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效果4篇
时间:2022-07-01 10:02:18
导语: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效果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代社会产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机械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现代机械领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相关的人才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上,中职院校一直都是人才培养的主力,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技能型的人才,但是从中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上来看,在教学水平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对人才的培养以及中职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下,传统的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推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促进相关人才素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校企合作;措施
“校企合作”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传统中职教育理论性强,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弊端,是当前中职教育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地提升中职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机械领域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该领域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在不断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发展趋势下,中职院校传统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学校的教育体系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予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给机械领域培养大量合格的人才,促进机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校企合作期间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却一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效果,很大的原因在于应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导致在教学实践性方面缺乏规范性,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没有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进行校企合作的条件,同时有些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科学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因此无论是从中职院校开展教育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企业进行合作的角度上来看,制度缺失以及积极性的缺失都对合作以及开展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缺乏成熟的合作经验以及成熟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走了很多的弯路,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合作目标,教学实施的方法还有很大的可以改进的空间,另外在校企合作项目方面,政府的资金支持的力度还有待提升,针对相关项目的合作并没有从制度的角度来确定补贴以及制定支持政策,导致校企双方的参与度都比较低。从目前中职教育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建设上看,在很大程度上是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部分知识内容与专业的实际发展现状脱节,知识的内容相对陈旧,甚至很多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使用过时的生产技术来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在工作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学习。另外中职院校在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与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偏差,这也给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以及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很多企业缺乏与中职院校进行合作的积极性,主要的原因还是合作的双方没有就合作的项目达成一致。目前很多企业也在中职院校中,建立了合作实训的基地,但是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上以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并没有发挥企业合作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由于企业缺乏长期性的发展思维,并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校企合作建设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下形式层面,合作终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加强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力度的措施
2.1政府加强重视,发挥引导作用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与中职院校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中职院校需与学校以及企业加强沟通,在政府的引导下,鼓励学校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践课程的发展。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企业的考核,促进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点提高中职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行政指导能力,在政策层面向校企合作模式倾斜,加大对该教学模式的补贴,通过政策手段来激发学校以及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还需要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保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落到实处。另外还需要对相关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从政策角度以及技术角度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2机械生产企业要积极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提升企业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积极地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上,同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校的角度上来看,需要根据机械专业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科知识特点,来对相关的企业进行选择。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需要从企业发展,以及人才吸纳的角度上来看待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需要就合作的细节进行具体协商,既需要保证教学效果,也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不给企业的经营造成负担,让企业能够从校企合作模式中获得实际的利益,才能让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前提是,学校能够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企业与学校双方都能从校企合作模式中获得发展与进步。另外校企合作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合作平台的搭建,需要对相关的教学信息以及实践信息进行及时的沟通反馈。有效促进学生同机械操作人员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尽快适应企业的环境以及生产实践的流程,也能提高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的积极性。
2.3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
在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合作的规范性以及有效性,促进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并在合作实践中,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这需要学校加强同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双方的不断交流,促进合作规范性的提升。现代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按照市场化运营特征,以及发展规律来开展。在对机械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把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行业目前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不断提升配合水平,通过制定一定的人才激励制度鼓励人才积极学习,同时要将企业中优秀的岗位员工,引入学生实训的过程中,针对实际工作的需求以及操作技巧对学生进行讲解与指导。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合作目标明确,双方的配合度不高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形成科学完善的合作机制,保证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充分发挥出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2.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
近些年,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合作的模式尚不成熟,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校企合作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因此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吸取国外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建设的特点对相关的合作模式不断优化,促进合作水平的提高,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起“职业教育集团”,以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实现对企业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保证合作的规范性,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落实。
3总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机械领域行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机械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水平以及素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能够为机械领域提供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下,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由于教育的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同时专业的建设也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当前中职院校教育的缺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以及机械领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祥,邓雪莲,刘光焰,陈宣东.“校企合作、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2):3-4.
[2]卢伟丽,樊文静,王耀峰,陈东明.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1):1-4.
[3]张仲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3):204-205.
[4]宫敏利.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7,44(05):187-188.
