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一体化发展研究与建议
时间:2022-12-20 10:28:02
导语:金融业一体化发展研究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金融产业发展研究为基础,结合全球金融中心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北京金融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巩固北京金融中心地位、促进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方案,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金融优势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核心定位,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强化市场导向功能,创新行政体制机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发展,构建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生态融合的金融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造规模、结构、品牌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和耦合的、领先的金融功能服务管理体系,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厚植北京金融产业发展优势,辐射带动京津冀区域金融产业集群化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一体化;研究;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集聚的结果。金融中心具有保障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能,它的发展可以强化国家资源配置能力,促进资本形成和结构调整,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谋划北京金融业一体化发展,对有效促进北京金融服务业不断提高空间运行效率,强化金融在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发挥北京国家金融决策、管理、信息和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北京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保障北京国家金融中心的建设效果,保证“发展与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基础
1.1理论基础1.1.1金融聚集理论金融业发展受产业发展、金融聚集和经济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及政府引导力、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产业组织、产业集聚与金融地理学聚集理论研究结果证明了金融产业集聚也将促进金融业中心区的形成。金融集聚的内涵丰富,包括金融资源、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在结构、功能、规模、等级的有序演化过程,是金融资源(金融系统)与当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他产业(经济环境)间不断融合、不断影响、不断促进的一个动态过程或静态结果。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社会分工的区别,客观上将会导致金融集聚呈现为层次性。从形成规模、辐射范围和自身影响力维度,形成不同的金融中心市场地位。弗里德曼(1966)提出“核心—边缘理论,任何区域都是由一个或若干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组成,在工业化初期边缘的资源、人力、资本等向核心流动,在核心区域成熟扩大后将以产业为支撑向周边辐射蔓延。韩国经济学家Park(1999)针对国际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中心的形成开展研究,提出金融机构的协同工作、基础设施共享和快捷的信息联系都可以导致规模经济。1.1.2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金融集聚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刘世锦(1996)认为金融发展的着眼点要放到促进产业发展上。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众多学者对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以产业部门的梯度转移为纽带,有效地促进金融中心、分中心的建设。1.1.3产业理论现代金融产业已是国家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金融产业发展受金融资源及其配置,金融生态状况,金融人才需求与供给,金融产业政策影响。戴小平、付一书在《金融产业发展研究》一书中阐述了研究成果:金融产业是一种复合型组织体系,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专门机构构成。金融产业成长是金融产业量变与质变双重规律性的确认。金融功能互补性产生的向心力推动金融组织聚合为金融产业。金融产业的成长是对金融产业量变与质变的双重规律的体现。一方面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基础上的经营规模、业务种类、服务领域的量变增长,导致金融资产总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机制下实现金融组织体系运行效率的改善,发生质的变化。1.2历史实践1.2.1全球金融中心发展趋势金融中心是联结各种金融市场、金融企业和金融工具的枢纽,是金融网络主要节点的强大支撑,具有的金融吸引力和辐射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全球各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排名。GFCI19(2016年3月),伦敦、纽约作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雄踞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前两位。从全球范围看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在不断深化。世界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经验表明,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是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中心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完善的金融机构系统和金融工具、国家货币地位、通信技术、金融开放、金融人才是一流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1.2.2以产业链为纽带,金融业有效带动城市产业升级纽约作为金融中心,首先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它以金融业为纽带、在各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其作为金融商圈的辐射作用。东京的产业模式从初级工业化发展到知识高度密集型。作为金融服务圈辐射东京都市圈。1.2.3金融中心成为圈层发展的龙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从以大城市为基础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向以全球性金融中心为龙头的圈层发展模式转变。强大的专业竞争力和国际辐射力构建了中心圈的综合竞争力。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及城市,它对于周边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以此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纽约金融圈以纽约为核心,在内圈形成了高度秘籍的保险业和服务业,外圈的发展同时又未内圈的现代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圈层结构明显,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形成了良好的金融联动优势。1.2.4国际金融中心由一个中心向多点协同的地理区域扩张的趋势伴随着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模式变化,金融中心发展理念、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变化。纽约和伦敦等国际性金融中心过去突出强调金融中心集聚效应,现在重心放在金融运行安全和成本上,发展理念不断变革。国际金融中心出现了一体化、协同化、区域分工专业化、金融中心城市部分金融产业(特别是金融后台产业)逐步向周边转移的趋势。功能区布局表现出从“单区”到“多区”,“一个中心”到“多点协同”的新现象。如:纽约金融区从地域上已从华尔街为核心的几条主要街道向曼哈顿其他地区扩张,并在新泽西、康涅狄格和纽约州建立自己的安全备份系统。伦敦的金融产业也不仅在金融城内,从1980年起,一些国际银行和其他从事金融批发业务的公司因现代办公空间需求将业务延伸到金丝雀区域。
