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及防范建议

时间:2022-07-12 09:33:31

导语: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及防范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及防范建议

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

1987年,银行推出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开启了我国的消费金融时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2013年,以“分期乐”和“越分期”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把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信贷的分期贷款服务作为公司服务的目标,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式拉开序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大消费金融机构开始思考如何将互联网与消费金融相结合以开拓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据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大增,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4.4万亿元,增长904.0%。金融理念的渗透使得更多用户接受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得到空前发展①。自2009年6月银监会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银行信用卡业务逐渐退出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这也使得大学生金融借贷市场成为空白,给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创造了机会。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4524亿元,同比增长4.7%,呈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大学生这个巨大的市场催生了一批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期购物平台,如爱学贷、分期乐。而后,京东金融针对大学生推出了“校园白条”,其信用额度最高可达8000元,大学生拥有先消费后付款的30天免息特权,并可选择最高24期的分期还款;办理此业务的在校大学生也可独家享受京东个性化定制服务。阿里巴巴集团也开发出蚂蚁花呗,以25岁左右的年轻客户为目标人群,消费者开通蚂蚁花呗后,通常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授信额度。用户在消费时,也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随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和产品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产品和服务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根据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主体的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主要分为四类:电商平台模式、分期购物平台模式、P2P贷款平台模式和消费金融公司模式。大学生消费的互联网平台多种多样,但是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分期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模式。第一,电商平台模式是指电子商务公司采用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购买电商平台的自营商品或电商平台商户的商品的消费者提供的分期付款或小额贷款的金融模式[1]。其优势在于积累了大量用户信息,如消费习惯、个人偏好等,平台可以根据这些重要数据来确定用户的信用额度。目前,国内的电商平台有蚂蚁花呗、百度糯米“有钱花”、京东校园白条、苏宁易购“任性付”等。第二,分期购物平台模式。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模式指的是大学生可以在分期平台进行分期消费或小额贷款消费。开通方式简便,为线上申请。分期平台会对申请贷款的大学生进行信用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为分期购物用户提供产品,为申请消费贷款的用户提供资金,分期平台可以提供自营或入驻商家的商品,也可以为申请分期消费的用户支付其他平台的消费金额[2]。目前,使用较多的分期平台是分期乐,成立于2013年,在分期市场积累了较高的声誉;此外,还有名校贷、趣分期、优分期等。2014—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监管不完善、平台自身不规范和家庭学校教育方面的缺乏,该产业乱象横生,大学生“裸贷”“被代贷款”、因贷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从2017年2月起到2017年底的法规法令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特别是对于高校市场提出针对性要求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的多项规定,极大地影响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行业②。截至2017年底,网贷行业累计平台达5382家,环比增长16.39%,增幅有所减小。2017年成交额达2.44万亿元,环比增长20.90%,受强监管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放缓③。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7年8月24日之后新设立的P2P平台不予登记,这一规定或使500多家平台备案难,400多家成问题平台④。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

