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及对策6篇
时间:2022-07-02 02:53:42
导语: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及对策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在我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经营范围广、生产组织形式简单等方面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的大型、集中化的生产模式不同,中小企业通常都是选择小型、分散化的生产模式,因而其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涵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多种行业,且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其管理模式以家族式管理为主。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收多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单个大型企业虽然容纳的就业人员多,但其单位资本吸纳的就业人员少,因为大型企业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在生产中机械设备可替代大量的人工。”①而中小企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有助于社会稳定。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市场的需要,把有限的人财物力投入到被大企业忽视的细小领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弥补市场的空缺。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为大企业提供零配件,这不仅可以增进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取得规模效益,而且可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进行技术创新的先驱力量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本有限,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上都不敌大企业,为了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往往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4.增加税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方式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主要途径,它包括企业创立者在创设企业时的出资、企业内部职工的集资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的资本积累和折旧。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途径。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其难以获取外源融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资金的来源仍以内源融资为主。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又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此外,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中小企业融资增添了难度。1.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难(1)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交易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交易能否成功即出资者的资金及其收益能否如约收回,关键取决于出资者对筹资者的信用、能力和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等信息的了解程度。”②然而由于不少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混乱,当前我国又缺乏完善的资信评级机构,使得银行难以了解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造成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这容易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银行往往会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较高的门槛。(2)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呈现出金额小、笔数多、时间紧的特点,银行信贷的经营环节(包括客户调查、资信评估、贷款发放、贷后监督)却不能因此而减少,由于固定成本基本不变而经营规模大大减少,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的单位交易成本上升,这使得大银行对中小企业失去热情。”③(3)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欠信任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往往是国有银行的重点扶植对象,且大型国有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资信状况和经营状况较好,国有银行往往会对其有所偏袒。相比之下以个体、私营为主的中小企业往往会受到银行的所有制的区别对待,难以取得银行的资金扶持。此外,银行普遍实行的贷款责任制往往会对经营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产生“惜贷”现象。而银行信贷审批权的上收也让中小企业无法从基层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2.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因素(1)生产规模小,应对风险的能力差中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中最低端的位置,而缺乏先进的技术及高级设备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应对风险的能力差,使银行对其产生“惜贷”现象。(2)资金有限,缺乏可抵押资产和提供担保的机构银行在放贷时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抵押,但是银行可接受的抵押物往往只限于土地和房屋类的不动产,而这又恰恰是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所缺少的。于是,很多缺乏可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都在申请贷款时被拒之门外。此外,缺乏提供担保的机构也让中小企业无法顺利取得贷款。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企业间也不愿互相担保,免得出于人情为他人担保而增加自己的经营压力和风险。(3)财务信息管理混乱,资信状况较差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以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其财物信息管理较混乱。此外,很多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薄弱,存在逃避还贷的的现象,有的企业为取得高收益在取得贷款后未征得银行同意改变贷款资金的用途,把资金投入到高风险的项目中,这加大了中小企业还贷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资信状况普遍较差使得银行不愿为其提供资金。3.相关立法及政策方面的不足(1)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诸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一类的法律法规往往是从宏观角度制定的,其条文过于原则性,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这些法律难以实施,无法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而融资租赁、典当租赁这些灵活简便的新型融资方式在立法的规制上也不尽完善,如缺乏监管部门等。此外,征信管理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会影响征信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从而易导致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贷款审批的难度。(2)直接融资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不需提供抵押和担保、也不需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的直接融资极大地节约了融资成本,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错的选择。