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讨

时间:2022-08-23 05:20:21

导语: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讨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比例低、其内源性融资金额十分有限;发行股票、债券等外部性融资要求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准入条件,如信用等级、净资产规模等要求较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即使一部分中小企业达到规定的准入条件,但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资产评估、信息披露等高昂的费用,相应的融资成本较高。民间借贷不是合法的融资渠道,其融资成本更高,是中小企业不得已的被迫选择。目前,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比例低,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倒闭率高,加之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不良,在市场不景气、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急需融资时,银行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往往对中小企业具有惜贷、惧贷。

1.2局部的不平衡

一些人认为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的困难是由于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比如:地区性差异。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能力较弱。产业性差异。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所处的产业发展前景好、赢利能力强,则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强;规模性差异。就中小企业的规模来看,资产规模相对较大、自有资金比例相对较高、具有足额资产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型企业融资问题基本得到缓解,而相当数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突出。

1.3其他问题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困难还有许多。首先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缺乏系统的规划与引导,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缺失及落实不够,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滞后,如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服务体系等。其次是,国内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产品较少,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不良等。因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等多个部门。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整体来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二是金融机构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三是国家政策方面等的原因。具体可分为五个方面。

2.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财务体系不健全、资信水平资信等级不高,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时,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贷款本金与贷款利息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紧张状况,这可能威胁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金融机构由此会“惜贷、惧贷”,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其次是中小企业贷款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不足为目的,其贷款具有时间短、数额小、次数频繁、风险高等特点,而基于中小企业信贷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加之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间接增加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较高,而银行信贷资金实行贷款责任人终身制,信贷人员出于责任考虑,为了规避风险,对中小企业信贷放贷缺乏积极性进而也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积极性不高,而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弱,且无法获得政策性融资权力;同时,由于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服务职能错位、信贷抵押担保难度大,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为追逐个人利益,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增加了中小企业负担,甚至超出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

2.2信息不对称

西方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的决策不经济,致使资源配置低效率。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银行拥有大量的资金资源,但由于对优质中小企业不了解不敢对其放贷,另一方面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急需大量资金扩大规模,却筹资无门,进而导致资金资源闲置、不能有效配置。同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还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或“逆淘汰”。经济学家George首先运用“次品车模型”说明了市场经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即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业绩优良的金融机构无法区别劣质与优质中小企业,使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信贷成本增加,金融机构则会慎重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甚至退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致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还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体系不完善,资信水平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管的成本较大或很难监控,致使中小企业按期还贷的可能性降低、道德风险增大,因而,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一方面可能退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另一方面银行可能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等级,提高信贷门槛,以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使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增大。

2.3融资机制缺乏创新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困难。就债券融资而言,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模式。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限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不利的额度要求,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的方式直接融资。在股权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市场的高门槛。其次,担保机制不健全,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贷交易一旦小企业还款能力出现问题,银行就要独自承担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因为没有一个有效地担保机制来降低和分担风险,又担忧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从而发生“恐贷“”惜贷”的现象。

2.4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我国企业债券早于股票,但其发展滞后于股票,从近10多年来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种类而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当滞后。如我国2004年发行300亿元的企业债券,而同一时期银行新增企业贷款为3万亿,二者相差甚远。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是对企业债券发行的政府管制、严重抑制了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发展。就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而言,政府对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相对不严。就美国而言,其国内既有投资级债券又有高收益债券,其中投资级债券的信用等级较高,高收益债券的信用等级较低。相应的,对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多实行“注册制”,相对较为宽松,运用市场机制与较为完善的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制度来约束和防范公司债券风险。长期以来,为减少企业债券违约给社会稳定带来的风险,我国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资格与条件实行严格限制,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央企业或极少数资质良好的大公司才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中小企业在现行政策环境下根本不可能或也不被允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筹资。

2.5经济政策供给不足

近年来,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备受政府高度重视,但国内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以大企业为导向,在此政策导向下,社会资源大多数流向大企业,银行信贷大部分贷给了大企业。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经济金融政策以试图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

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涉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等相关部门,需多部门共同努力,统筹安排,统筹规划,逐步解决。通过文章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3.1政府方面的建议

3.1.1信息披露机制如果不存在违规操作,透明的信息公开实际上是将中小企业置于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双重监督之下,企业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不再由企业家个人和家族垄断。这种情况对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能力有限,而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其次,经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对中小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哲学是一个挑战,机会主义倾向将被纠正,短视行为将被替代,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将被重视。再次,企业上市意味着公司可能被其他公司并购或接管,这是对中小企业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又一重大考验。从目前情况看,国家级资本市场要求的信息披露比地区级资本市场的要求更具体更详细,尤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国家级资本市场要求的是持续信息公开,并保证所有股民都可以在公告之后在特定地点随时查看,企业经营信息真正变成了公共品。3.1.2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资本市场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分阶段和分层次的,决定了资本市场应当是多层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必然推动融资结构的调整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金融体系中就发生了资金相对过剩和相对短缺并存的格局。从银行体系看,储蓄快速增长,存差大幅度扩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又感到资金紧缺,主要因为缺乏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使金融体系过于依赖银行体系,过于倾向大型企业,忽视了直接融资,忽视了中小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监管体制的创新,目前行政官职下的单一市场,是造成当前证券市场监管效率难以提高的重要体制原因。单一层次的证券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总体上非常有限,而且将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集中在一个较高标准的主板市场上市,不能满足各个层次融资者和投资者需求,而且还会导致资本市场金融资源的错位配置,助长投机行为。3.1.3加强宏观政策引导,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条件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包括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及对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的风险贷款实行浮动利率政策,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使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或财政补贴得以弥补;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

3.2金融机构方面的建议

鼓励金融创新。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管理,全方位开展金融创新。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掌握中小企业贷款增减变动情况,为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贷资信查询,帮助商业银行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制定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构建客观、有效的企业评级体系,积极探索企业无形资产、动产、股权、出口退税单、应收账款质押,在建工程、人工林地等多种抵押方式贷款;研究制定中小企业贷款在风险分类、坏账核销以及资本充足率计算等方面的差别政策,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监管政策环境。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源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各个企业应根据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而使措施多样化。比如,建立民间金融的互补性发展机制,要支持而不是压抑民间金融的有序发展,使民间信贷特别是长期信贷突出投资性特征。并且应规范民间借贷,使民间借贷从地下走到地上,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3.3中小企业方面的建议

中小企业应从完善自身信用着手,解决融资难问题在会计资料处理方面,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具体规则办事,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会计报表的编制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要建立财务预算决策制度,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在资金占用上,要求各项资产与占用的资金相互配套,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保持资产有一定的流动性,又保持资产有一定的赢利。在资金往来方面,对于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各项贷款要按期还本付息,即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要尽一切努力确保还款。在与其他企业或单位的经济往来中形成的应付账款也同样要求讲求信用。

作者:王晓芳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