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担保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7-08 03:40:05

导语:农村金融担保问题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金融担保问题的探讨

1农村金融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地区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出现了农民返乡创业的高潮,由此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有数据显示,“从多年全社会信贷余额上看,农村地区农业及二三产业获得的信贷额约占全社会贷款总量的10%左右,金融支持明显不足。2006年农村经济研究部对16省2749村庄的农户调查也显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远未缓解。”[1]

2农村金融担保制度分析

[2]农村金融担保制度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要求贷款人以相应的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第三人的保证,在贷款人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时,就抵押或质押财产变价所得优先受偿,或向第三人追偿的制度。农村金融担保制度是保障农村金融机构债权实现的制度,是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3农户联保制度

3.1农户联保的现状

从1994年起,农户联保贷款被引入我国农村地区,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缺乏担保物,贷款难的困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26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占有合理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近60%,受惠农民超过3亿。”[3]但随着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的广泛运用,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缺陷。①农户联保中的法律问题。我国农户联保制度的立法层次低,我国对农户联保直接调整的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银监会制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这两个文件只能算是部门规章,这很难成为人民法院解决借贷纠纷的法律依据。并且有些条款,有违法理。如规定“,在贷款本息未还清前,联保小组成员不得随意转让、毁损用贷款购买的物质和财产。”这是对所有人所有权的限制,有违法理。②小组组建困难。按照《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问题指引》规章规定,农户联保的小组成员不能是直系亲属,人数不能少于5人,这增加了小组组建的难度,致使某些地方的农户联保小组制度流于形式。③对贫穷农户的排斥。农户联保制度禁止具有直系关系亲属的农户组合结成小组,这样虽然能加强了信息的透明度,避免小组成员提供虚假的信息,降低相互包庇的风险,但这将排斥贫穷农户加入小组。因为农户联保制度具有“自动瞄准机制”和“个体违约殃及集体”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在结组时,会更加倾向与有一定资产、创收能力强、信用好的农户结成联保小组,从而排斥创收能力弱和最贫穷的农户。若与能力弱的贫穷农户结组,要实现更多再次贷款的目标就必须保证小组所有的农户都不违约。④存在道德风险。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信用状况不佳,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片面认为贫困农户不讲信用,不愿意将贷款贷给贫困农户,在贷款发放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搞虚假联保,冒名、顶名贷款;另一方面,有的联保小组成员违背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责任连带原则,在实践中出现互相隐瞒、互相串谋和准串谋违约现象。并且经常会出现,借款人转让、转借或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的现象。⑤贷款手续较为复杂。一个农户如果想要申请贷款,首先要结成农户联保小组,其次与小组成员达成合意,签订联保协议。然后经农村金融机构审核后方可得到需要的贷款。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几个月。并且在小组成立后还附有对小组贷款成员的监督义务和连带保证责任。监督其正常使用贷款,在还本付息前不得处分用贷款购买的财产,当其不能还款时履行还款义务。

3.2农户联保的完善

①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农户联保的立法层次。可制定专门的农户联保的法律、法规,也可通过立法修正案的方式,在我国《担保法》法中加进关于农户联保的条款,并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从加大对农户联保的法律供给,健全农户联保的法律制度。并且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问题指引》进行完善,修改其中与法理不合的条款。②灵活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简化联保贷款手续。农户联保小组成员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可为3户左右。当结组农户的信誉好,致富能力强时,风险较小时,2户农户便可组成一个小组。若农户的贷款风险大,致富能力差时,可以要求结组人数多些,4~6人结为一组。③加强对于信誉好的贫困农户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机制。在确定信用等级时,一方面要根据农户的收入水平来确定,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农户的个人信用。可听取村干部或村里威望较高农民的意见。对于一些个人信用好却贫困农户应提高信用评级,加强信贷支持。④培育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培养农民的信用意识,让农户认识到及时还款是对自身的生产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互利的、双赢的。积极引导并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广泛开展创建信用农户、信用小组、信用乡镇等信用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奖惩规则,纠正农村地区出现的懒散好赌、赖账、欠债不还等不良现象,倡导诚实守信、合法创业的文明乡风。⑤简化贷款手续。制定统一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明确农户在申请、结组、审批、发放、还款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定,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4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4.1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

第一,担保机构规模小,能力有限。首先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有限。再次,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小。第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大,缺少风险补偿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高风险行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着诸多风险。第三,无法提升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通常认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能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因为农村中小企业在没有得到担保时得不到贷款,有了担保机构的担保,就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而得到银行贷款。”[4]但是从根本上讲,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于其自身缺陷造成的。首先,金融机构放贷成本高。有数据显示,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约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其次,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倒闭率高。有数字显示,在我国有近30%的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60%的中小企业在4-5年内消失。

4.2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机构的建议

首先,引入商业性、民营性担保机构。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仅靠政策性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多是商业性机构。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实践,自2007年开始允许设立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但目前其影响较小,作用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条件的完善,应加强对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民营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机制,实行商业化运营。由于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多是政府出资或为主要出资人,因而常受到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所以,应实行商业化运作,公司式管理,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其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再担保制度,即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同时,依法律的规定,对己经承保的项目按照一定的比例再次担保,并以该比例将所得利益(收取的担保费)支付给再担保机构,由再担保机构来承担这部分的风险。当中小企业不能依约定偿还贷款发生赔付时,由信用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一同承担,再担保机构依照约定的方式和比例承担责任。这样通过再担保机制,能有效降低了信用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第三,树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加强宣传教育,使中小企业明白,信用担保是建立在企业信用制度基础上的,只有按时还款,担保机构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担保,从而有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以制度手段培养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的形成,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同时,应倡导建设全社会的信用制度,为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与良好的经济环境。

本文作者:王建勋工作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