然而,由于直接融资方面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限制了中小企利用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其发行额做了条件限制,这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达不到条件而无法直接融资。“此外,我国专为中小企业开设的资本市场的中的二板市场被定为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服务,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可以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实现风险投资的转移,但是,对于大量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其资本的流通和退出,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④(3)《担保法》对法定担保物的规定范围过窄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往往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要求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但现行《担保法》中对法定担保物的规定范围狭窄,注重不动产担保,而一些有价值的流通性很好的如账款、存货一类的动产却不能作为担保物,而且担保登记制度杂乱无章,缺乏执行力。”⑤这就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少符合条件的担保物而无法成功获取贷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法》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诸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制度大都是从宏观角度制定的,缺乏切实可行的配套法律法规。而且受我国早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型国有企业历来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很多法律制度和政策都是为大型企业设计的,因而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笔者认为,针对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资金需求笔数多、数额少、频率高的特点,有必要制定出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法》,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的审批程序和放宽各种融资方式的条件限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融资方面的立法政策
直接融资中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以及新兴的融资租赁及典当租赁比较适用于中小企业,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这些融资方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修改《公司法》、《证券法》中的相关规定,放宽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条件限制,如降低中小企业上市所需具备的资产规模等,降低其直接融资的门槛。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典当租赁方面的立法,规范各种融资方式,使之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完善《担保法》并逐步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法定可担保物主要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为主,很多中小企业因缺乏此类可担保资产而在向银行贷款时受限。我们认为应该修改《担保法》,将一些流通性较好的如账款、存货等动产纳入到法定可担保物的范围。此外,还应通过立法成立专门的资信评价机构,逐步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便于银企之间的信息获取。
(四)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通过立法规定其专门的服务对象、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并通过政府拨款、税收优惠等政策予以支持。同时,银行内部也应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对中小企业适用有别于大型企业的政策和制度,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的程序,放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限制,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成本。
(五)促进中小企业改革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积极推进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策略,积极创新,努力经营,改善资信状况。
本文作者:邝慧雅段建宇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第二篇
一、勘察设计企业的融资困境
1.固定资产规模较小
中国的勘察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大部分都是脑力工作,人力资源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这样的特征导致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也是勘察设计企业规模不大的原因。在向银行借贷时,因为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造成了银行借贷的困难。与此同时,资产规模不大,也造成勘察设计企业极难获得第三方公司的担保。也就是说,勘察设计企业在传统的融资途径上,并不具有任何优势,除非大集团企业下属的勘察设计企业,可以由集团公司提供担保外,自身只能采取信用贷款,但信用贷款额度低、门槛高、手续较慢。
2.信用得不到保证,应收款不良率较高
由于我国信用环境的建设步伐较缓慢,工程建设的开发商信誉得不到保障,故意拖欠费用的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勘察设计工作一般是先交成果,等审查通过等再付款,使勘察设计企业应收款回款时间较长。当开发商因某种原因项目暂停或废止时,勘察设计企业就很更难收回款项。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勘察设计企业累积了数额巨大的应收款项。而勘察设计企业为了下一步合作的需要或者开发商出现破产倒闭等现象时,经常导致应收款项成为坏账、呆死账。坏账、呆死账使勘察设计企业的资金流经常出现收支倒挂的现象,同时不良的应收款又不能用来质押融资,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不良影响。
3.企业注册资本较低,股权过于分散
勘察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原单一的勘察设计工作对资金的需求较小,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金往往较少,改制时又大多数采取全员持股的模式,使企业股权非常分散,这让传统的股权质押融资在勘察设计企业失去了意义。
二、勘察设计企业面对融资困境的相应策略
通过上文对勘察设计企业的融资困境的说明,笔者将其归纳为因为业务发展必须有充裕的资金作为支撑,所以,有必要进行融资。但是现有的融资模式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另辟蹊径,想方设法增加融资途径。
1.传统融资模式的应用
中国的融资机制还不健全,勘察设计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通过传统融资途径完成的。例如:通过银行、卖掉股份、推行债券等形式进行资金的筹借。以当前融资的大环境为出发点,传统融资方式是勘察设计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传统融资方式拥有成熟、可信、流程简便等特征,比较适合勘察设计企业的现状。(1)以银行为主要融资途径的融资方式从当今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出发,以银行为主要融资途径的融资方式在企业的融资形式中占据着主导位置。银行借贷是一种高效的融资方法,且具备流程简单、周转速度快、融资成本少等优势。然而,因为银行借贷需要企业以自有资产进行抵押,但勘察设计企业往往没有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用来抵押。所以,从上述角度来看,勘察设计企业难以拿到贷款。但是,勘察设计企业的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必不可分,所以可通过合作,以第三方担保的形式从银行借款。(2)开拓股份及债券融资途径勘察设计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所以可以通过增资,引入新股东的形式筹集资金。对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勘察设计企业来说,可通过逆向收购、借壳上市等方法募集到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一部分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可通过改良股份制,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募集资金。总而言之,勘察设计企业若想通过股份和债券的操作来募集资金,那么就需要不断提升公司勘察设计工作的质量,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专利,从而吸引外来资金。