2北京金融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2。.1.1金融产业基础雄厚。北京金融产业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突出。央行营管部的《2018年北京市货币信贷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北京市人民币各项贷款7355.2亿元,比上年多增1006.5亿元。其中,2018年12月末,北京市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高。全市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总量持续增加,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高精尖产业支持力度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近年来在资金流动总量、区域内部资金流动规模、地区间资金流动规模等方面都位居全国首位,增速也居于前列。北京拥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含稳健发展的传统金融机构,丰富的新兴金融业态,快速聚集的国际金融组织,日趋完善的金融中介组织等。其中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和人才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1.2具有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标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金融业具有显著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标识,是“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架构的承载地,聚集了大多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部、15家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全国100%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总部、50%的保险集团总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等,已形成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多种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在金融管理控制、金融支付结算、金融信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金融批发业务、资金调度、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北京市总部经济特征决定了北京金融业的服务范围与辐射能力。2.1.3金融资源空间格局渐进成熟。北京城市已形成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模式。“一主”是指金融街。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作为金融资源的核心区,区域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达99.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总规模的近40%,驻区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国商业银行的41%。作为中国第一个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金融街发展成为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一副”即CBD作为金融副中心。CBD是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聚集区,着重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法人和代表机构,集中承载国际金融元素;“三新”是海淀中关村新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丰台丽泽商务区,重在承接北京新兴科技金融;“四后台”是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金融后台服务园区,重在打造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2.1.4规划层级分解提供落实保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清晰规划了首都金融业态的整体布局,即未来将聚焦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新机遇和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为北京未来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2.2劣势。2.2.1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不聚焦。金融中心内部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对于金融中心的建设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按划片配置、分业发展原则,北京的金融资源在各金融功能区之间进行了分散配置(涉及北京市五个行政区),空间分布的不聚焦降低了金融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客观上影响了北京国家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进一步释放。2.2.2金融资源禀赋不平衡。北京各区金融资源禀赋不同,“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各金融中心所在行政区隶属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区,各区在资金供给规模、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源、土地、专业人才、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等金融业务发展资源方面各有短板。2.2.3定位模式雷同化。尽管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区隔,赋予了不同金融功能,但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观念下,各功能区存在强烈的金融资源争夺冲动,如:金融街大量吸引外资金融机构,CBD业大力发展国内金融业的现象,功能区的金融业发展边界一再被突破,定位模式雷同。2.2.4区域发展不协同。北京各金融功能区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发展相对独立,各功能区之间以及非功能区之间协同不足,不能更大程度发挥各功能区的效率。另外,当今城市之间金融服务业竞争加剧,融合、撤销和兼并交织进行,前台和后台分离,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但各功能区服务能力、水平更多局限于本功能区内的调整、改善,未推行更多开展跨功能区的协同发展举措。2.3机会。2.3.1国际金融格局新趋势。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整合等方面的合作,亚投行、丝路基金先后落地北京,中国金融业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金融秩序构建,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作为众多国际金融组织所在地的北京,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为目标,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不断巩固和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地位。