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风险分析及有效防控

时间:2022-06-16 09:51:57

导语:农村金融风险分析及有效防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金融风险分析及有效防控

摘要: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其弊端和风险也在逐渐凸显。为了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及时的识别风险、并加强有效管控和金融创新。

关键词:农村;农村金融;金融风险

在现代农村经济体系中,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更是保持农村经济活力的关键点。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我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已经逐步完善,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的金融主体及组织通过资金的融通激活农村市场经济活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的弊端和风险也在逐渐凸显,金融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这些困境及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研究农村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和金融创新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农村金融风险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带动了农村经济、金融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从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上看,主要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两类金融机构,其中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包括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合会和其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做出了全局规划。着力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大力提高中国各类涉农金融机构的对农业支持能力,为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及其他帮扶。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允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金融类机构进入农村市场,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运用财政及货币政策保证涉农金融支持。但是,当前河南省的农村金融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不利因素。金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自身发展先天不足,背负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再加上自身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另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脆弱的外部环境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远远不如城市。有些风险的产生非常隐蔽,不容易觉察。农村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农村金融机构一旦受到金融风险的威胁,波及范围很广,对农村经济的冲击很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更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高效运行。所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及时的识别风险、计量检测风险,是今后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河南省农村金融风险的类型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风险,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上与风险并生,因此信用风险也是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所谓信用风险本身是指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对投资对象支持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由于三农发展存在的风险性所引致的风险,通常表现为投资失败、坏账、抵押物价格流失等问题。而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则主要表现在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如无抵押贷款、小额风险投资等,所引起的坏账率提高、投资失败、抵押物价值流失等问题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实际上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及创新的主要风险。在风险识别上信用风险一直都是属于交易、服务对象的风险所引致的风险。因此,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前提是对农村金融创新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风险识别和管理,降低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从而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快速发展。

2.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农村金融的又一重要风险,从风险识别角度,农村金融的制度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即农村金融市场的各种机构在农村金融的过程中将广泛受到制度风险的影响。所谓农村金融的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受到国家制度,包括法规、行政命令的影响所引发的风险。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出台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或者产品,一旦受到制度风险影响极有可能造成利润下降、交易终止、违约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制度风险还表现在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影响,包括利用调控政策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交易产品税收以及与农村交易对象的利润分配关系等,因此制度风险是农村金融的重要风险,对农村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上看,我国对农村金融服务、河南省对农村金融具有政策的倾向性和支持性,尤其近年来国家进一步重视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大了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因政策、法规、行政命令所引起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萎缩的可能,降低了制度风险,但这种风险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并未完全消失。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又一重要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谓技术风险是指农村金融服务受到技术的制约,例如电子金融平台搭建、风险评估、绩效评估等技术因素所引致的农村金融风险。之所以说技术风险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指从风险分类的角度上看,技术风险既有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同时也具有非系统性风险的部分特点。所谓技术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特点主要是指一定时间内国家或者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系统的技术水平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共同受到技术风险的制约,如农村金融电子平台搭建问题,属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共性问题,实际上技术风险短时间内共同制约了整个国家农村金融的进展,所以称其具有系统性;但是,从技术风险的内涵上看,技术风险并不完全属于系统风险,尤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由于创新实际上具有不可控性和独创性,因此技术风险因农村金融的目标和手段不同又有一定区别,具有非系统风险性,即技术风险既有非系统风险性又具有系统风险性,所以较为特殊。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制度风险有着相似性。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作为我国关注和发展的领域,加之金融市场对国家政策发挥极为敏感,因此制度风险往往影响着整个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从而导致市场风险的出现。前文已经论述,农村金融过程中,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受到国家制度、包括法规、行政命令的影响所引发的风险。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出台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或者产品,一旦受到制度风险影响极有可能造成利润下降、交易终止、违约等问题的出现。所谓的农村金融的市场性风险,主要针对农村金融的模式和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盈利能力,如果创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或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则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或者虽然创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坏账率较高、抵押物价值历史严重则也将引起农村金融发展的风险。此外,农村金融也受到技术风险的影响,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因此市场风险同样具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特点,是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

1.政策敏感性强。政策敏感性强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特点。所谓政策敏感性强是指农村金融对国家政策、法规、行政命令的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国家对农村金融政策的影响。前文已经论述,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作为我国关注和发展的领域,加之金融市场对国家政策发挥极为敏感,因此制度风险往往影响着整个农村金融市场,一旦受到政策影响极有可能造成利润下降、交易终止、违约等问题的出现。而且,相比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的政策敏感性更强,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服务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对三农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使得农村金融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国家政策将进一步向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倾斜。然而国家又为了平衡农民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和交易关系,政策的稳定性实际较低,这就使得规模较小、经营较为分散、抵押物价值不明确的农村金融机构对政策的关注度更高,最终造成农村金融的政策敏感性强的特点。