作者:姚峰 单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工程学院
第二篇:中职数学课服务专业课作用及方法
摘要: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中职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是中职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械专业数学课为例,从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中职数学课的现状、中职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方法及途径等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发挥好中职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中职专业课;机械专业
中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求职就业做准备。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要充分发挥其工具性、实用性作用,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一、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中职数学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首先,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课进一步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数学课是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必需的工具,使学生具备学习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最后,数学课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二、中职数学课的现状
(一)对数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职院校的目标是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学重点是专业课程。数学课作为文化基础课,周课时一般为2到4节,学时少,而教师必须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所学数学知识,跟不上学习进度,教师的课程计划难以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中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对数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数学课和专业课未能较好地衔接
由于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联系密切,因此众多的中职院校机械专业都开设了数学课。但数学课课程设置不是十分合理,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是目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数学课教师对机械专业课了解较少,目前中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虽然难度降低了很多,但数学知识的难度与机械专业课要求不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机械专业课教师反映,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较差,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部分学生也因数学运算、思维、应用能力较差,不能解决专业课中的问题,而导致厌学、弃学。数学课与专业课未能较好衔接,数学课难以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
三、中职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方法及途径
(一)了解专业学习需求,提高课程渗透能力
数学课是中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不仅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更是中职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数学教师不能只以教授学科知识为己任,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技能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情况,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课教学,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课中,使数学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有机融合。
(二)结合专业特点与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要想真正做到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中职院校数学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突出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同时应该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删除一些烦琐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课有联系的教学内容。
(三)结合专业课,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数学课的兴趣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作用,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应用,要让学生知道学好数学的必要性、重要性。根据专业课特点,教师可通过专业知识、实训操作、顶岗实习和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挖掘机械专业中的数学知识元素,寻找机械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应用与数学知识的关联点。教师可采用在数学课中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模式,选择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能够“学得会”“用得上”的原则,通过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应用有关数学知识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学习问题,从而使数学课与专业课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让学生学会从专业技能需求的角度学习数学知识,以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紧密衔接专业,编写数学校本教材
目前,中职院校所用的数学教材是国家标准教材,但是各中职院校的专业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所以各中职院校在以国家标准教材为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标准等,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数学校本教材,突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五)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要检验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在专业课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就需要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关系到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因此,中职院校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制定比较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可通过谈话、课堂提问、学习交流、学生作业、自评与互评、成绩测试、多次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
四、小结
数学课是学习一切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培养自身的基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会在技术型岗位上工作,因此中职数学课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中职数学课服务于专业课,让数学课与专业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数学知识成为中职学生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梅.中职数学与专业课融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5(9).
[2]冯天祥.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作者:李永红
第三篇: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摘要:在中等职业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多种专业学习发展途径,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内容。在中等职业机械专业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为能力发展和专业素质提高作准备。
关键词:机械专业;中职生;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当前,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水平正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传统机械制造专业能使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而职业学校机械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和各职业学校也在对职业教育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通过特定的理论学习和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相应专业的技术技能。通过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于工作实践,学生可以领悟出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
1当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施陈旧
