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货款资金流出案例研究
时间:2022-10-29 03:33:26
导语:预付货款资金流出案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1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大幅贬值的总体走势,并且目前外汇管理法规对于预付货款的监管较为宽松,预付货款一度成为当前异常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为此,本文通过梳理预付货款异常资金流出的主要方式,结合现场检查发现的典型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预付货款;资金流出;外汇
一、选择预付货款作为资金流出方式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引发外资流出压力。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贬值超过3%。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特别是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大幅度震荡,资金流出意愿明显。近年来,外汇局对虚假转口贸易、内保外贷履约等行为强势打击,对有明确监管要求的业务保持警惕态度,在审查时要求严格,企业为躲避强审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很强的动机将流出方式转化为只受弱审查的贸易形式。目前外汇管理法规对于预付货款的监管较为宽松,企业只需提供发票或合同就可以办理预付货款业务,银行对预付货款业务的审核也仅仅停留在单证表面合规。
二、以预付货款方式转移资金的典型案例
案例1:以预收预付货款组合方式规避监管。(一)基本情况。F和G两关联公司,分别于2015年7月28日和8月4日,在甲银行开立一般外汇结算账户。2015年8月,两家公司在甲银行办理一般贸易预付货款7笔,以美元形式对外付汇,金额合计3126.33万美元,同期这两家企业又在该银行办理一般贸易预收货款8笔,以人民币形式收汇,金额折合3240.06万美元。经外汇检查分析应用系统查询,截至2016年5月11日,其“内购外结”行为无对应货物进出口数据。(二)异常点分析。1、企业大额预付预收货款与行业惯例不符。经调查,以预收预付形式收支货款的一般贸易,依据行业惯例都会在合同上备注预收或预付的金额或比例,并且一般全额或大额的预付货款也会要求境内或境外出口商出具银行保函。现场检查发现两家企业留存合同存在以下疑点:(1)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交割却在境外。两家公司均以一般贸易形式进口付汇,合同出口商为香港企业,合同约定的交货地点也在香港,交易逻辑存在可疑。(2)出口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与预收货款形式不符。两家企业留存银行的出口合同收款日期为:出口商在货物发运后360天内通过TT付款,而出口商在发货前就已预付货款,与合同约定不一致。(3)该7笔预付货款和8笔预收货款均属大额和全额货款,但全无相应的银行保函,不符合国际贸易惯例。2、长时间无货物进出口,贸易实质如同离岸转手买卖。两家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合同中均未明确最后装运期,而截至2016年5月11日尚未办理货物进出口报关手续。依据留存资料,两家企业对应的进出口货物均为“铁氟龙7A”,数量相同、单价相近、货物交割地址都在香港、付款和收款时间相近,以及上下游交易对手固定等多特征显示,其贸易实质应该为离岸转手买卖。3、短期集中、当日付款次日收款、金额相似等存在明。显异常点经调查,两家公司资金来源于同一个人账户,收付款形式均为由个人账户划入人民币资金后,当日以一般贸易预付款形式购付汇美元,次日以预收货款形式收入人民币,收付款金额相近,收付差额在7.6万至27.8万美元之间,交易标的均为“铁氟龙7A”,交易对手部分重合。(三)原因分析。一是企业为规避离岸转手买卖的强监管,转向预收预付货款的弱监管。从企业的贸易组合和资金流来判断,企业极有可能是将离岸转手买卖分拆成预收预付货款的一般贸易组合形式。近年来,外汇局对虚假转口贸易的强势打击,各地外汇局和银行对转口贸易保持警惕态度,在审查时要求严格,企业为躲避强审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很强的动机将其拆分转化为只受弱审查的贸易形式。二是银行为争取客户资源,事前审查和事后报备工作不力。两家企业原系该银行另外一家支行的客户,该行为拉业务,给客户较大优惠。案例2:预付货款成为关联企业资金运作的渠道。(一)基本情况。2015年12月7日和29日,H公司与K银行分别签订6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国内外汇贷款合同,用于采购境外原材料及补充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1年,贷款利率为6个月美元LIBOR+275BP。贷款提款后,H公司在K银行以预付货款形式分四次对外支付,收款单位为香港X公司和香港Y公司。经NRA账户开户资料判断,X公司与Y公司为H公司的关联公司。境外关联公司通过资金归集和存款质押为境内企业提供离岸担保,H公司在境内获取额外的授信额度。(二)案例特点。1、利用大额预付货款实现资金跨境转移。H公司在K银行获取外汇贷款后,分次向香港关联公司以预付货款形式对外支付,合同中签订的资金用途为采购原材料对二甲苯。该公司的预付行为对外汇贷款起了“漂白”作用,掩盖了外汇贷款资金本质,转变为货款。