2.风险的破坏性强。风险的破坏性更强是农村金融风险的又一特点。所谓农村金融风险的破坏性更强,是指农村金融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对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的冲击力巨大,进而影响整个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及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风险的破坏性更强主要因为:首先,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规模较小、损失的承担能力较弱,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就很有可能出现倒闭的问题;其次,农村金融本身属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探索,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金融的风险,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农村金融的风险破坏性更强,严重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

3.风险的复杂性强。风险的复杂性更强是农村金融风险的又一重要特点,所谓风险的复杂性更强不仅指农村金融风险的种类较多、风险的破坏性更强,更主要指农村金融的风险相互影响形成合力。正如前文所论述的,农村金融受到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的影响,而这四种风险本身又相互影响作用:制度风险加深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反过来加深制度风险;同时技术风险加深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加深信用风险;这几种风险之间相互加深、影响,使得农村金融的风险复杂性加剧,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风险防控

(一)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是推动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河南省农村金融的风险防控措施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是河南省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改革的核心是扩展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项目并且增加营业网点,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农业银行成立时间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应该继续开发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业务项目和金融产品,增加其营业网点数量,为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便利服务,加强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在具体发展上,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对服务三农的时间较晚,经验不足,要学习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多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贷款数量,适当的降低农民贷款门槛,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农民一定的优惠。农村信用社在1997年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以后,独自奋斗十余年,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基础薄弱、缺少专业人才、融资渠道匮乏、投资项目少等原因,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农村信用社要利用好河南省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示范省份这一契机,努力完善自身的不足,突破发展瓶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要结合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了解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鼓励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和改革,加大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针对农村地区的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支持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注资。从目前河南省农村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经济总量规模小且不够集中的问题,如果利用政策性和商业性的金融服务作为辅助,用以开发农村金融市场,就会很好的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为此河南省要长期坚持民主管理、一人一票、非赢利性和合作化制度。

(二)加强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的好项目越来越多,农民的致富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往往苦于没有资金,不能进行生产,作为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于农民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发农村金融信贷产品。要开发出适合农民的小额、低利率的信贷产品,适当的降低农民贷款门槛,对于偿还能力高、信用好的农户要优先放贷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那些信誉不好的农户要采取惩罚机制,增加其违约成本。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要继续支持和发展小额信用贷款,结合一系列关于扩大实效,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扩大对于农村地区的贷款覆盖范围。人民银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力度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指导,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帮扶工作,与此同时积极调解在创新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河南省政府还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新适合农村的服务形式,并利用网络平台,使农民在办理银行业务时更加方便。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三)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政府扶持

合作金融与政策金融的本质区别是决策主体和决策方式的不同,二者并不是以资金来源为区分方式的,国家应该鼓励民间资本对其进行投资,政府也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的导向性,向合作金融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合作金融发展,但是国家不能够干涉组织内部决定。日本的先进金融模式河南省可以尝试借鉴,就是把归属于国家的信贷银行作为最基本的核心合作组织,长期性的为其提供信贷服务支持。

(四)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

农村合作金融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倡导行业内部自觉遵守管理条例。坚持农村合作金融就是为了防止其商业化,所以要完善外部及内部的管理机制,让其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做出贡献。农村金融监管方面河南省表现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合作金融上,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所以河南省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行业管理机构,运用行政管理和法律两种手段对金融行业进行鼓励、引导和监督管理。

(五)完善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

河南省政府要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种有效手段,给予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纳税政策倾斜,并且利用地方财政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补贴,引导信贷资金更多的向农村地区投放。首先,对准特定方向的涉农贷款给予税收减免,并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根据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税费减免政策,针对县级以下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税收减免,以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的税负压力,保证其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用于自身发展建设,对金融机构涉及农业贷款的坏账处理方式给予宽松政策,帮助农村金融机构缓解压力。其次,有效的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指导作用,积极的使用差别存款预备金率,可以针对性的把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将农村金融机构率先进入到债券市场,鼓励银行间积极拓展市场资金来源途径。最后,依照“宽准入、严监管”以及“区别对待”的理论,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规范,以便更快更好的达到市场准入绿色通道标准。

作者:徐光超 单位: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