2.3.2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进程将不断加快,如允许具备条件的民营资本参与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不断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探索股票注册发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落实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战略等,将成为北京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任务。2.3.3首都功能发展新机遇。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正式,中央将首都功能确定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要求北京未来将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在京津冀三地实现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错位发展。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对北京提出了要以世界城市为标准,加大三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新要求。北京在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之际,金融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3.4创新驱动战略新要求。创新是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持创新创业是北京金融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带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北京金融业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服务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3.5产业升级对金融新需求。随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变革,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聚焦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开展行业整合、产业整合、跨行业和跨地域收购兼并、打造上市公司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鼓励和支持发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上市公司的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实体在上市公司产业园聚集,促进“高精尖”产业链形成等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通过金融服务输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2.3.6金融科技发展新业态。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转型期,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金融需求更强调智能与便捷,金融供给更重视合规与结构优化。新兴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核心,带来的新特征、新平台和新模改变了金融市场的传统生态模式,金融新生态模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基本特征,正在改变着金融业的内部规则和外部环境。一方面,提供金融服务不再是一家公司专营业务,坐拥流量、牌照、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行业巨头跨界,将金融作为内嵌的产品,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与场景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FinTech创新应用的不断加快,金融行业围绕效率提升和用户体验改善,开展战略安排、IT基础设施、数据信息整合运用、产品创新、风险管控、渠道开放与智能变革等方面的服务和产品形态的变革。2.3.7多业态金融组织新体系。金融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产业,客观需要更多的直接或间接为金融交易服务的行业和中介机构。除了新设立、成立的国际金融组织、总部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外,围绕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服务综合化、持牌经营专业化,传统金融领域出现多种新的经营业态,涌现了一些新型的准金融机构和新金融机构类型,包括某类金融子市场或创新金融服务工具、模式及标准。金融产业内部各分支行业的交叉、深度融合越来越明显,金融产业的细分和扩展出现了许多围绕传统金融产业的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专业服务机构。2.4挑战。2.4.1区域高端金融要素资源承载力。。金融生态环境的深刻变革将对北京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北京将在新金融业态下将形成牌照齐全、竞争有序、差异化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围绕新金融业态,城市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科技基础、人才资源承载力方面面临着更大挑战。2.4.2与其他城市的竞争局面。由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天津金融试验田建设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北京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此外,深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由于具有靠近香港的地理优势,并拥有国内仅有的两家证券交易所之一,也在致力于打造国内金融中心。北京需要重新审视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厚植优势,巩固地位,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力。2.4.3金融安全稳定新挑战。金融业态、机构和市场之间的互相渗透不断扩大金融业规模和复杂程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使以此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和跨市场交易快速发展,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逐渐积聚,影子银行监管正变得越来越困难,非法集资案件不断增加,这些对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3北京金融业一体化发展策略
3.1总体思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的精神和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为纲领,以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务发展规划》为蓝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金融优势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核心定位,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强化市场导向功能,创新行政体制机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发展,构建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生态融合的金融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造规模、结构、品牌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和耦合的、领先的金融功能服务管理体系,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厚植北京金融产业发展优势,辐射带动京津冀区域金融产业集群化发展。3.2基本原则。3.2.1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产业化发展原则。一体化发展不能只是依靠行政手段,而是要遵循金融产业的发展规律。