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探究
时间:2022-10-10 03:05:57
导语: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河南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近年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绿色金融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随之不断优化。河南省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但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新兴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引导,以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河南省
报告指出要发展绿色金融,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不仅能为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又兼顾到环境因素,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机理
(一)资本形成和导向机制。金融系统将聚集起来的社会闲散资金作为生产性资本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金融机构再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绿色金融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一方面,增加节能环保型绿色产业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实施利率、手续费等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设置贷款额度限制、施以惩罚性利率,甚至不予资金支持等措施,倒逼企业向“绿色”转型升级。(二)信息传导和催化机制。金融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在市场信息严格披露的情况下,生产者根据信息决定生产经营计划,将资金投向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投资者结合披露信息和政府释放的政策信号进行投资决策,选择进入受国家政策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使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信用催化则是通过信用创造,在原始资金的基础上派生出超过现实存量的资金,提高经济总量,以更多的资金投到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或企业中去,使经济朝着对环境更加友好的方向发展。(三)产业整合机制。产业整合是指按照产业的发展规律,把建立长期竞争优势作为目标,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分配,重新整合与构建资本集团,以至创造出由规模较大企业所形成的主导产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规模经济。绿色金融通过引导金融资本逐渐由高污染行业流向绿色环保产业,促使绿色产业规模不断的壮大,随着行业、地区和国别的限制被打破,各项生产要素不断流动、重组、聚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协同效应,从而不断提高绿色产业的竞争力。(四)风险分配机制。由于绿色项目一般前期投入大,且回收期较长,因此,企业独自开展绿色项目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而绿色金融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绑定在一起,对绿色项目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摊,并且凭借金融机构完善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进行风险监测评估,控制并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从而吸引更多社会闲置资金投资到绿色项目中来,为产业转型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绿色金融的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河南作为我国经济大省,2019年生产总值54259.20亿元,同比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8.5:43.5:48.0。近年来河南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不断增加,并在2019年首次超越第二产业,2019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7.1:39.0:53.9,虽然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但其优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看,河南省在2018年三次产业贡献比依次为0.4、3.5和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其中,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仍偏高,高耗能产业仍然占比较大,从2019年河南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构成来看,高耗能工业占比35.3%,远远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19.0%和高技术制造业9.9%的占比。从能源结构来看,由于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河南省仍然是以煤为燃料的能源结构,2017年的煤炭消费占河南省的能源消耗比重仍高达73.3%。由此看到,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对能源消耗依赖性较强,新兴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仍然不足,不符合协调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二)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河南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一是河南省自行设立绿色金融试点,出台市、县级绿色金融政策。南阳、安阳、三门峡等分别出台了市级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文件,作为绿色金融试点,淅川县出台了县级指导文件,并采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模式,推出“生态产业贷”等绿色产业扶贫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取得显著成效。二是不断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华夏银行郑州分行联合举办绿色金融业务政银企对接会,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鹤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支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项目融资需求。三是采取对企业环境信息共享的措施。新乡市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银行的征信系统,以便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环境信用信息。四是政府在节能环保、环境污染治理等绿色产业领域支出不断提升。绿色金融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包括鼓励节能环保项目的发展和抑制“两高一剩”产业发展两层含义。近年来,河南省节能环保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占比基本呈现逐年上涨,2018年占比达3.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5%,2017年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达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5%。可以看到,近年来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意识不断提升,但从省级层面对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规划设计仍较为欠缺,绿色金融标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迅速。绿色信贷是河南省主要的绿色金融模式,实施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截至2017年1季度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约1500亿元。绿色债券方面,洛阳银行、郑州银行相继发行绿色金融债券,2017年3月,开封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绿色债券获批,2018年11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河南省上市公司的首笔绿色债券,也是我国煤炭企业发行的首笔绿色债券。河南省绿色保险主要包括森林保险、养殖业保险、绿色项目财产险等,包括对河南省全省公益林统一投保,对商品林提供70%保险保费补贴,与无害化处理结合起来建立育肥猪保险,对光伏发电等绿色项目提供风险保障等。绿色基金方面,2018年新增规模300亿元“郑州都市生态农业专项建设基金”,2019年设立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带动金融机构以债权方式支持,形成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资规模。