2.利用金融创新进行融资
在解析勘察设计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时,笔者已经说明了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正是因为该类特点,使得勘察设计企业面临应收款项无法回收的困境。假若能将应收款项回收作为发展资金,那么无疑将减轻勘察设计企业资金压力,从而对公司走出融资困境带来巨大的帮助。针对应收款项的特点,笔者认为应收款项保理业务的引进有助于勘察设计企业走出融资困境。该类业务不仅可以让勘察设计企业逐步走出融资困境,还能解决令企业头疼的应收款项管控问题。应收款项保理业务的概念是:公司把因为信用销售而积累的应收款项有条件地让与保理商,而保理商为公司提供业务融资、资本和信用调查、应收款项管控、信用风险保证等综合业务。勘察设计企业可以透过保理商收回应收款项,并加快资金流动速度。应收款项保理业务是技术性强、专业程度高的综合金融业务,其本质在于债权的让与与债权的实现。我国的保理业务一般由商业银行。应收款项保理业务将勘察设计企业的融资、会计账目的总结核算、账目管控和风险分担等工作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它能使公司的应收款项回流,最优化配置财务资源,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资金的流动,规避勘察设计企业的财会风险。所以,应收款项保理业务是勘察设计企业融资的首选,对公司的传统融资模式是一种颠覆。对于该类业务的使用,勘察设计企业应依据企业的运营状况、集资能力和担负风险的能力挑选不同种类的保理业务,并委托保理机构对应收款项进行管控,从而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保理业务的种类包括:有追偿权保理业务和无追偿权保理业务。有追偿权保理业务是指保理商通过债权的让与向供应商融资,假如供应商拒交款项或无能力交款,那么保理商可以向供应商催讨资金;而无追偿权保理业务是是指保理商通过债权的让与为供应商融资,并舍弃向供应商追偿的权利,独立承担买方拒付款项或无能力付给款项的风险。
3.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作用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勘察设计企业融资。尤其是勘察设计企业在承接EPC等总承包工程时,对工程中的购入设备、单体的系统集成产品,在经过业主的同意后,完全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
三、结束语
伴随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放的市场和瞬息万变的信息必将伴随企业走过这一特殊发展时期。对于勘察设计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勘察设计企业要想在新时期谋发展,就必须有充裕的资金作为支撑。所以,融资途径的选择就变得极为重要和关键。从上文分析的态势来看,勘察设计企业应寻求多样化的融资途径,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融资之路。勘察设计企业面临融资困境时应冷静沉着,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保证能从传统融资途径获取资金的前提下,开拓创新性融资途径,为勘察设计企业插上腾飞的羽翼,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作者:栾洁工作单位:大连港口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面临金融机构方面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放贷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放贷所涉及的经营成本大大高于大型企业。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小微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规模大大低于大企业,因而小微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
(二)金融机构“亲大远小”倾向突出。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坏账的发生率。如授信规模的规定就限制了银行向小微企业融资。
(三)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充分竞争机制。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充分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而在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竞争可以说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目前,在我国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中,缺乏民间融资机构。中国资本市场发育迟缓且十分不规范,因此,居民手中的货币只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增值,而专门的民间融资机构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面临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认知偏差,导致其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外部融资。一些小微企业对其承担风险能力的认知上存在偏差。一些企业主偏向于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经营不够稳健;在过度追求暴富的浮躁心理等非理性思维支配下,往往风险意识不足,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一些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在资金运用、债务管理方面没有系统化的知识和风险意识,导致企业承担债务过多,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
(二)企业高比例停业或倒闭使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加大。小微企业的不稳定性及高歇业率或倒闭率,以及小微企业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表现出的脆弱性,都是金融机构惜贷的主要原因。
(三)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造成信息不对称,报表披露不真实。银行惜贷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
三、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积极发展民营银行与互助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困难。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金融领域不断对外国金融机构开放,政府应该允许国内的民营金融机构介入金融领域。第二,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小微企业一起成长,成为中企业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第三,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其他融资方式的认识,拓宽融资渠道。客观地说,金融业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付出了较大的努力。
(二)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素质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小微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对小微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应规范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三)建立与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首先,要转变现有中介机构的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现有中介服务机构鉴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逐,对于需要其提供财务咨询,帮助建立、完善账目等方面服务的小微企业,往往根据企业意图,造假帐,提供假数据信息等,这样做其实并无助于小微企业融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使信息失真,失去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整体信任。
