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协调研究
时间:2022-11-06 04:00:52
导语: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协调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小康最关键的一年,产业扶贫、资金扶贫、社会扶贫都要实现协调,关键是金融资金的协调,文章就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及协调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协调
2013年,几乎与精准产业扶贫的同时,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普惠服务金融的战略号召,这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普惠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部分,是全面深入建成小康社会的两大改革主题之一。普惠农村金融既是农村扶贫产业开发的重要金融手段,也是一种服务发展实体农村经济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准产业扶贫政策离不开高效、健全的普惠金融服务,普惠扶贫金融政策是专门为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体扶贫提供金融资金支持服务的,在政策理念和服务目标上与精准产业扶贫政策是一致的。
1普惠产业金融与精准产业扶贫工作协调的可行性
精准资本扶贫也就是要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对象的社会资本资源形成使用能力,改善部分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使用状况。而在融入贫困人口的所有基本物质生产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集体资本和所有金融企业资本中,金融社会资本仍然是重要基础。普惠农村金融发展能为其带来大量投资成本增加,从而为其带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后还能为其带来大量就业流动岗位,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实现精准脱贫。以前的许多金融机构强调贷款抵押品和贷款,贫困人口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往往存在严重的金融信息不对称,往往很难为其及时提供一套合格的贷款抵押品,从而大大限制了贫困人口获得金融资金市场支持的机会。应该这样说中国贫困人口流动资金少,边际经济收益高,但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不足和不完善制约了贫困人口拥有获得初始经济禀赋的基本权利,这是导致贫困人口难以获得持续性家庭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总之,普惠金融主要是市场力量,精准扶贫主要是政府行为,二者不能相互妥协,只能相互协调。
2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协调的途径
2.1强调普惠金融中微型金融的作用。微型商业金融的重要主体形式有三种:非政府非盈利金融组织、专门用于提供微型商业金融服务的商业金融机构、一般的非商业投资银行。当前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金融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导致对各类金融服务产品和信贷服务的市场需求差异较大,所以在政策制度上、服务项目上等都应以不同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分别采取各种差异化的服务模式。比如,融资联动激励机制、约束管理机制、小组融资联保管理机制、动态融资激励企业还款管理机制、针对企业自主创新就业服务人员直接提供职业技能服务培训创业贷款、信息技术咨询贷款业务等各种创新金融机制或者其中的各种联合,都能够对普惠就业金融开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2.2产业扶贫和普惠金融扶贫的有效结合。要尽快实现2020年551万贫困人口全部基本脱贫、实现三个小康的脱贫目标,靠单一的产业扶贫政策方式肯定不行,应该努力实现经济微观、中观和社会宏观三个方面在扶贫主体层面的有效有机结合。微观经济层面的就是通过资金扶持精准扶贫到户,避免整体扶贫过程中的“精英俘获”和“寻租”两种现象的发生,在普惠微量化金融整体扶贫中与农村扶志相结合,提高贫困人口的内在脱贫能力。中观经济层面的金融扶贫就是通过普惠产业金融项目的微金融整体扶贫,普惠产业金融先直接扶持一批整体脱贫精准生产产业项目,然后直接带动一批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这个金融扶贫过程要切实充分注意产业项目中主要扶持的对象是哪些贫困人口,避免这些贫困人口边缘化。宏观普惠金融扶贫主要是通过把更多贫困地区的金融基础配套设施、信用服务体系政策扶持结合起来,改善金融环境,然后带动更多贫困户生产增收就业发展,这是一种间接的金融扶贫,而到户金融普惠扶贫金融和重点产业发展金融普惠扶贫等都是最直接的金融扶贫。2.3把普惠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结合起来。财政救助扶贫项目资金、普惠产业金融救助扶贫项目资金、社会救助扶贫项目资金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所需扶贫资金的主要投入来源,其中,金融救助扶贫项目资金是重要来源,财政救助扶贫项目资金是重要基础,社会救助扶贫项目资金是重要补充。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作用,与精准产业扶贫政策相匹配的中央财政专项精准扶贫政策是支持金融机构有效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2.4实行互联网+普惠金融。普惠网络金融有利于有效缓解社会金融机构和社会弱势群体之间天然就存在的严重的金融信息不对称。近几年来,为贫困的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精神资金物力等方面的扶贫支持,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离完成目标任务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贫困弱势群体的日常消费生活体验,信息不对称的复杂现象也有了很大的重要改变,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拉近了金融机构与贫困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必将使其成为今后一种普及型的金融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互联网+普惠型的金融扶贫前景广阔。
3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的政策建议
3.1扩大贫困地区的金融供给。继续支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网点服务空白的贫困乡镇试点设立农村金融服务新网点,改革对乡镇金融机构直接服务重点贫困地区的业务监督检查考核奖惩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承包集体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和农村宅基地经营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等农村信贷担保支农服务新模式,有效扩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抵押贷款担保服务范围。引导支持民间金融资本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机构进入农村扶贫攻坚工作重点领域。3.2创新和推广金融扶贫新模式探索。“低碳扶贫”联动新机制。“碳金融”一词来自1997年在日本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泛指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切直接金融交易活动,包括大气碳排放股权交易及与政府限制大气碳排放交易相关的直接投融资交易活动。金融机构支持培育贫困地区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和创新模式。扶持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是加快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脱贫致富的重点。金融机构以推进贫困地区人文旅游景观资源开发为主要依托,集聚和合理利用来自社会各界多方面金融力量积极进行人文旅游产业扶贫,通过周密市场调查、客观效益评价、科学政策规划,适度整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来自贫困地区的优质自然旅游景观资源和地区人文历史旅游景观资源,通过加强旅游业的相互关联性和带动,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期目标。3.3努力改善西部贫困地区的金融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探索改善和推进农村金融支付资金结算服务环境体系建设,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贫困地区试点开展消费电子化农村金融服务。改善西部贫困地区的社会政策经济环境。在精准开展扶贫金融服务时,建立健全政府金融机构扶贫的信用风险承担补偿和信用激励机制,在扶贫项目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指导和金融市场交易信息公开方面加大对重点贫困户的金融帮扶支持力度,在扶贫贷款利息发放、使用和资金回收等关键环节向政府金融相关主管部门和政府金融机构扶贫提供必要的金融帮助,提高政府金融相关主管部门和政府金融机构扶贫的工作积极性和扶贫成功率。3.4着力发挥金融扶贫的政策合力。除了传统金融产业扶贫以外,在目前我国的产业扶贫政策实践模式探索中,还先后探索形成了多种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创新模式、外资产业扶贫创新模式、整村包户推进产业扶贫创新模式、产业化发展扶贫创新模式、劳动力就业培训对外转移产业扶贫创新模式、科技产业扶贫创新模式、文化产业扶贫模式、对口帮扶创新工作模式等。在农村金融商业扶贫的发展过程中,应多种金融扶贫工作方式多措并举,提高金融扶贫工作瞄准度和效率,建立金融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孟亮.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的路径创新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49-156.
[2]闫坤,刘轶芳.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5):147.
[3]张琦.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55-58.
作者:李春仙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 上一篇:养老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 下一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