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金融类实践教学形式革新
时间:2022-08-25 04:36:00
导语:院校金融类实践教学形式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实践教学师资较为薄弱等问题,如何创新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地位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在教学计划中往往理论学科学分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实践教学学分很少,基本上只局限于毕业实习中的短期社会实践,实践方式也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由学生自行到各种金融机构联系实习。这种模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实践学习效果不佳。高校在制定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科发展方向和本校学生的特点,既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又要保证方案实施的效果。首先,从教学模式上看,应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金融实践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应以专业为基础科学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科包含银行管理、证券投资、保险、金融工程、金融理财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务操作性很强,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Approach)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1)教授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应用,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金融专业推行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消化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时,能够启发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找出影响某一具体货币汇率波动的原因,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商业银行经营学》贷款业务教学中,可结合贷款的特征,给出一些财务数据让学生们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评估,进而得出银行的相应对策;在《保险学》教学中,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保险案例,通过课堂案例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掌握保险法律法规和保险条款的合理运用,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国际金融》外汇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当前的经济现状预测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并通过与现实走势的对比,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巩固所学知识,等等。
三、优化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在承担金融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验室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存在建设水平较低,硬件配套不先进,软件配套不完善,利用率低,形式化严重等问题。因此,应大力加强金融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实现硬件配备与软线配套的协调发展。金融实验室硬件的配备应满足金融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金融实验室的系统架构可以采用客户和服务器模式,主要设备包括卫星天线、数字卫星接收机、服务器、可堆叠交换机、工作站终端、电子显示屏、投影机、实物展台、DVD机、录像机、中控系统、电动幕、音箱、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在软件配套上,要满足基本的金融实验教学需要,并逐步完善,进而提高金融实验的层次。具体地说,金融实验室要能够开展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外汇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财务报表分析、期货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及保险实务模拟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同时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收集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股票指数、上市公司基本财务数据、政府债券、期货、汇率、利率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配备的计量统计分析系统,能让师生使用数值分析、仿真操作等方法来研究问题。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建设专业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拓展渠道,加强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企业、学校“双向互助”教学实践基地。就金融专业而言,高校可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联合,建立金融人力资源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建设,既能使学生能在金融业务第一线切身感受金融业发展的脉搏,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又能让上述金融企业了解学生的综合质量,从而吸纳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并与学校建立长期的用人协议,提高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五、密切与实际操作部门联系,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由于实践师资的缺乏,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一些难度较大的,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得不到落实,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实验室开放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因此,高校应该加强金融专业实践课教师的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实践课教师到实际操作部门调研或学习,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可要求实践课教师每3年必须有一个学期在实际操作部门进行业务实践,并对完成的教师在评先、职称评审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高校还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学校兼职,即可充实实践教学队伍,又可使高校实践课程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 上一篇:探索新农村金融革新道路
-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金融合作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