(四)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信贷担保体系
小微企业没有合适的贷款担保,是其难以取得贷款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是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重要一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对于小额的贷款,可以以企业自身的资产和项目作抵押担保;其次,对一些小微企业的贷款,可以尝试探索数户联保的方式,促成企业联合,一是可以企业之间互相作为担保者,二是可以设立企业联合担保基金,使企业融资有强大的后盾,使融资变得较为容易;再次,为进一步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顺利进行,可尝试由政府牵头、企业为核心、金融机构为后盾联合成立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担保。
本文作者:陈光杰工作单位:邵阳学院会计系
第四篇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概述
按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来源可以将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划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顾名思义,内部融资就是指通过公司内部员工或者股东融资,这种方式是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来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营企业资本良性循环的标志。外部融资就是指企业之外的资金资源,主要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资本主体等融入资金的方式。基于多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得知,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内部融资,该资金比例一度达到90%左右。而来自外部的资本融入比例不到10%。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内部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外部资金的融入并不乐观,甚至很多民营企业走上了高利贷的不归路。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上海证券报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企业融资难度相关的数据,利用EXCEL中的函数STDEV公式进行企业融资困难的离散度分析,通过各区域企业的融资难度离散度状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融资离散度为25.6%是最高的,我国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的60%以上,也可以得出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是最显著的(见表1、表2)。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本文进行简单总结以下几点:
1.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过高。虽然内部融资在高效益、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但是毕竟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想要快速发展而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要保证充足的资金补充,灵活度高、资金充裕的外部资本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2.民营企业外部直接融资总量比例较小。在我国现行的市场上,各大资本提供者都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因其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不被大型资本所看好。作为民营资本转型跳板的股票又因其过高的门槛和较高的成本,将大部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作为民营企业目前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组织又因为民营企业规模、信誉等问题,扩大抵押贷款抵扣率,而使得资金折损比例较高。
3.民营企业规模小和信誉等级低。民营企业因为规模小,经营时长无保证,因此信用等级很低,再加上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能力,因此在银行信贷机制里面的级别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很多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不愿贷款给民营企业。同时,民营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寻求间接融资来解决资金压力窘境,这也无形加剧了其金融成本的负担,进退两难,是最恰好不过地形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态了。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我国民营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单一业主制或者合伙制,这也就决定了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混淆,管理不规范的风格。同时,企业家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家的行为风格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股票门槛高,如果民营企业想通过此途径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因此这种方法被很多企业主戏称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另外,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不足、生存周期有限,对于非金融机构的其他资金渠道来说并不具备吸引力。所以,银行贷款就成为了众多民营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和重要渠道。可是作为民营企业主力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因其没有积累足够的固定资产,有些甚至还不具备还款能力,所以银行对这部分群体的信贷额度也是很低的,有些企业甚至因为虚造财务报表,偷税漏税,财务不透明等状况频发而根本不具备贷款能力。还有一些不良民营企业恶意拖欠贷款等行为抹黑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印象,而使得多数银行不愿意再贷款给民营企业。
2.银行的风险偏好。就贷款风险而言,民营企业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讲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国有企业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国有企业都有国家和政府作为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而且其经营规模大、固定资产充足、还贷能力较高,所以借贷方根本不需要担心呆账、坏账的情况。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没有了政府这个强大的靠山,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甚至没有,流动资金没有保障,出现拖欠贷款、逾期不还、甚至呆账、坏账的现象层出不穷,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而对于银行来讲,可靠而充足的流动资金是其维护自身利益的保障,因此,处于对于自身利益的保护,银行一般不愿与民营企业合作。
3.高成本、低收益。我国的民营企业具有地域分布广、贷款频率高的特点,而银行放贷之前需要对民营企业进行详细的贷款资格审查,所以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收益,而给银行带来的大范围调查成本和时间成本而言收益甚微。同时,民营企业贷款虽然频率高、利率高,但是金额较低和高成本,使得银行的收入净利润较低。与民营企业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和银行有着紧密的合作,其贷款不需要手续繁多,流程复杂的背景审查,相对来说节省了很多成本。而且这部分企业的贷款无论从金额还是规模都很大,相对的,银行的收益也很可观。经过对比可知,银行业更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的原因就比较明了。这也是民营企业贷款难,外部融资难的生动阐述。