三、河南省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河南省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受粗放式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传统的能源结构的影响,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经济层面保持发展势头,还要在环境上留住青山绿水,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资金合理配置,扭转环境与经济相割裂的局面,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领域,实现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赢。(二)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虽然政府对绿色产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目前来看仅仅凭借财政支持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必须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来吸引社会资本。借助政策引导和绿色金融工具,对融资成本与融资便利性进行差异化设计,提高污染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绿色项目生产成本,造成投资利润率的升降变化,引导各种资源更多地流向绿色产业与绿色项目,在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从供给端加快去产能、去杠杆进程,支持供给侧质量提升和低碳生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表现,也能避免为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也是金融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将自身经营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机统一,通过绿色信贷政策主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投资规模,全力满足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从宏观角度,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以商业化形式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特色和品牌;从微观角度,可以转移环境风险、调整金融资产结构,带动金融创新等,也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可持续性。
四、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产品服务,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一要积极与普惠金融相融合。当前河南省绿色金融对绿色小微企业、绿色消费贷款等支持不足,应推广淅川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带动贫困户脱贫模式,加强对绿色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农民、消费者等群体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二要借助互联网进行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成本低、覆盖面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客户的需求,鼓励和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匹配度。(二)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一要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河南省应积极出台省级指导文件,为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增加地方绿色金融试点,推动绿色金融政策实施。二要推动绿色金融进一步标准化。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识别与界定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前提,借鉴国内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构建绿色项目库的经验,紧扣河南省绿色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完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采取自主申请、第三方认证、政府服务监督工作模式,为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和项目贴上“绿色标签”,优先给予绿色政策支持。(三)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一要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对于金融机构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督促其加强自身对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企业对绿色资金的使用监管,对刻意隐瞒、伪造环境信息等行为进行惩罚;给予非政府机构和大众媒体对绿色金融政策的监督权,实现全民监督。二要构建多维度信息共享平台。由政府部门牵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跨部门整合征信、环境、安全、税务、司法等部门掌握的各种企业数据信息,为绿色企业“画像”。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便于金融机构获取绿色企业违规、违约等信用情况,也降低环保部门信息收集难度,提高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四)加大政策指引,有效扩大绿色资金来源。一要完善政府的增信机制。设立专业化担保基金、增信基金,为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信用增级,以财政资金撬动杠杆,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绿色产业。二要发行地方政府绿色专项债,培育合格发债主体,实行价格补贴、减免利息所得税等政策,引领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绿色投资。三要合理设计激励机制,适当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市场主体开展战略合作,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绿色产业。此外,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到资本市场进行IPO上市和再融资。(五)重视宣传引导,大力培育绿色金融人才。一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绿色消费意识。公布绿色消费和服务白名单,利用补贴、消费券等激励措施刺激绿色消费,从源头解决绿色发展问题,从消费端带动地区绿色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二要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绿色金融理论和项目研究、举办相关讲座和沙龙,打造活跃的绿色金融发展氛围,吸引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和绿色项目落地河南。三要注重绿色金融人才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凯.绿色金融政策的变迁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5):93-97+112.
[2]方智勇.银行绿色金融探索[J].中国金融,2015(10):19-21.
[3]王遥,马庆华.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201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4]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2-89+160.
[5]楚尔鸣,何鑫.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理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6(7):168-171.
[6]李毓.绿色信贷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20(1):37-43.
[7]刘霞,何鹏.绿色金融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3):76-84.
作者:王摇橹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上一篇: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 下一篇:绿色经济下财税金融支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