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能源审计节能措施
时间:2022-09-09 11:32:41
导语:机械工业能源审计节能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0引言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已占到世界的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仅为33%,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占发电总量的3/4。“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能源审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企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整个国家能源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系统审核分析、用能机制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为企业找出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源审计能摸清企业能耗指标底细,为政府制定宏观能源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能耗指标数据;开展企业能源审计,是政府加强能源监督,规范企业能源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国内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1.1国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对节能的重视,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与沉重的能源费用负担面前,能源审计正是应这种需要而生。发达国家不断总结能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能源审计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日趋成熟并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英国政府多次制定和实施了推进节能的政府支持计划,把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80年代英国9万多个企业,有4万多个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调查,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日本免费对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诊断,促进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能源审计是企业申请节能示范项目或其他节能补助的有效依据,所以能源审计在国外深受企业欢迎。
1.2国内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能源审计机构少、专业性差,能源审计主要停留在一些大型能源企业,还处于推广阶段,企业存在应付差事的心理,没有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能源审计缺乏强制性,能源审计机构缺乏法律定位和权威,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体系,难以满足能源审计工作的急切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能源审计的发展,因此我国能源审计与先进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机械工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厂点分散等原因尚未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充分重视,行业能源审计工作开展存在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
(1)机械工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厂点分散,不利于开展能源审计,尚未大范围开展能源审计。机械工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5000吨标准煤的企业数较少,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展能源审计,行业尚未建立能源审计的节能机构。
(2)行业能源管理监督、计量、监测体系不健全。机械行业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方面比较欠缺,缺乏专业的能源审计人才,大部分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计量、统计员。缺乏行业性专业检测监督机构、队伍、人员不健全,人员资格缺乏国家严格认证。
(3)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缺乏能效标准。机械工业各行业节能工作缺少可执行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缺少各行业经济规模的行业准入标准、产品能耗标准、高能耗产品的淘汰标准等。
(4)工艺装备水平落后,装备能耗指标有待提高。机械工业技术装备良莠不齐,部分技术装备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制造加工能耗居高不下,总体用能效率低。尤其中小型企业因节能意识淡薄、缺乏技改投资等因素,仍沿用20世纪90年代甚至60~70年代落后的工艺装备。
(5)企业节能观念不强,能源审计的认识不足,能源审计流于形式。企业粗放式的耗能比较普遍,能源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对能源审计的认识不充分,造成能源审计容易流于形式。
2机械工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思路与方法
2.1开展能源审计的基本思路
能源审计是对用能单位(单元)的生产、转换和消费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政策,制定节能方案,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分析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寻找节能潜力,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能源审计思路可用一句话概况,即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要分析能源浪费和效率低产生的原因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需要从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入手。从图1可以看出,一种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可以抽象成八个方面,能源利用率低和浪费的原因与这八个方面都可能相关。(1)能源:能源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种类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效率,因此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能源是能源审计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2)技术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艺水平基本上决定了能源的种类和数量,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或避免能源浪费。结合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一条重要途径。连续生产能力差、生产稳定性差或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都有可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的产生。(3)设备:设备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搭配、自身的性能、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等均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能源利用效率。(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生产用能过程十分重要,反应参数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优化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都具有直接影响。计量检测、分析仪表不齐全或精度达不到要求,过程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技术工艺要求,都可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5)管理:能源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水平低,这也是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6)产品:产品本身决定了生产过程,产品性能、种类的变化也要求生产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7)员工: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激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8)废弃能:废弃能的循环回收和梯级利用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2.2企业能源利用的四个环节
在能源审计中,企业用能系统可简化成一种标准形式,系统由能源供入企业,按照能源流向将企业能源利用的过程依次划分为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能源审计通过对用能单位(单元)的能源生产储存、转换、分配和最终消费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制定节能方案,以促进节能,制止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图2表述了能源审计的思路。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计量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检查、数据收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分析各个因素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根据企业能源审计的不同要求,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目标、时间与对象的不同,能源审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重点能源审计、详细能源审计。无论开展何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其目的就是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整改措施,促进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图3表述了实现企业节能目标流程图。
2.3机械工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方法
(1)针对机械行业能耗情况,分级管理,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根据机械工业年耗能情况,将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纳入节能监督体系,实行挂牌督办。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建档工作,健全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积极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完善能源管理人员队伍。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管理,开展主要工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管理措施。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行业能源审计服务,作为国家能源审计工作的重要补充。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不大,中小企业数量多。这种行业结构造成机械工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很难重点依靠国家节能管理部门来全面严格监督和管理。作为政府和企业的纽带,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上联政府、下系企业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工作机制:①积极申请能源审计机构资格;②培育专业化节能技术服务体系;③组织行业能源审计培训;④开展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企业总结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工作的经验,逐步在行业中推广。并围绕试点企业,研究提出能源审计的激励政策机制。
(3)在全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源审计宣传培训活动。在机械工业全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宣传和能源审计培训活动,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等,提高行业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①加强能源资源统计、计量工作;②举办企业能源审计专业培训班,举办能源审计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做人才储备。
(4)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先进行试点工程。比如汽车行业、电工行业,进行能源审计试点,对目前的机械工业能源审计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3结论
做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对企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整个国家能源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基础薄弱的状况,本文分析了机械工业企业用能的环节,提出了能源审计的基本思路,并探讨了机械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下一步将研究机械工业企业能源审计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方法。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机械工业共性技术状况
- 下一篇:机械工业股权构造对绩效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