2、关联企业境外摆布资金实现离岸担保。Y公司收款后将资金从N银行NRA账户全部划至X公司在P银行的OSA账户。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间,X公司将9000万美元分次存入离岸存款质押保证金账户,保证金存款年利率1.3%。X公司的存款质押后作为境外担保,由J银行为H公司在境内提供授信额度。一是为H公司开立6个月国内信用证1.5亿元,开证费用约千分之二点五。二是开立6个月银行承兑汇票1.5亿元,开票手续费万分之五。(三)原因分析。1、企业借道货物贸易混用外汇贷款资金。由于现行外汇法规限制外汇贷款结汇,企业外汇贷款只能对外付汇或以贷还贷。因此H公司在急需人民币资金周转的背景下,通过政策性K银行获取外汇贷款后,利用“预付货款+离岸担保”的模式转变资金用途,在境内取得人民币资金授信额度。2、大额预付货款成为企业集团资金跨境摆布的便捷通道。本案中,H公司的资金周转链条“国内外汇贷款→预付货款→预付货款退回”在企业集团内极易完成,资金调拨和回流的成本较低。从现有法规来看,企业在符合真实交易和履行必要贸易信贷报告义务后,可自主决定业务期限、规模和方向,且关联企业间贸易信贷行为真实性难核实,外汇局调查取证难。
三、预付货款业务检查难点
(一)缺乏查证手段,难以审核企业贸易真实性。A类企业办理预付货款只需提供合同或发票,对预付货款的贸易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即使在银行现场检查中发现企业预付货款留存的合同、发票内容简单,样式相同,其真实性可疑。但因预付货款收款人在境外,缺乏获取境外交易对手信息的途径,难以验证合同、发票合法性、有效性。(二)预付货款业务监管宽松,处罚此类业务,法律风险较大。在行政诉讼案件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下,即使企业口头承认预付货款交易背景不真实,若缺乏其他材料证据,到处罚阶段,企业就可能采用签订补充协议修改合同等方式逃避外汇局的行政处罚,处罚此类业务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三)个别银行对企业异常预付货款审核流于形式。对企业异常预付货款申请,个别银行只注重审核合同是否有预付条款,忽视企业进口付汇等历史信息,也未及时跟踪、了解预付货款后企业进口情况,导致异常预付货款资金顺利流出境内。如在案例2中,K银行未深入了解其付汇性质是否符合行业惯例,付汇规模与经营情况是否匹配等情况,就向H公司发放了外汇贷款并办理了预付货款业务。(四)外汇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管理时效滞后。货物贸易改革后,企业主体将规定期内的贸易信贷业务纳入主动性报告管理范畴,外汇局实施总量差额监测。由于只能监测企业未到期总头寸,对企业未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做贸易信贷报告的监测滞后,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通过预付货款集中办理跨境付款业务,造成跨境资本违规外流。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预付货款监管。目前外汇管理法规对于预付货款的监管较为宽松,在资金存在外流背景下,总局需进一步完善预付货款外汇管理法规,从金额和预付货款频率上对预付货款行为进行规范,对于短时间将合同金额一次性或多次全额预付的行为应明确限制,对于没按照合同进度付汇的给予风险提示或降级处理。(二)强化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和真实性审核。要求银行从控制风险和宏观审慎的角度,按照展业三原则加强对企业贸易真实性审核,审核企业交易动机、上下游交易链条。要求银行加强预付货款资金来源管理,在资金划转环节和资金汇出环节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及用途,贷款行在资金转出时按要求注明资金性质,并跟踪监测国内外汇贷款用途。(三)完善外汇贸易信贷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对超过期限未登记的企业及时提醒其补登记,对严重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不符,且在外汇局通知后仍超期限不到货或出货的,降级处罚;完善违反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的相关法规。(四)加大对企业无真实交易背景付汇的处罚力度。对此类预付货款金额较大、超过预计进口日期一定时间仍未采取挽救措施、无追偿行为和进展的企业,将其定为逃汇行为,加大惩治不法企业借货物贸易转移异常外汇资金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1]毛志杰,曹杰,朱奇.度量异常外汇资金规模的新统计模型及实证[J].数理统计与原理,2013(5):804-813;
[2]倪素芳,杨婷君,金满涛.新疆异常和违规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的重要渠道与环节探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4(3):135-140
作者:李迎春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 上一篇: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研究
- 下一篇:电力党建和企业文化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