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06 04:03:17
导语: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小康最关键的一年,产业扶贫、资金扶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不仅在网点建设和机具、人员配备上不断强化,而且在金融服务的模式、渠道、产品、效率上也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为“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深入分析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运营状况,当前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关注和改进。本文,对此进行了解析。
金融需求方面
一是有效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表现为普惠性的特征。当前,西部地区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创业或务工,留在农村地区的居民多是年岁较大的中老年人与尚未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这些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多是以零星资金存取、转账、生活缴费等与基本生产生活保障有关的需求,普惠性特征明显。二是可持续的商业性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发展不足。由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弱质性和其相关产业发展有限,难以形成丰富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更缺乏形成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制约了其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规模。如德阳市辖内农村地区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少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产业链及相应的产业集群,受此影响农村居民发展产业的用信水平不高。据统计,截至6月末,德阳市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的授信客户(包括企业和个人)户数64.5万户,但实际用信户数12.16万户,用信率仅为18.85%。其中用信用于发展产业的客户不足3万户,仅占授信客户的4.65%、用信客户的24.67%。
改进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结合农村地区的不同特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按照“一村有品”“一镇多品”“一县众品”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村地区相关的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从而形成有效的、丰富的产业发展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强化产融对接。集成基层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力量,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产业发展等状况,通过“银政企”对接会、业务交流会、农产品推广会、金融知识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培育和形成相关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供给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不足。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的信用基础与农村产权市场化程度有限,满足其金融服务还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农村地区银行的金融服务与保险公司金融服务之间就缺乏有效的对接基础与对接成果,保险公司保险服务特别是商业保险服务在农村推广与落地不够,未能有效地打通通过保险公司为农村居民或产业项目开办保险业务,从而提升其申请银行融资服务征信水平的渠道。二是农信机构基层网点从业人员年龄老化,业务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授信业务活动中贷前筛选合适客户、贷后控制风险能力不足。在银行机构经营风险严格问责的情况下,工作中不少基层银行机构从业人员相较于开发新客户更倾向于维护旧客户,相较于发放贷款更倾向于吸收存款。三是农村法人银行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有限。在农村地区法人银行机构主要是农信机构与村镇银行,这两类机构的科技保障主要依靠省级联社与发起行,其自身在科技方面投入少,难以有效发挥科技作用及时形成相关的新金融服务供给。如农信机构近几年批量开立社保卡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交易数据,但由于科技整合能力不足、数据的收集和智能化运用不足,信息多呈碎片化特征,客户的相关数据信息难以形成数据资产并配套产生相应的金融服务。
改进建议
一是不断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结合农村地区的信用基础与产权市场化状况特点,量身定制更多的“接地气”服务产品。如加大农村银行机构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通过保险公司保险保障的增信作用对接银行机构的融资服务,从而打通农村居民或农村产业项目所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经营能力。强化培训与实践,引导金融从业人员主动尽职,及时满足当地合理的、有效的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强化科技资源整合,加强支付结算应用场景建设、数据治理与集成等,做到经营数据资产化,从而激活更多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要素支持方面一是农村产权市场化运营不足。目前,农村产权在登记方面取得了较好进步,但在评估、交易流转等方面的建设滞后。由于缺少评估、交易流转机制的有效保障,缺乏价值流动性的农村产权难以有效对接银行机构的融资服务。据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德阳交易所提供的信息,该所现已成交的农村产权案例均是首次交易流转而无两次及多次交易流转,众多银行机构因担心将来农村产权的价值流动性问题而不愿或不敢参与相应涉及的农村产权融资。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由于大量的农户贷款普遍金额小、户数多,银行机构的客户经理管户工作的压力大,加之涉农贷款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偏高,再加上相关银行机构绩效考核的影响,银行机构的客户经理在发放涉农贷款时主动性不足。
改进建议
一是有效推进农村产权市场化运营。农村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在农村产权的评估、交易流转等环节上给予重点支持,使农村产权做到权属清晰与价值明晰,使农村产权流动起来。有了交易流转机制的保障,农村产权就能有效地对接银行机构的融资等金融服务,从而推动解决农村居民或产业发展面临的金融服务需求问题。二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银行保险机构应根据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特点,按照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好农村地区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此外,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应牵头通过建立分险基金、财务补贴等方式,为银行保险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提供金融服务等给予相应的支持。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
一是农村居民大都缺乏金融知识,对金融服务涉及的相关权利、义务、责任认识不足。不少农村居民对存贷款以外的金融服务只关注收益不关注风险。一些农村居民征信意识不强,对为他人担保造成的征信不良及形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有些农村居民还不幸陷入非法“网贷平台”的还款困境中。二是相关部门开展的金融知识宣传还需深化。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金融知识宣传大多以发放宣传资料、公众号推送信息、组织小型讲座等“单项式”“间断式”“说教式”的方法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与互动性,农村居民对不少金融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改进建议
一是深化金融知识的宣传。相关部门应结合农村实际进一步整合力量,在提升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的“乡土味”、持续性、有效性上采取更多措施。二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的信用信息档案,完善好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三是加强整治非法金融在农村的活动。要有效清理“网贷平台”,严厉打击在农村地区的非法金融活动,引导农村居民用好“正门”远离“邪门”。
作者:淳道松 蒋睿 单位:中国银保监会四川德阳监管分局
- 上一篇: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协调研究
- 下一篇:丝路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培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