拓被教育者的专业思路。经济体制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完善是终身教育成为必然,后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有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受者两种类型,然而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是由于用人部门或单位所需的人才和正在拥有的人才产生差距而急需改善人才状况所造成的。

(3)只有完全摒弃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路,才能真正找到培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途径。学校依托企业办学或干脆转变为企业办学校,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思路,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经济活动、经济信息提供的主体,其培养行为的市场依赖性将会更强,例如,现有经济发展条件所需的“收银员”与计算机技术普及前需要的“收银员”在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上的要求就有许多不同之处。

经济体制改革了市场环境中的“游戏规则”。改变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及人才素质的要求,改变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了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1)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展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活动平台。加入WTO后,会计作为一种商业通用语言参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会计人才作为经济信息的提供者,市场将由有限的国内发展空间引向国际发展空间,这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语言能力的要求,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从而对作为生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随着国际办学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竞争愈加激烈。加入WTO后,我国的教育市场逐渐开放,大量国外的办学机构涌入我国,都来争先恐后地分吃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无形中对我国教育事业形成了压力。国外的办学机构有着与我国培养目标与模式不同的办学思路,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有着与中国教育机构不同的吸引力。还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有着先进的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知识,都会为我国本土化的会计教育带来冲击。

(3)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跨国界的转变。外国的办学机构可以进入中国办学,中国的学校也可以走出去;同时,外国的学生也可以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学生也可以到国外去,从而实现会计人才培养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真正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

(二)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框架

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使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既通晓会计理论又善于会计实践,不仅能较好地利用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又能将会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提升为理论。只不过层次不同其理论升华和实践运用水平不同而已。

1、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成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才。会计行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直接接受理论的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彼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将此种思想与人才培养问题相结合,便会得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目标通过接受教育(学历教育、后续教育)最终要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并能将理论付诸于时间;同时又能将实践转化为理论。通过相互促进,实现人才规格的不断提升。

2、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既是教育目标,又是经济目标,还是市场目标。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的培养目标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

3、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个动态概念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具备一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才基础上的专才,主要围绕宽口径,即知识面宽;厚基础,即基础扎实,根基牢固;广用途,即不仅仅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还能介入到其它经济工作中去;多层次,即能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这四个角度为出发点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无论是口径、基础、用途、层次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使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动态概念。

(三)按人才类型确定各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者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人才分为四大类,即学术性、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我们将从会计职业的特点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特点结合人才的分类也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均为应用型人才,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分为三类:即工程类应用型会计人才,技术类应用型会计人才,技能类应用型人才。他们应该分别具备不同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下面的内容中,我们试图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别描述:

人才类型

特点

职称层次

会计教育层次

工程类应用型会计人才

具有将各种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高级会计师

硕士研究生

技术类应用型会计人才

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工作

中级会计师

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

技能类应用型会计人才

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工作

初级会计师

中专教育,短期培训

1、工程类应用型会计人才。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为主,亲自指导会计实践,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一身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会计人才要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要具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能力;要能依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作出事前预测或规划。能融理论和实践于一身;能指导全局性、整体性财务工作;能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整体规划;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

2、技术类应用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类会计人才,其工作的侧重点仍然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要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能性应用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类应用型会计人才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术,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这类会计人才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从事执行性会计工作,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因此,大量具有一定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三、研究和探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

“模式”词义来源于“模型”。“模型”最初本意是用实物做模的方法。后来,模型由实物模型发展为非实物的形式模型,例如数学模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非实物的形式模型向更多的领域扩展,并使用“模式”这一词。例如方法模式、教育模式、经济模式、社会模式等。在这个时候,“模”包括了实物模型的意义,“式”包括了形式、样式的意义。“模式”一词兼容了实物与形式两大类。本课题研究和探讨的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这个模式不但兼容实物与形式,而且将实物和形式动态化,是一个与人才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决定培养模式的选择,同时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是实现目标的指定路径。

(一)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分析

1、培养模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模式是根据培养目标的提出来并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是指导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活动的依据。良好运行的培养模式能将培养目标渗透到人才培养活动中去,并通过培养活动实现培养目标。如图所示:

构建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运用

培养活动

(教学活动)

实现

2、培养模式根据人才成长规律使培养活动(教学活动)系统化、秩序化。目标是岸,模式是航线,培养活动(教学活动)是舵手,三者缺一不可。在培养模式的规范下,培养活动在系统化和秩序化的前提下发挥自由空间,通过各种渠道,如中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形成达到的不同目标。

3、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精髓。只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活动的教育行为就犹如只有躯壳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枢环节,连接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培养模式体现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教育的目的性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联并产生相互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将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的发展调整教育目的。而培养模式中完全渗透着教育的目的。

(2)培养模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特性。社会、学校、学生都将成为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强调多元化,坚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及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培养模式的内涵中要体现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据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次,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层次,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学队伍、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4)模式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尤其应当强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的模式,才有生命力,才有借鉴作用。

(二)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1、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从一般意义上讲,通才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教育仍然处在"专才教育"阶段,学校的专业特性不可能改变,社会各行各业所迫切需要的仍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所以,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实施通才教育在理论上虽然具有无可辩驳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上(无论是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是教育的现实条件)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教育力所能及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我国高中后教育在"专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适应、掌握发展了的世界,并着力于教会学生知识和本领,教学的内容也是一些以知识、技术为主的纯科学的东西,忽视了让学生从人生意义、生存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强烈地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把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因此,在应用型会计人才中不仅要进行科学教育,还要进行人文教育,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得到统一。

3、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那种迎合空谈理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不利于培养懂理论、能运用、具有创新能力专门人才的。同时,空谈理论,不谈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源,也不谈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或者不以适当的实际材料帮助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使理论脱离实际,也是不行的。社会实践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中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实际上是为受教育者构建为达到一定的知识体系、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应当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它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紧密相关。构建应用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全盘否认过去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而是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力求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重新审视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摒弃、有创新地构建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

研究培养模式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培养目标问题。如前所述,培养目标则是由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决定的。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2、素质教育: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特征,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在于基础素质,其中,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居其他素质之首。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民族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任务。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上。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促使其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会与人共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3、拓宽专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向。

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一个学校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因此,必须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4、课程整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因此,我们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该整合的必须整合,该重组的必须重组。

5、“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产、学、研”结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学生如果不经过产业实践这一环节的锻炼,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就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是在大量产业实践中培养的,而产学结合是其实现途径。

四、结束语

培养目标与模式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目标与模式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而,无论是培养目标或培养模式都是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展开的,具鲜明的时代性和时间性,人才培养问题是人类自有经济生活和教育活动以来永恒的话题,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不但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会计教育,使会计教育先行,真正达到会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是我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