4.不对称的信息。鉴于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流程,多种情况是根据企业管理者的自我意识去决定哪些信息需要公布,哪些信息不能公布,因此在银行进行贷款资历评估的时候就很难去评价民营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使用的信用额度。而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贷款而故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财务信息,选择性的披露或者公布部分财务状态。再加上我国并没有可以信赖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因此没有权威机构愿意为民营企业进行复核客观标准的信用等级评估。基于以上这些原因,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就很难对称起来。而正是这些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很多信用较好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这部分资金反而流向了素质低、习惯造假的民营企业。这部分民营企业很容易出现死账坏账,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金融损失,从而又加剧了银行不愿意借贷给民营企业的恶性循环。
5.不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降低民营企业借贷的风险,往往要求民营企业借贷的同时,提供信用好、有资历和能力的第三方作为担保。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形成具有效力的第三方担保制度和体系。而鉴于目前市场上的担保公司收取的风险抵押费用又相对较高,这对于很多规模小,注册资金少的民营企业来说无非又是一道将他们拒之门外的门槛。由于缺乏这种强有力的第三方担保体系,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障碍也就无法避免,进一步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
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鉴于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而资金又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各级政府甚至国家机构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银行对民营企业在贷款方面的高门槛、高戒心,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缺乏相对应的固定资产作为贷款抵押,以及信用等级过低造成的。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从其内部着手,提高民营企业的相关素养,改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占有率,促进资金循环,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积累原始资金。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透明度,按时归还贷款,积极增进与银行之间的良性合作循环,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和行业形象。
2.提高民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一个企业的信息透明度直接决定着它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诚信基础,也是金融机构评价其信贷信用等级的基本参考资料。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民营企业更是需要提高其信息透明度,定期披露其经营状态,同时在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时候,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规范民营企业借贷市场的秩序和规范,进而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和恶性信贷循环问题。很多大型民营企业为了保证其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完整性,更是不惜花成本去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权威的会计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审核,积极响应和支持信用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转。良性的信用担保体系,对于解决我国民营企业信贷困境非常的重要。鉴于目前市场上鱼目混杂,很多信用担保机构借着担保的幌子而对民营企业大肆欺压,收取过高的担保费用并因此而不惜信用造假,以欺骗银行的贷款作为主要收益途径,严重地破坏了借贷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国家相应机关应该大力打击这种担保机构,扶植专业的客观的担保团体,严格规范担保活动,并出台相应的严惩措施。
3.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作为和民营企业地理位置、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最接近的地方政府也要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导向。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一定金额的经济补贴去支持重点行业、新兴行业的民营企业发展。鼓励银行对这部分民营企业的借贷行为,对于重点民营企业可以由政府出面担保,建议银行适当的给予还款期限延期,或者利率补贴等,多方面刺激和促进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良性信贷循环。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建设公益性质的信贷咨询部门,帮助银行分担接待资质审核的工作,以降低银行的借贷成本。
4.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根据以往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往往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因此,一方面可以构建区域结合的横向信用传代的方式去缓解借贷问题,帮助解决民营企业之间的内部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可以组建由民营企业共同参股的金融信贷机构,因为这样的金融机构中,民营企业都有股份,因此可以避免出现自己损害自己的还贷危机,而且这样的信贷机构相对国有银行更加懂得民营企业的运作情况,而出台相对灵活的借贷政策,既能帮助民营企业包含中小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会制约违约行为,增强风险管制。为了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改善其信用记录制度的健全性,增加其在社会中的信任度和认知度等状况,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去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借贷体系、资金来源、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结算体系等相关环节,来保障中小金融机构飞速发展。大型的国有银行可以设立针对中小民营银行的中性型信贷业务,开展其在民营企业的资金信贷业务,制定符合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政策,简化审核流程,强调实效性,缩短审批业务流程时间,针对财务政策比较健全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民营企业,给予借贷优先权。同时可以加强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以解决其资金来源,从而帮助其对应的民营企业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
总之,如果没有民营企业自身、银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无法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又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合理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才能使得民营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且最终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本文作者:闫宇杰工作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五篇
一、中小企业的宏观意义
1、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主要群体