在我国机械制造应用行业发展良好的形势下,相关企业在竞争压力与时展影响下,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断提升。受此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学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人才越来越稀缺,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很容易被一些有影响力和高薪的公司吸引,导致新技术人才短缺,传统技术人才也面临着老龄化和知识更新等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旧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使其教学内容仍处于单一的专业知识传导维度,并未从机械专业与现代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关联角度出发,忽视了现代机械技术的变化。受此影响,学生无法通过专业学习构建专业知识与现代机械技术之间的联系。部分中职学校对机械专业课程的安排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缺乏灵活性的课程内容,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导致学生实际专业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训练。此外,虽然职业学校注重以技术应用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但一些职业学校培训设备陈旧,缺少教学设施及培训教学手段落后等,严重影响了机械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1.2机械专业教学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但中等职业学生的录取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必须拓宽招生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那些未通过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学生。此外,近年来,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价普遍不高,学生父母对中职学校信心也在下降。机械专业的学生通常是男生,其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差、主动探究和反思的主动性差,有些甚至已在社会上工作过几年,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不强。因此,机械专业的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专业思维模式内容,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逐渐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
2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教学改革策略
2.1课前充分准备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准备课程不仅是制定课程计划,还需要准备整个课程所需的材料、教科书、课件和人员。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到这些。如果教学内容比较深奥,许多学习能力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就不能有效接受;若教学内容太简单,就无法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求知欲。在上课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例如,与涡轮和蜗杆有关参数的计算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及时掌握相应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对内容进行客观的讲解,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内容。同时,教科书的准备对机械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非常重要,教科书可以使学生较直观地接受机械基本知识,并加深对相关机械原理的理解。
2.2丰富教学内容,为成功授课打下基础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继续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机械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基于这种情况,中等职业机械专业教师应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合理介绍课外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机械专业课程的培训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一方面,学校的教学部门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材料,以确保教学内容高质量;另一方面,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学校积极寻找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有效扩大知识视野。例如,在“通用机械制造技能”知识点教学活动中,中等职业机械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其介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
2.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经常忽略各节课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积累。学生会犹豫该怎么学,需要老师详细说明细节,尤其是可能相关的章节。此外,有必要调整理论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因为老师以“阅读”方式进行教学,无法基于学生知识水平及反馈情况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压缩了学生的思维延伸空间,使其无法摆脱定式思维的局限性,不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培训室中,传统教学是老师到达培训现场后要准备培训项目,但是老师没有给出详细的示范,因此学生只能自己练习。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不会提供实践讲解。这些教学方法的后果通常是削弱学生的练习欲望,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参加培训,使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为了使所有中等职业机械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达到社会要求的水平,必须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2.4借助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学生拥有多媒体设备,并且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专业教学也拥有了更多可调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在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直观教学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动画演示,将机械零件的拆卸组装过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可针对特定机械零件建立模型。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展示可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全面观察机械专业知识内容的具体体现形式,降低其在脑海中构建相应过程而产生的认知负荷,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及时抓住学生对动画演示与模型拆卸组装内容兴趣较高的教学时机,及时抛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内容,将思维延伸至专业课程知识中,借助高效信息获取途径,构建高效学习模式。同时,信息技术的可操控性与灵活性,也便于教师针对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反复演示,以此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强化专业教学效果。
2.5增加实验训练提高实践技能
实验训练是科学与工程教学的重要方法。机械专业课程具有某些特征,例如要求学生熟悉机器的内部结构,而实验训练则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习如何将其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以特定的形式对其进行理解,因此加强实验训练非常必要。对于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强调教科书学习而忽略实际技能发展是很常见的。为此,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结合的学习模式,结合理论教学要求与实践培养内容,综合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准。首先,教师应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整理归纳实验训练内容,进而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选择实验内容,并准备适合学生需求的实验设备。其次,增强知识的关联性,并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后,通过激励措施展示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实验训练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认知,还能综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并有助于学生发现在与同学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和差异,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结束语
阐述和分析中等职业机械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指出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必要结合当前职业教学发展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制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以确保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为中等职业机械教学体系的完善作出贡献,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桂宝玮.探析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J].才智,2019(25):105.
[2]张祥序.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性教学法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9(14):57.
[3]沈宇峰.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275.
[4]张冰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刘思维 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技师学院
第四篇:中职机械专业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探讨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实训课程教材应用普遍存在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脱节,且现有实训教材对技能的要求不统一,导致通用性不够等问题,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宁波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研究会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为契机,结合宁波地区机械专业实训教材的现状,组织并开发了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中职机械专业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从而全面提升了机械类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专业;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开发应用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积极推动“三教”改革,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中职学校教材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对教育教学质量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开发并应用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材应用现状与问题