要超越各金融功能区各自规划、各自发展的传统区域产业规划模式,以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统一谋划产业发展资源,统一研究产业发展格局,统一规划金融产业布局,统一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统一部署产业环境建设,统一营造产业发展生态。3.2.2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集约化发展原则。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要前瞻性、系统性地优化空间布局,树立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合理规划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和业态布局,实施资源精准投放,促进产业高端、高效、集约发展。要逐步、适当地调整既有的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要以金融核心区为龙头,放大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深化各层次和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圈层结构,在各个圈层中,聚合大量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形成多个产业梯度清晰、资源利用集约、同类企业聚合、规模效应突出的金融及相关产业功能区和产业集群。3.2.3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差异化发展原则。一体化发展不是重复雷同的发展模式,而是强调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错位发展。在统一全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各金融功能区要充分发挥各自在区位、资源、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按照产业分工,推动有限的资源按照差异化原则向不同产业功能区聚合,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区域产业分工中的龙头企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成长,形成核心突出、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3.2.4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协同化发展原则。一体化发展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切分,而是要打造共建共赢的共享经济模式。在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要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建立利益协调和保障机制,破除行政和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为产业布局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区域间的政策联动、规划联动、建设联动、资源联动、产业联动和管理联动,共建功能耦合、分工合作、梯度衔接、优势互补的金融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共享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红利。3.2.5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生态化发展原则。一体化发展不是一般的产业分工,而是强调产业生态融合发展。要围绕金融产业链建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包括:从生产维度促进金融企业(包括协作企业、配套企业)的高度聚集;从科技维度培育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科研、设计、实验体系和环境;从服务维度配套建设专业的服务型政府、组织、企业和体系;从人力维度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政策、培育环境、职业发展机制;从硬件维度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空间;从公共维度制定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法规,提供法律、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服务体系,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秩序;从人文维度创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宜的金融文化氛围,打造金融文化品牌,营造金融产业发展的友好环境。3.3政策建议。(1)建立统一的有权威的规划落地领导机制和组织机制,营造有助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有利的政策环境。北京市目前划分为16个行政区,6个城区,10个郊区。每个行政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发展权和经济发展任务。长期以来,各区之间为了争夺发展资源一直在相互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可以调动各行政区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重复建设、重复引进以及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资源在整个北京市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对金融发展资源的争夺也是如此。为了更有效地在全市范围内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建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务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市一级统一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为规划实施和落地提供组织保障,重点协调解决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投资新建重大产业项目和重要产业基地布局及其涉及的经济利益等重大问题,并建立产业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及时解决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分解制定各实施子规划,实现任务层层分解、主体责任明确、时效清晰的整体实施计划。要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建立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实施定期评价报告机制,建设实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聚焦北京十三五金融业务发展规划九大重要任务,从金融资源配置、金融生态完善、金融人才供给三大维度定期评估。(2)要统一建设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营造适合产业整体发展的完备的基础环境。各金融功能区要树立大金融、大北京的全局意识,推动落实金融产业一体化规划,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时,要充分体现对金融产业一体化的支持,在经济和发展计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政策方面体现和服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基础产业和设施的联网建设,为金融产业一体化构筑开放、畅通、高效的基础设施硬环境。要制定统一的经济政策,避免区域恶性竞争,形成良好的产业一体化发展软环境。一是制定区域统一的产业政策,各功能区的产业发展都要服从产业政策,接受产业政策的指导;二是统一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区域性规章制度和管理政策;三是进一步协调建立开放、畅通的人员引进和流动机制。(3)围绕产业发展的圈层结构,推动金融功能区协同发展,打造促进产业聚合发展的协调的运营环境。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切实加强对金融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引导,从金融生态系统观角度推动产业和功能区平衡与协调发展,促进金融产业结构协同,评估国家战略落地与之配套的北京核心金融产业(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专业化金融机构)、辅助金融产业(如:会计事务所、征信公司、评估公司、交易所等)、支撑金融产业(如:金融培训机构、金融数据中心、金融科技公司、结算公司等)的结构性关系,抓紧制定各功能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金融资源高效投放。