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0%,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工业新增加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2010年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约为6.11亿,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0%。改革开放后,我国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约为2.3亿,绝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就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吸纳转移人口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
2、中小企业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走可持续的城镇化之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在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转移的农业人口如何就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大比例的转移人口将在各类中小企业工作,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与农业人口能否有序转移紧密相关,因此,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对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繁荣、方便群众生活。
3、中小企业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载体
中小企业具有自主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在全国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超过了70%。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比重,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发展中小企业还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超过99%的中小企业聚集在第二、三产业。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7年,远低于欧美中小企业7—8年的平均寿命水平。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中,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且规模越小、成立年限越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显著。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报告显示,相比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难度更大,经营年限在一年以下,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满意度最低。近些年国家花费很大精力,出台大量的扶持政策,通过在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等多方面推动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及其他发展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于中小企业的需求,这些成效依然不足。据统计,当前全国范围内1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及3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中,有大约1000万户中小企业以及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而这些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或者规模较小。根据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31.2%的受访企业认为经营资金匮乏是其经营过程中的最大困难,44%的企业表示需要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员工集资、民间融资、亲朋借款依然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当前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依然很大,而融资难仍然制约了相当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融资、员工集资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本身及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融资成本过高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相应增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属于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由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导致的相关金融体制和机制设计方面的不完善。在现行风险控制机制下,存活期较短、抵押担保缺乏或不足值、财务报表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金融支持;对于高新技术类等生命周期特征明显的企业,在特别需要金融我国中小企业的宏观意义、支持的初创期往往很难获得银行青睐,因为银行更愿意介入处于成熟期的、各项制度和财务较为规范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样就形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大领域的不进入与滞后进入的市场失灵,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市场失灵可以说是难以调和的。
2、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原因
(1)金融体系尚处于完善之中。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为主的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各类银行金融机构逐渐朝向商业化方面转制,而商业银行往往过于追求拥有足额抵押和担保、财务体系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对于风险较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则往往很少涉足。专业性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风险偏大,银行介入意愿不高的行业,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它们的成立对于支持特定时期的专项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显然中小企业的特点不符合商业银行和现有政策性银行的目标客户定位,由此也就造成了金融服务的缺位,因此,当前我们国家缺乏专司中小企业业务的银行。(2)现有商业模式难以支持中小企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盈利性、流行性和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三大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商业化目的为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风险意识,银行更愿意去给那些抵押担保足值、资产负债表健全、历史信誉良好的大企业融资,而与之相对应,对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高、投入大,效益低,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差,与传统的对抵押物崇拜的银行经营理念相悖,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小微企业表示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和担保物、不能提供合适的财务报表是其难以向银行融资的问题所在。
