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23 08:58:52

导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资源环境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本文从我国金融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借助金融支持而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农村金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部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资源环境被破坏得十分严重。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发挥着巨大作用。相关部门应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状况入手,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支持现状

长期以来,与其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相比,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都非常滞后。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乡两元结构。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应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的持续增收入手,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金融支持恰恰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措施。我国当前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而采取的金融支持多伴随着各种政策一起推行。在污染治理方面,金融措施主要被应用在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沼气设施方面的建设等。相关的金融主体以政策性银行为主,所支持的领域比较小,能够提供的金额也比较有限。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金融服务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我国还没有构建起专门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组织。当前,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而进行金融支持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这类政策性的银行。这些金融主体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非常少,业务范围非常小。长期以来,这些金融主体都侧重于城市领域的业务开始,忽视了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其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建设非常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不佳,难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产权制度存在问题。金融支持是以产权清晰作为前提条件的,在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很多治理设施的权属出现问题,影响了金融措施发挥作用。三是农村地区的信贷成本非常高。当前,公共投入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益。

二、金融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导致金融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多种问题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一方面是由当前体制机制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政策设计所造成的。我国当前该方面的政策均是零散的,未构建起政策体系,且多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实际上,商业金融和生态产业得到充分融合的现实案例非常多。比方说,浙江丽水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将林权信息进行采集,在资产评估的地处上,实现林权抵押贷款,各项森林资源被盘活,林业生产重新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主体有地方政府、国家、农民、各形式的经济组织等。我国对生态环保有着明确的要求,地方政府担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广大农民也迫切需要提高经济收入。在开展各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时,应妥善处理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从制度方面入手,发挥制度的引导与规制作用。在运用金融措施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方面:一是充分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也就是说借助金融支持措施,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农民能够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只有这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才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二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并非是任何领域都适用金融支持措施的。在引入金融支持措施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现实状况,设定科学的短期目标,使得所有计划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三是重视资本追逐利益的特点。引入金融支持措施的领域应设置明确的收益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资金的配置,使得更多的资金被应用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重点方面

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2008年,我国推出了以奖促治的策略,对农村地区各项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到2014年末,我国先后投入了255亿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促使5.9万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口超过了1.1亿。经过整治的村落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保障。该方面的建设目标相对明确,其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重点投入方向。二是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投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开始青睐乡村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科学地开展乡村旅游开发,能够实现各种生态资源的优化,并使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乡村旅游的投入相对少,但是能够给农民带来巨大额收益,有助于贫困人口的减少。当前,有关政策提出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益。金融机构一方面能够向政府提供该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应向个人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乡村旅游经营方面的支持。三是针对农村特色种养殖业提供金融支持。和以往的种养殖业有很大不同,此类产业会产生较高的附加值,其多为绿色、有机种养殖方式,污染非常小,和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不谋而合。与此同时,农村特色种养殖业还能够和乡村旅游业充分融合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农村特色种养殖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给周边的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在促进农村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与个人入手,给予其必要的扶持。

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

一是从信贷方面入手,加强支持力度。开辟多种路径,实现信贷资金数量的增加,特别保障重点建设领域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针对重点建设领域所涉及到的区域、基础情况、预期收益等因素,确定科学的信贷优惠政策标准;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相关金融机构应推出专项信贷资金,从而加大重点建设领域的扶持力度。相关金融主体应关注小微企业及个人信贷需求,将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有机地融合起来,积极推出差异化的利益政策,使得融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与此同时,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状况,可以依据各地方的现实需要而确定出科学的税收经营减免政策,明确相关领域的贷款比例,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对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针对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设定一定的补贴,给予其必要的鼓励。二是创新重点领域的抵押担保政策。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产权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金融机构应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入手,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特别是土地权属,使得其融资规模能够持续扩大,资金的流动性能够提升。综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相关政府部门应不断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使得相关领域的产权能够清晰,从而能够适用权属交易方面的金融政策,使得自然资源能够被量化。使用权的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权能应适度扩大,从而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研究污染治理设施所有权、运营权等权能。三是提高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频率。相关金融机构应综合当地的现实状况,加强政府引导工作,构建起完善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金,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实现整个市场资金的撬动,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入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在建设各种环境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可以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借助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强化债券市场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生。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企业,相关部门应从多角度给予必要的支持,比方说为其提供领域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与此同时,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起完善的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风险转移分摊政策。从而使得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在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进行投入的时候,风险较小。相关部门应加大保险方面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民对保险的认识,使得其能够主动参保。四是基于当前金融服务模式开展优化工作。相关部门可以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状况出发,总结相应的特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的授信管理改革工作,使得其贷款期限更加合理,并配置相应的授信额度,使得各种生产经营主体的成本多样化能够得到满足。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不断提高信贷效率,始终将客户需求置于核心地位,提升其自身的参与度,实现服务范围的扩大。在惠普理念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将贫困人口纳入的客户群体中,依托于大数据,逐步构建起独立的征信体系。在开展具体的信贷办理业务时,依托于已有的历史数据能够压缩信贷审核时间,并依据客户的需要适当地提高贷款比例。

五、结束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我国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支持措施的出现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为环保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业、特色种养殖业。相关金融支持措施应从这些领域入手,加强创新力度,积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相关主体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引入保险制度,使得相关主体主动参保,减少发展过程中出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航,李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措施研究[J].农村经济,2016(1):126-129.

[2]黎兆萍.广西地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6-109.

[3]韩志倩,李维波.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6(1):54-55.

[4]林柏利.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2016(6S):108.

[5]陈天洁.浅析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J].新丝路,2016(10):22.

作者:夏思楠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