(4)推行、试点“金融功能区联合体”的错位互补发展模式,构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的区位环境。强化现有各金融功能区定位、禀赋优势,强化差异与特色,推进功能错位、梯度差异的金融生态建设,推动金融生态协同发展。如:金融街,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作为金融资源的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市场和资金配置功能,可承接一部分银行衍生业务板块,如: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西城区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与海淀区中关村应协同发展,在选择入驻企业时,一定要突出金融管理中心的特色,以服务金融监管、引领金融科技趋势为原则,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技术绝对领先、具有行业头部特征的企业,特别是要加大对具有金融产业特征的产业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引入,汲取北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缺乏尖端品牌的教训,力争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抢占高地,确立绝对的高精尖站位优势,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品牌效应。西城德胜园、广安园目前定位总体偏低,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与金融街、金服新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科技研究院、研修中心、研发基地。CBD作为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聚集区,着重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法人和代表机构,以发展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贸易金融、跨境交易等为主,并着重发展具有服务国际化客户和国际业务资质的会计、审计、金融司法、仲裁、知识产权、金融媒体等相关服务体系。海淀中关村新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丽泽商务区重在承接北京新兴科技金融、金融软件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点企业。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顺义马坡重在打造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金融企业科技基地。通州新城、顺义天竺承接金融论坛、金融高端对话、金融展会等金融文化产业。北京市其他区域可以适度发展金融产业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金融产业发展所需的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由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成本、低产出等特点,不适宜在北京发展,建议规划在河北怀来、涿州等地,利用当地气候、电力、土地、人工等成本优势,承接北京金融产业的溢出部分,实现与北京的辐射联动发展。(5)探索各金融功能区联合体运行机制,创建产业共赢发展的良性的营商环境。围绕“十三五”金融规划重点任务,打造任务突出、优势互补的金融功能区联合体和“产业园区联盟”,鼓励各金融功能区依据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共建产业园区、配套基地和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布局联动、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如:金融街牵头联合丽泽商务区,聚焦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金融产业培育;海淀中关村新区牵头联合北展、德胜、广安地区、房山金融小镇,深化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合作平台。如:推进各园区公共技术、检验检测、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加强创新人才、信息等资源交流,加快形成产业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协同合作机制、资源与成果开放共享机制、跨区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以及运营服务一体化机制,制定税收分成和经济指标统计办法,对企业跨区域的横向经济联合、投资或产业转移等经济活动,各区可按一定比例共同分享产值和利益收入,实现主体各方共赢发展。(6)继续厚植国家金融中心的先发优势,打造权威的话语体系和品牌,持续提升产业强势发展的人文环境。一是强化国家战略承接、金融管理核心地位。继续发挥北京在全国金融管理制度设计、金融政策与标准制定与等方面的领先、示范和引导作用。二是要做好服务工作。北京市的金融机构以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总部、国际高端金融机构中国区乃至亚太区总部等全国性和国际性金融机构为主。为这些金融机构在京办公、开展经营活动乃至人员生活出行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方面是北京市为党中央国务院做好服务工作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各类大型优质商业金融机构落户北京,促进北京市金融业的发展。三是强化资源共享的科技和智力支撑体系。要制定引智战略,强化金融高端人才高地建设,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金融人才结构,注重集聚精通国际惯例、熟悉我国国情的高素质金融领军人物,注重操作层次金融专才的培养与使用;要建立金融科技人才持续培养计划,建立金融科技研修院,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金融人才奖励制度;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简化人才流动办理手续,促进人才合理高效配置;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间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联合攻关,加快金融创新实验室等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金融企业集聚;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成果孵化器建设,打造一批开放共享的重大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基地;建立创新成果奖励机制,对本区产生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发明人进行激励;大力发展科技情报、知识产权、技术评估、成果转化等统一的公共服务机构,为金融产业创造高效、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四是打造金融媒体集团,强化金融媒体功能,构建与北京金融作用和影响力相匹配的世界级金融媒体、数字媒体和传播体系,持续强化北京金融管理中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五是举办多层次、全球影响力的金融论坛、金融文化博览、金融会展与培训,发挥金融引领未来金融发展的专业影响力,在打造高端金融论坛经济和金融论坛产业的同时,持续提升北京金融管理中心的品牌效应和权威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曼怡.北京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戴小平,付一书.金融发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谢太峰.金融资源空间整合:北京金融各中心建设的模式选择[J].2008(6).
作者:吴江 单位: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
- 上一篇: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探讨
- 下一篇: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