(一)传统实训教材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教材与生产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相脱节。由于前期对企业调研不足,导致校内教学内容无法切合企业生产需求实际,与生产任务不吻合,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教材结构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脱节。尽管不少教材在编写上各具特色,但往往都存在一个通病,即教材结构没有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或者只有部分过程有交叉、交集,这让学生难以在实训课上经历和体验整个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三是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技术要求相脱节。近年来,宁波地区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可达到90%以上,但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在刚毕业3个月内跳槽率最高,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掌握的专业技能和水平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生产需求。
(二)传统实训教材缺乏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统实训教材存在着“重操作轻素养”的现象,对实践过程中动作技能、行业规范标准、综合职业素养潜移默化的渗透往往做得不是很到位。学生在听从老师的讲授过程中往往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盲目顺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也无从谈起。一门实训课的结束,只代表当前实训任务的完结,缺少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传统实训教材在使用时通用性不够
机械专业中钳工、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零部件测绘都是专业基础课程,因此机械专业学生都要学习这些课程。然而,不同专业方向对这些课程技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因而造成现有的实训教材无法实现统一,通用性不够。教师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编写适合本专业方向的实训指导用书,学生也只能选择自己专业方向上对应的实训任务进行操练,使得实际实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中职机械专业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思路
当前,探索开发符合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符合最新行业发展状况,满足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其创新意识的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三教”改革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宁波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研究会开发了系列实训手册,包括《钳工实训手册》(ISBN978-7-04-052481-9)、《车工实训手册》(ISBN978-7-04-052200-6)、《数控车工实训手册》(ISBN978-7-04-052662-2)、《数控铣工实训手册》(ISBN978-7-04-053368-2)、《零部件测绘实训手册》(ISBN978-7-04-053383-5)共5本,并配套开发了信息化资源。
(一)集智聚力,组建研发团队
本系列教材的研发团队由宁波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研究会组织区域骨干教师,与本地有关高职院校、机械工程类院校以及宁波当地多家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研发团队。院校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指导中高职衔接和产教融合教学项目的设置。研发初期,宁波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研究会组织研发团队学习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机械专业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最新标准等,深入研究专业核心素养,充分做好开发前夕的准备工作。在此前提下,研发团队集智聚力,在历年各工种教学标准、教学检测标准和样题的基础上开展核心实训课程主要内容的再提炼以及对配套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的开发方式研究。力求提高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教材内容的“技术跟随度”,促进教材开发中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推动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教材改革创新。
(二)精准定位,明确研发方案
研发团队对实训手册编写进行了全面研究与分析,确立了实训手册的定位与研发方案。实训内容遵循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知识点、技能点要求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地区技能测试标准、技能高考要求、国家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任务内容源自企业、高于生产,将最新的企业生产要素融入教学任务中;甄选核心实训课程教学可操作的模块化项目内容及开发含企业产品的课程素材,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其中;突出立德树人,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材内容,体现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精神。
(三)理实一体,确定编写体例
实训手册分为课前准备、基础篇、高考训练篇、等级训练篇及技能竞赛篇五大部分,力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实训手册编写从宁波区域行业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校企融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力求灵活设置教学栏目,以使教学更灵活便捷,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实训课程的基本操作要求和技巧,达到相关职业技能考核的要求。系列实训手册融基础教学、普测抽测、技能高考和职业资格考级于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项目式体例结构,每个项目有2个以上关联的任务,便于学生进阶学习。每个任务包含学习目标、操作图样(加工图样)、理论引导、操作内容(工艺规程)、任务评价、课后反思、教师点评,“学、做、教、评、思”一体化,体现目标引领、操作引导、理实一体、循序渐进、多元评价等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线上线下,精品资源辅佐
为高效使用手册,教学研究会同步进行精品资源的开发,陆续启动各工种实训课程网站建设,已初步建成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和普通车床加工技术等课程网站,学习者可登录相应网站学习、在线交流。课程网页上不断充实精品资源,如微课资源、课堂实录、视频资源、虚拟加工等,便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实训课程的有效组织与开展起到了良好作用。教学团队也开发了线上理论检测平台,每个工种有题库,可用于学生的学习与测试。与此同时,手册的开发和资源的建设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信息化网络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推动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也加快了教师的成长和学生技能的提升。
三、中职机械专业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效果分析
(一)共建共享,面向师生服务社会
系列实训手册已在全国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推广使用,使用人数为2万多人次。数车、普车等实训精品课程网站点击量超3万人次,特别是普车加工技术的点击量达到1万多人次,这充分表明了实训课程精品化建设的受欢迎程度。系列实训教材在全国层面的推广使用有效促进了中职机械专业的教材改革,也提升了宁波中职机械专业的知名度。
(二)科学实施,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系列实训手册经过近五年在宁波市内推广并逐步完善,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普测抽测成绩稳步提升,合格率和平均分稳步提高。2019年宁波地区多所学校的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已达98%以上;宁波代表团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已获44金37银9铜,总成绩名列前茅;参加省技能高考实操考试课程,宁波市平均成绩普遍高出省平均分,特别是2020年浙江省机械专业高职考前10名的学生,有8名来自宁波市。
(三)践行一体,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参与系列实训手册开发的专业教师在技能、理论、科研等各方面均得到很大的提升。研发团队成员中有1名省特级教师、2名市首席教师、4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全市共涌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40人,多位实训任课教师在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创新杯”说课比赛中获得佳绩。
(四)促强学科,品牌辐射能力递增
系列实训手册及网络课程资源为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超6000人次。良好的专业口碑,促使校企合作企业新增50余家,现宁波地区校企合作班级达80多个,学生总人数超过5000人,机械类毕业生被用人单位的争先录用,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四、小结
“三教”改革的基础是教材,关键是教师。“教什么”是育人基础,教法是改革的核心。研发团队仍将对教材内容持续更新,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材中。同时,引导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开发慕课、微课、测试等共享学习平台,将“导、学、做、评、思”的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做到高效应用教材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毛艳丽,吴洪艳,王瑞.“任务书式”活页实训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9(10).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顾淑群等.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手册(共5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顾淑群
- 上一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及改革策略4篇
- 下一篇: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对策略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