三、几点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世界范围的难题,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模式和手段也是有差别的。日本通过设立金融公库向中小企业提供以低息贷款为主的贷款援助,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财力,通过设置一整套政策性金融体系直接向中小企业融资。美国国会直接成立的小企业管理局为得不到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贷款援助。德国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并大力发展银行融资,向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贷款,然后同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尽管德日美三个国家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不同,对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同,但采取的措施总不外乎围绕三条主线:一是降低中小企业的风险,如提供创业支持、人才培训、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二是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如提供贷款担保和再担保等;三是开辟多渠道融资途径,如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具体对我国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进一步完善现有金融体系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于市场失灵:商业银行本身是以市场化为基础,其日常运作与业务开展必然要以商业化为原则,追求收益是其根本目标,对于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必然选择规避态度。因此,纯粹依靠市场手段或者依靠政策推动下的市场手段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要有专业的金融机构来为中小企业服务。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支柱产业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为支持进出口企业设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支持粮食及农业设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这三家金融机构的不良率比商业银行还要低,完全达到了当年设立的目标。政策性银行应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对于风险高、见效慢、回报低的商业银行不愿介入的项目予以扶持,对当前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国际民生的的重点所在,因此,设立一家或多家专业银行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在这方面,民营银行可以作为很好的尝试。
2、开辟有效的间接融资渠道
虽然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突破,但是从规模角度看这种突破却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间接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能够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依然是从商业银行渠道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已经超过二十万个,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对中小企业在地理分布上的全覆盖。但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要求银行必须要保证以营利为前提,那么从根本上调节商业银行的商业化利益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就需要国家来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国家依然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增加有效的间接融资渠道,从履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赋予商业银行更为灵活的定价权以实现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行政角度出发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予以税收、准入等方面的优惠,从而从多维度提升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3、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特点,中小企业存续期短,初期盈利困难,本身并不符合商业银行要求。政府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应该从源头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加以缓解,即提升中小企业存活及经营效率,包括从工商行政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审批设立提供便捷,在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减免,在中小企业的日常运营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总的来说,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延伸其存活期,从而从本质上缓解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规避态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
本文作者:郭敏李晓峰工作单位: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六篇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间接融资层面
1.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成本较高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的步骤和程序基本相同,但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和规模往往要低于大型企业,所以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经营成本是比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贷款运行成本约为贷款金额的0.4%,而由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相对较少,运行成本约为贷款金额的2.6%。贷款的高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热情。2.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更加强倾向于优质大型客户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风险防控政策以减少坏账的发生。国有银行一般偏好于向优质的大型集团客户发放贷款,这是由于大型集团客户的各项信用指标相比中、小型企业客户更加优质,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标准的歧视,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嫌小爱大”倾向。3.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缺乏足够的竞争在目前中国的市场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获得较大的优势。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虽不提高利率,但减少放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阻。4.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体系建设上的不足在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目前缺乏民间融资的相关政策。目前我国广大人民的闲置资金,只能靠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需求增值的途径,而民间融资的专业化、统一的机构在我国还没有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直接融资层面
虽然中小企业证券市场已经建立,但市场还需要不断的提高。由于各种条件和政策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很少能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另外,债券市场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进行筹资往往比较困难,所以基本上可以说中小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的各种限制,使中小企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
(三)企业自身层面
