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人才培养探索

时间:2022-01-09 03:46:59

导语:机械制造及人才培养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械制造及人才培养探索

1.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1.1院校学习与实际工作技能相脱离。现今,我国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间联系的较少,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并不能立刻成为实践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此相伴的是,CAD及数字化制造等较为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发展的迅猛,而院校对学生前瞻技术的使用能力稍显不够,教学内容方面与实际岗位技术及能力需求有脱离的现象。1.2不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专业培养人才目标应为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适应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但是,现今大多数中职院校更为重视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的加强,削弱了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与加强,使得学生毕业后在择业的过程中容易信念不坚定,从而导致跳槽,没有取得长时间的真正的工作经验累积,因而不利于未来的发展与进步。1.3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近年来,中职院校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多,在学生日益增加的前提下,学校却没有将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要求的培养加以重要指示与明确,在确定培养目标的时候,企业的参与度太低,而且没有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使得对于毕业生的培养没有达到标准,导致今后的就业质量较为堪忧。1.4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普遍不足。现今的中职院校中,具备着熟练地实践技术能力的教师较少,而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兼职做教师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具有明显的人数差异,也使得教学师资不完善,教师的实践水平整体偏低,教学目的不能实现,无法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学生无法受到更多的实践技能,阻碍了今后的就业之路。1.5学校与企业合作程度不够深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中职院校教育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中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多的是更为表面化的,并没有加以实质上的、稳定的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整体上是较为不健全的,因此,使得实习的学生更多的是重复较为简易的工作,没有达到实习中学习与积累经验的目的,在认识上对工作往往是停留在表面,对于未来实际工作来说,适应能力也普遍不强,工作能力较弱。

2.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途径

2.1建立健全合理的基础知识框架。众所周知,加强教学方法的前提是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应建立健全具备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学生更为科学性的基础知识概况,依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个人基本素质与吸收能力的程度等方面,给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同样,也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基本的知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方面,应把控好专业理论课、公共理论课以及实践课的时间安排,尽量做到平衡,符合学生的学习安排,在教学范围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基础上要开展知识的延展性教学,达到适应社会所需以及符合时展的合理性教学。2.2建立学分制制度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中职院校中积极建立学分制制度,将课程教学与学分制度同时纳入到教学的重点过程,在课程教学方面,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的在课程内容、专业涉及以及其他方面加以选择,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加以更大的拓展,在学分制制度方面,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从主观意识上加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将注意力集中于课程上,为今后更好的实习与实践提供辅助作用,也使得应用技工人才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科研技术人才可以拥有更加充分的实践加以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2.3加强实践教学。在中职院校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其中较为专业性与实践性的专业,虽说能够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比较提前的进入到实践的过程,可是,由于此专业自身独特的专业性,应用型与科研型的学生都要兼备强大的动手能力,而学校在实践课程的编排上,要积极运用实习基地给予学生加以实践教学,也要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积极合作,促使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了解工作方式与环境,进行知识自身的补充,依据自身制定的实践计划,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加以进一步的改善,而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途径具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能够使得人才培养体系加以完善的构建,实现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嘉玲.浅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2]刘德仿,王旭华,阳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3]姜国俊.论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6.

作者:徐培莹 单位:黑龙江省轻工业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