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2-19 04:32:41
导语:高职机械制造教学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了很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与社会需求及时展不相适应,导致其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展开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教学改革分析
1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设置不科学。机械制造专业在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对理论课程予以了过多注重,而没有对学生实践技能予以关注;有的院校教学课程比较落后,不能够与时展同步。培养的学生在实践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与现代的机械制造业脱节,不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也就得不到相应企业或单位的重用。1.2教学模式不合理。在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在借助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且也不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1]。同时,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专业课与基础课不能够有机结合,专业课与基础课老师不同。这样不仅导致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而且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都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1.3教学方法不合理。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也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高校教育更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得广大学习者的知识面进一步的扩宽。但当前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不仅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很难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些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即使实施了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只是教案的剪贴而没有创新,依然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
2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
1)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实施教学改革,能够依据市场变化,结合实际需求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出创新型与技能型的人才,进而促使这种科学性的教学体系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能够长远的发展。2)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很多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等都相对较差,以致毕业后就业压力显著增大。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能够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并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参加竞聘的自信息与核心竞争力。3)与机械领域的发展需求全面全方位的吻合。机械行业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有效的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需求,逐步的向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前行[3]。所以,机械行业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而该专业教学实施改革,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广大学习者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并促使该专业与市场变化更契合,使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3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有效的利用相应的策略合理的进行改革,有效把握时代特征,尽全力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将教学质量效果进一步提升。3.1结合新课改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确保相关的课程展现出较强的实践性,才能够让学生学到专业性的知识与技术。通过此方式使得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在实施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合理降低理论课程的数量与比例,而且科学增设实践型课程并使得广大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有效的与相关企业予以合作,对其所需的人才素质、技能类型等具体需求进行综合了解,进而结合实际需求合理的选取CAD技术、数控加工等实践课程[4]。3.2合理改进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实际上决定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若可以最大限度将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综合性的融合,将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有效的强化,进一步提升广大学习者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不再脱节。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如果让同一名教师对专业课与基础课进行授课,就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进度、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有机统一。3.3改革教学方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而展现出信息化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并将实践教学的比例有效提升,使得广大学习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将自身的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增强自身的课件制作技能,结合教育教学需求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步骤,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4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对市场与相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综合性的掌握,有效的实施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而有效的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科技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只要将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工作有效的落实,以科学的方式对教学手段有效的创新,进而能够培养广大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崇海,邱书波,张静婕.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72-74.
[2]韩红章.高职院校“校企互助”模式的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2):102-103+110.
[3]陈永平.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装备工程专业教学优化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6(2):243-244.
[4]程宝琳.浅谈高职教育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7(4):356-357.
作者:焦玉 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 上一篇:机械加工应用及教学侧重点反思
- 下一篇: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