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1-09 10:48:51

导语: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技工院校中普遍开设的专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采用什么方式培养该专业学生才能更加适应企业要求,是所有技工院校都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对该专业一体化课改实践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一体化课程;改革

2016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办公厅了《关于做好技工院校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6]416号)。同年12月,由牵头学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召集,7所课程改革成员学校齐聚广州召开会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仪征技师学院作为成员学校之一参加了该专业课改工作,笔者是该项目学校负责人,有幸参加了此项工作。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没有包含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在2016年4月人社部网站公布《技工院校新增专业和专业方向目录》中才正式出现。在这之前,许多技工院校也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因专业目录没有,所以多以“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来招生。从名称上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包含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习,事实上该专业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多学科相融合构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等,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就是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

二、一体化课改的困难

按照人社部文件定义: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由于专业目录中没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界定,不同地区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并不一致,课程设置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偏重机械技术方向,有的偏重电子技术方向,有的注重专业知识传播,有的突出技能训练,有的强调应用能力培养,加上设备和师资限制,各地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所以该专业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工作页等课程资料开发工作上就存在着诸多难点。

三、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制定

作为一项全国性技工院校课程改革项目,开发出的教学资源就必须兼顾各个地区。该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制定相当复杂,在前期会议中经过反复讨论,各个学校结合本地区市场调研结果提出课程规范。在随后召开的实践专家访谈会上,各成员学校邀请当地企业实践专家到广州讨论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此来确定一体化课程规范。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涉及领域非常宽泛,各地实践专家工作领域和经历也各不相同,提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也各不相同。在会议结束后,课改牵头学校根据会议内容、前期市场调研的结果以及各地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初步将日常用电设备安装、机械装置拆装与测绘、机械零件手工制作、机械零件机加工等15门课作为一体化试点课程,随后制定出专业基本信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安排、课程标准、专业质量评价、方案实施建议等,形成初步的一体化课程规范。

四、一体化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开发

在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后,课改项目组又再次召开协调会,共同进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各院校根据自身优势,每所学校分别参与2~4门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开发,每门课程由一所学校负责牵头开发,其他2~3所学校配合。在7所学校共同努力下,15门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包含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和教材开发)在2017年8月底初步完成。为了能够验证该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课改成员学校都在2017级新生中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改试点班,采用新开发的一体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同时开设普通班进行对比教学,探索该专业一体化课改的效果,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培训一体化教师,总结经验以便全国推广。

作者:孙苏扬 单位:仪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