(一)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3]。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其平台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都不够成熟,该行业存在着隐瞒相关费率、暴力催收、泄露信息等诸多问题。1.平台隐瞒相关费率。就利息而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未明确划定各种收费范围,这就使许多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钻法律空子,以收取各种服务费、手续费、滞纳金为名变相获取高额的收益。依据《合同法》第54条的第2款规定可认为平台隐瞒真实的贷款利率和收费标准,所签订的贷款合同涉嫌合同欺诈,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⑤。2.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或催收机构泄露大学生信息。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了隐私权,其作为一种民事权益,依法受到保护⑥。事实上,被泄露了个人信息的大学生的隐私权即使受到侵犯,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很难确定侵犯隐私权的主体和司法管辖。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大学生信息泄露可能有以下途径。首先,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系统漏洞,信息被第三方非法截取。其次,未遵守操作制度造成的失误。最后,催收机构催收手段违法。受成本限制的少数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会将涉及用户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所在学校、个人及亲属联系方式等隐私的资料给一些小型的非法催收机构,委托其进行催收。3.不当催收。合同相对性包括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和责任的相对性,因此借款合同的效力只针对合同双方当事人。但是部分平台在办理分期时往往会要求大学生填写相关亲近人的联系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一旦大学生未及时还款,部分平台就会通过“暴力催贷”和“关系催贷”的方式,将借款学生的逾期信息通知父母、朋友、老师,扩大对其不良影响而逼迫学生还款。不良催收机构不光非法泄露大学生信息,还采用骚扰、侮辱或威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交易对手风险或履约风险,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中是指客户不履行还款义务的风险。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所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申请门槛低。开通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无门槛;分期乐、趣店只需网络填写基本信息即可开通;京东和唯品花需要添加银行卡信息。开通程序简单快捷,缺乏细致有效审核,虽然降低用户进入的难度,却增加经营风险。未受详细审核并且不符合借贷条件的大学生在借到资金后的违约风险更大。2.还款期限战存在隐患。蚂蚁花呗货款支付时间在确认收货后的下月10号之前还款;确认收货时间为10天内,总免息期为41天,只能用“余额、余额宝、储蓄卡快捷、储蓄卡网银”还款;京东白条用户享有30天免息权,30天免息期到达之后可以选择信用卡还款,而信用卡在账单日的第二天消费,可以最长有56天的免息期,总免息期达86天。虽然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相继叫停了这一业务,现在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仍支持给白条还款。大学生使用相关借贷产品,缓解当前资金紧张的行为十分普遍。而且,用信用卡填补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是另一种形式的贷养贷,更加需要警惕。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债累债情况产生,缺少固定经济来源和资产储备的大学生违约率将会更高。3.缺少客户相关信息作为信用支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模进行风险量化的有效性需要检验。阿里巴巴、京东和趣店目前采用大数据方法收集用户信息做出的信用判断在以下方面存在缺漏。第一,信息虽广,维度欠缺。所收集的信息集中于互联网消费和公开信息,集中于某一行业,缺少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信息。第二,缺少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做支撑。央行仍未给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八家征信试点机构发行征信牌照,各互联网消费产品平台也尚未接入央行,缺乏信用体系的数据。

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要坚持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的原则。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家庭提供的稳定的生活费、奖助学金和兼职等收入,使得其还款能力较弱。因此,大学生要端正消费观,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观念。不去刻意追求时尚和追逐潮流,多些防范意识,少些虚荣心理,合理利用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便利。避免盲目消费和高风险消费,不受同学的影响而随波逐流,买一些不必要的奢侈品,为自己平添还款负担。(二)高校应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和校园秩序管理。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可以考虑以通识课或网络课程的方式开设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知识有关的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邀请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专家开设讲座,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社团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教育,并且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大学生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和宣传工作。另外,学校定期要开展各种借贷广告集中排查。严禁任何人、任何组织未经校方批准,在校园内进行各种借贷业务的宣传,并及时清理各类借贷小广告。当发现参与借贷校园或者利用学生身份证件办理分期或借贷的学生或校外人员,要严肃依规查处。一旦发现学生参与不良借贷事件,校方应及时告知家长,以降低风险和危害。(三)加快建设大学生征信体系及共享机制。大数据征信是网络交易平台和电商等网络机构借助数据抓取技术非定向地对全网海量的、多样化的、实时的、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重新设计征信评价模型算法,考察多维度、动态、交互信用信息,从而实现对信息主体信用行为和信用轨迹的综合描述[4]。目前,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其掌握的大量用户数据信息,自建信用体系,如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但信息数据是各平台的核心,因此各平台都会对自有信息数据加以控制和保护,这就造成各平台之间存在数据壁垒。若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则不仅无须重复采集,还能降低成本,对于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四)完善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府应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保护大学生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完善对大学生消费者法律援助制度。首先,可以要求平台呈现所有条款的完整内容并且对其中有疑点的地方做出特殊说明,保证大学生消费者能够完全了解该产品或服务的必要信息,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其次,完善对大学生消费者隐私保护制度。我国于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了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其作为一种民事权益,依法受到保护。国家应当制定消费者信息保护标准,从信息安全和防范非法经营两个角度,防止大学生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露或未经授权的访问。最后,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法律部门,为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但是无力采用法律手段主张权益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公益性援助。

总之,探寻降低大学生信用风险的途径是当前的主要任务。除了大学生自身要自律之外,高校要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相互配合,从源头针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积极寻找解决方式和手段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降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提升互联网消费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洋.互联网消费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张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3]李仁真.国际金融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谢平,邹传伟.网络借贷与征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112-116.

作者:胡一凡,姚远航,赖天雯,秦宁,宋佳欢,王敏莹,马莉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