除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数量有限,提供贷款担保难等因素以外,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至影响其在金融机构进行融资。1.对融资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其信用不佳,从而直接影响外部融资过度追求财富的浮躁心理;缺乏专业人才对资金及债务的合理规划;对于债务的偿还存在拖欠、逃避行为。这些都造成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下降,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增加,使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审核进一步收紧。2.所有中、小型企业投资的高失败率,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不断升高不少中、小型企业在成立的一至两年内就会退出市场,或者在3-4年内就会消失。中小企业的不稳定性、高退出率和失败率,以及中小企业在经济波动中的脆弱性表现,是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提供融资的主要原因。
(四)信用担保层面
担保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起到积极的作用。担保公司对于提供担保企业往往审查比较严格。另一方面,大多数担保机构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支持。由于担保公司对于提供反担保物以及企业的信用审查较为严格,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到相关政策,许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企业,也不能获得担保公司的支持。事实上,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合适的担保人或担保物,从而被迫放弃贷款。
(五)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层面
事实上,提高全社会金融中介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够为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现实社会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小企业融资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中介机构甚至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因此,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完善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已成为重中之重。
(六)民间融资活动借贷不规范,风险大
当前在我国民间融资活动是一种自发的和非标准化的发展的状况。市场发展水平很低,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不是社会信用关系来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并很难发展成为市场化的融资活动。此外,由于民间融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地下银行纷纷推出了类似黑社会犯罪性质的群体帮助收回贷款资金。民间融资活动若缺乏监管很容易导致社会问题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间接融资体系
1.民营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可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目前政府允许国内民营金融机构进入金融领域。民营金融机构将不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管理将更加倾向利润考核。在该模式下,民营股份制银行将重点放在尚未开发的领域。从长远来看,这是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措施。2.不断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运营成本低,机制灵活,可以同中小企业一起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第二,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对当地客户更加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第三,非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较高,并且所有的成本都会反映在价格上。3.鼓励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由于小企业信用等级低、管理者自身素质低等原因,使银行等级融机构面临较大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开始探索通过创新来改变当前的情况,如票据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同时,鼓励典当行业和租赁业的发展,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服务。
(二)拓宽“直融”渠道
首先,积极完善中小企业证券市场的发展;其次,不断完善“风投”政策和体系;最后,发展创新性行业。例如典当行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等。
(三)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素质
目前,小企业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财务真实性和准确性较低,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等现象,这些往往是由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建立多元化企业制度、提高小企业素质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引导中小企业资本社会化,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树立诚信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信用,重建企业信用品牌形象。
(四)完善担保机制
首先不断完善小企业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相关流程,允许无形资产作为抵押提供担保。其次,改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一方面,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小企业信用档案,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税收信用、质量信用、个人信用等行为进行追踪。
(五)建立与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往往会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根据服务对象的意向,为中小企业编造虚假的会计报告,提供虚假的信息。这些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是有害而无益的。由于这种信息的失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会有所缺失。因此,要改变目前中介机构陈旧的服务思想,提高服务质量,注重远期利益。
(六)建立健全小企业信用信贷担保体系
仅仅提供信用担保的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是很难获得批准的。因此,建立小企业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首先,对于小额贷款,企业可以以自身的资产或者项目作为抵押物。其次,一些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尝试开发一批联保的方式。第三,为了保证小企业融资的顺畅,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依托,成立一个联合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最后,可以成立行业商会,商会可以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帮助小企业融资,协助金融机构的信用调查。
(七)规范融资活动,降低金融风险
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往往是通过“地下钱庄”方式进行的,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控制很容易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增加金融风险。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应该简单的被禁止,可以考虑纳入正规的金融系统中,使其从“地下”转到“地上”,通过对信贷融资、风险控制能力、偿付能力的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务风险,还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本文作者:徐沫工作单位: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
-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青年员工作风建设
- 下一篇:绿色建筑经济长久性发展思考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