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探析

时间:2022-02-15 08:59:44

导语: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探析

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业务情况

(一)国家普惠金融主要政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5年11月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明确普惠金融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上我国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等,提出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中型商业银行要率先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要实行差别化的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8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设立5000亿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中国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贷款实施定向降准、财政部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降低普惠金融贷款融资成本等政策,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二)大型银行商业银行的实践。1.设立了普惠金融业务专职管理部门。目前,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已建立了相关治理架构,同时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2.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范围。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重点往县域和农村增设网点,除此之外还增加普惠金融业务服务点,扩大了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覆盖范围。例如,建行在农村乡镇、村建立“裕农通”服务点、农行建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等。3.加大信贷资源投入。随着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商业银行出于市场竞争和转型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加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资源配置。到2018年6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0万亿,同比增长12.2%。其中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4.丰富了普惠金融信贷产品。根据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特点及防范风险的要求,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在设计上不断创新完善,借助数字化及互联网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新的服务模式主要由线下转向线上。例如,建设银行推出的线上“小微快贷”系类产品,工商银行的小微企业网络融资产品等。(三)中小商业银行的实践。1.加快成立小微支行。为了经营发展需要,中小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小微专业支行,例如,民生银行共设立小微支行约二百家。2.推进小微线上线下便捷服务。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小微金融线上线下O2O轻型化便捷服务,如:兴业、微众银行等。

二、我国普惠金融信贷业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经营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但在考核、风险管理等方面还不健全,对不同地区差别化经营的管理体系还未建立。(二)经营管理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由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在抵御风险方面较弱,同时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信贷方面存在经营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三)信贷资源供需不平衡。政府融资平台、大中型企业比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客群具有风险低、收益高等优势,商业银行会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大企业、大项目,导致普惠金融领域信贷供给不足。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普惠金融服务客群抵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信贷支持,但商业银行出于风险及信贷资源有限等考虑,减少或控制普惠金融信贷规模,使得普惠金融信贷供需更加不平衡。

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路径

(一)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各商业银行总行层面要根据普惠金融业务的特点进行优化内部经营管理架构,明确普惠金融政策制度,建立单独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激励导向,对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进行差异化考核,形成独立的经营体系。二是要有独立的风险管理架构、单独的风险政策以及单独的风险计量控制系统,形成单独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深化普惠金融金融产品创新。优化信贷运作流程在风险控制上,一方面,要大力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相结合,加快建设功能多样和产品,完善的网络金融平台,紧紧抓住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整合,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手段,以拓展客户群为目标,做大普惠金融客户群体,提高信贷的可得性,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三)创新普惠信贷新服务模式。1.新型供应链融资服务。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供应链各参与方的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内部数据直接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经营数据系统对接或者与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数据对接。新型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商业银行能够实时、便捷地监测供应链各参与方订单、存货、应收款等运行数据,同时与工商、税务、法院及人民银行等机构系统对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时监控企业经营现金流,有效防范风险。2.探索区块链技术融资服务。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利用时间序列链接数据,采用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更新数据并保证公开透明、安全可靠的开放性分布式账本协议。利用其去中心化、可编程性、不可篡改、安全可靠及透明度高等技术从根本上拓展金融交易边界、重新建立金融信任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确实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与所有接入互联网的端口相连,通过建立一套透明的开放式网络协议,利用复杂的校验机制,构建点对点的自组织网络,使得普惠金融服务得以延伸至农村地区,突破地理空间概念,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了普惠金融覆盖面。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通过构建去除中心硬件或权威管理机构的互信账本协议,平均分配所有节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以把普惠金融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制度规定编码到账本协议,数据内容不可伪造篡改,使得将原本需要依靠企业信用去实现的制度直接以数字密码形式进行智能执行,商业银行能够轻松地跟踪贷款资金去向,防止欺诈和人为操控,健全了信用机制。3.创新政府或平台增信融资服务模式。政府、保险或平台增信融资是指银行依托政府主导的机构或协会平台提供担保、风险补偿等风险缓释方式为普惠金融群体提供贷款增信的融资服务模式。政府、保险或平台增信融资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模式。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为普惠金融客户群体贷款提供担保,当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由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一定比例代偿。第二种是政府风险补偿金或者行业协会提供风险补偿金增信担保模式。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缴纳一定额度的风险补偿金,商业银行按风险补偿金比例放大一定倍数向普惠金融客群发放贷款,如借款人无法归还债务时由风险补偿金进行代偿。第三种是借款人投保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保险公司为普惠金融客群提供贷款增信,当借款人无法及时归还债务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代偿。4.基于大数据线上融资服务创新。由于商业银行存量客户较多,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经营管理成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探索各商业银行基于存量客户数据,为存量普惠金融客群提供高效率信贷支持。如建设银行针对存量客户交易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了“账户云贷”“结算云贷”“云税贷”“采购云贷”“抵押快贷”“医保云贷”等小微快贷系列普惠金融融资服务。(四)不断扩大普惠金融受众群体。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民等群体,他们对普惠金融信息及相关金融风险知识的了解相对落后。所以,商业银行应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向社会群体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众对普惠金融产品的了解覆盖度。同时,要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瑞红.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J].天津经济,2016(4).

[2]蓝虹,穆争社.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其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7(8).

[3]赵忠世.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几点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7(6).

[4]陆岷峰,汪祖刚.普惠金融的风险运行特征、管理难点与破解之道[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5]黄余送.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2).

作者:刘国平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