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25 02:59:36
导语: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作为行之有效的市场手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环境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多个地区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新阶段,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的有机结合,将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达成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梳理了当前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作为突破环境管理瓶颈手段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多方参与下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多方参与
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这两个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作为环境治理的市场手段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2016年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分别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的倡议,贡献了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同时,《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的相继,进一步促进了绿色金融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中国作为绿色金融和绿色供应链理念和实践经验的贡献者,为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环境。绿色供应链金融工作的开展将通过市场和金融手段提升环境治理效率,鼓励绿色产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环境的整体改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五个打通”,进一步推动区域的绿色、低碳、永续发展。
1绿色供应链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挑战
1.1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在1996年提出,指将“绿色”的理念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废弃等全过程,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1]。在整合了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等不同主体之后,绿色供应链旨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与环境影响最小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行之有效的市场化环境治理手段,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得到实践和验证。2010年,在美国环保协会的支持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展了绿色供应链专题政策研究项目,并于2012年底选择上海和天津作为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2015年,东莞市成为原环境保护部批复的第一个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城市,在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美国环保协会作为参与方,与东莞市政府、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等机构深入合作,通过先后两轮东莞指数测试,协助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摸索出一条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之路。试点过程中,东莞市推动并参与开发制定了“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在前后两轮的指数测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标体系,并为家具、制鞋、机械、电子、零售5个行业共66家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中环保、节能、低碳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评价打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力,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指明方向[2]。在十余年的推广过程中,我国私营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践仍然面临较大的阻碍。首先,绿色供应链的顶层制度设计仍有待完善。国务院和各相关部门虽然高度重视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建设,但部门间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导致缺乏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指导思想。其次,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健全。虽然在电子、汽车等部分环境管理先进的行业及天津、广东等地区出台了一些绿色供应链的标准,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统一的标准和评价认证体系。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私营中小供应商企业受下游买家公司影响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绿色生产和绿色项目投入上缺乏融资优势,亟待金融机构的介入,而由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绿色融资难以直接覆盖中小企业。目前绿色直接融资工具对发行人主体资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发行绿色债券的门槛,也很难享受绿色信贷带来的便利和优惠,这样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效果。1.2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被视为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实践[3]。据气候债券组织CBI统计,2018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1673亿美元[4]。虽然我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晚,整体来看还处于初期阶段,但近年来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政府给予绿色金融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更是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各类绿色融资总额将近9万亿元[5]。与此同时,由于绿色金融盈利模式的单一局限性,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来说,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依然有限。在当前阶段,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主体业务仍是绿色信贷。这一业务与传统的抵押贷款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信用评级中考虑了环境因素。但一般情况下信贷业务占用现金量比较大,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必然会导致放弃其他贷款业务,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因此绿色信贷的发展目前主要依靠监管机构和主管部门的政策推动。另外,除了绿色信贷以外,其他绿色金融模式的发展也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阻碍。1.3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阻碍。绿色金融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项目,而借助市场自身的力量引导资源配置是保障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主要由政府的行政手段推动,过度依赖财税干预,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此外,“统一的绿色标准”和“有效的信息披露”作为绿色金融的前提,对于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缺乏统一的绿色标准。绿色金融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主体,企业只有真正形成了环境效益,并且披露明确、可测量、可核查的环境效益相关信息时,才符合绿色融资的要求。因此首先需要一套能够对企业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的评定标准,但长期以来国内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认定标准尚未明确统一,缺少规范的绿色主体评估和认定体系。另外金融机构缺乏节能、环保的专业性知识,无法识别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2)评价的公正性与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企业提供的绿色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是绿色金融良好运作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企业以绿色之名进行融资,而实际上将资金投放到其它的非绿色项目。这种“漂绿”的行为对银行人员鉴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增加了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从长期来看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环境信息不对称和真实性难以确认的问题是增进金融机构绿色投资意愿的首要任务之一。
2解决对策:绿色供应链金融
2.1绿色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展。针对上述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绿色供应链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绿色供应链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可以降低绿色生产的成本支出,缓解环保投入的资金压力[6]。同时,中小企业的环境问题带来的“整改”“关停”等处罚,可能对整个产业链的平稳运行造成冲击,影响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经济活动,并由此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因此,绿色供应链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绿色金融可以在绿色供应链凝聚形成的上下游供应链整体中全面开展,将不可控的单独企业的风险整合为可控的供应链整体的环境经济风险[7],同时共享供应链整体的经济与环境收益。因此如果将供应链的环境风险纳入风险管控,并相应地对绿色供应链设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来说是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的[8,9]。同时,绿色供应链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考虑环境影响,确保了整个产业链的绿色,为解决“何为绿”的问题提供了依据。此外,绿色供应链也为降低绿色金融中的“信用风险”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并帮助金融机构解决环境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18年的Win-Win-Win:TheSustainableSupplyChainFinanceOpportunity报告表明:可持续供应链融资是一种核心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三方共赢的模式[10]。从企业角度出发,通过核心企业为环境表现好的中小企业增信,中小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就有更多机会得到绿色项目的融资,从而升级其环境运营和管理的水平,并最终提升其在供应链中的经济表现,同时给核心企业和整个供应链中带来正向效益,形成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的正向循环。对金融机构而言,在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之后,产业链的稳健性得以提高,相关金融机构业务管理的关键也转向于评估供销关系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增加了可操作性,能够确保识别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在有效降低环境风险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风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案例[11],例如2016年彪马公司、法国巴黎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推出了绿色供应链融资计划,为其不同信用等级的供应商提供了超过1亿美元分层定价的短期融资[12]。美国环保协会和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研究表明,绿色供应链金融包含“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三种融合模式。本文将重点分析“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即金融机构通过对中小企业供应商的订单信息、环境绩效、增信措施进行评估,以订单或应收账款为抵押,优先贷款给绿色生产模式的企业,进而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13]。在研究中可以看出,狭义的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相比绿色金融较小,只是利用众多金融模式中供应链金融这一种产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情况;而广义的绿色供应链金融还包括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表现优异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和绿色金融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逐步探索。根据兴业研究的报告分析,目前绿色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标准体系不完善与不匹配,第三方评估、认证和监管不健全等问题。2.2多方参与下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针对以上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现有绿色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详细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多方参与下的绿色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将原有由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加入政府、第三方、NGO和公众的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合力。图1和图2分别展示了应收账款融资和订单融资两种典型的供应链金融中融入绿色供应链管理后的创新模式步骤图。根据图中所示,融资企业在申请供应链融资之前,首先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依据多方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绿色供应链金融评价指标进行企业绿色评价,核心企业可依据该评价结果,对绿色评价优异的供应商予以订单鼓励,同时,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评价结果提供不同层级的金融服务。政府、NGO和公众全面参与绿色评价指标的制定,并对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环境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认证过程的专业公正。
3结论与讨论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和绿色金融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绿色供应链为供应链金融和绿色金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应用融资场景。绿色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和信贷结合,将给予环境表现优良的供应商企业更多的优惠措施。银行可以针对不同环境表现的供应商开发不同程度的利率优惠和相应的产品及服务,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绿色供应链金融试点,开发更多的适合不同买家和银行的绿色供应链金融和信贷产品,服务更多绿色企业;同时,促使更多投资机构关注投资项目的环境风险、规范和鼓励绿色投资行为,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单明威 单位: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
- 上一篇: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 下一篇:金融法律风险防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