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与政策
时间:2022-01-19 03:18:58
导语: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与政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环节,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途径的选择和政策效果的考量与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与政策效果反馈,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以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简单阐述,进而对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效果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农村金融;理论发展;发展路径;政策效果
1引言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及政策效果展开分析与总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及时调整农村金融政策及发展方向。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极大比例,但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却不足占少数的城市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由此看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弊端。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但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金融政策仍不够完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思路不清晰、道路不明确的现象。
2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发展论述
理论发展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指导农村金融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至今,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政策资金干预理论、市场理论、不完全市场理论。三个理论发展阶段都针对所处时期的农村发展情况提出的,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以政策资金干预理论为主。该理论提出农村的资金匮乏,居民储蓄能力不足,使得资金不足成为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劳动力生产效率偏低,致使追求低风险与高利润的投资者不愿向农村投入资金。因此,政府实施政策干预,向农村引入政策资金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1980年代后,市场理论逐渐在农村金融中兴起,该理论提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未建立起健全的金融体制,政府的过度干预会造成市场发展的畸形化,因此应降低政府的干预程度,主要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提升农村的储蓄能力与投资吸引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许多弊端,因此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不完全市场理论应运而生。
3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选择
建国初期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色,直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金融的发展积极性与活跃性开始提升。到了20世纪80年代,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兴起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的充足的资金,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农村金融迎来了重大改革的时期,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管理体制与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2006年至今,农村金融逐渐走上了创新的道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不断建立,既提升了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参与程度,又保证了非正规金融的稳定发展。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近年来,南涧县依托于山区优势资源,成功发展了烤烟、肉牛、茶叶、核桃四个产值上亿元的主导产业。如今,独具特色的“一片烟”“一杯茶”“一头牛”“一个核桃”“一只鸡”“一棵药”已成为省内的知名品牌,2016年全县的生产总值高达492044万元。这一成功案例离不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农村资金量的不断壮大,据统计2016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493260万元和426483万元,是2012年的1.84倍和1.51倍,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6.41%和10.78%。这无疑证明了当前的创新型金融道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稳定发展的正确方向。
4我国农村金融的政策效果分析
4.1优化了农村经济的资源配置。农村地区村镇银行、小型贷款机构及资金互助机构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高效化、全面化发展。首先,避免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垄断地位的形成;其次,村镇银行、小型贷款机构及资金互助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关系,因此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的资源配置。4.2有利于民间资本向银行流入。准入新机制的推广为许多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运营开辟了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同时,有利于民间资本向银行流入,改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产权结构,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高效化发展。4.3为农村金融的资金供给开辟了新的道路。国家新农村的建设及农村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支撑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山区,计划性地建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既能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又能促进城乡资金的联通,为农村金融的资金供给开辟新的道路。
5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能够对农村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对农村的发展建设提供金融支撑,这使得农村金融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新形势下对我国的金融发展路径选择及政策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进而对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及政策效果展开了讨论,希望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1).
[2]叶志刚.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陈茂林.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
[4]王信.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张忠果 单位:南涧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分析
- 下一篇: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