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时间:2022-01-22 10:37:36

导语:浅析金融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金融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摘要:新时期下,世界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金融行业也获得快速而迅猛的发展,我国急需一批国际化、应用型以及高层次的现代化金融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学;改革

在社会新局势下,我国金融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也在持续扩大,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各大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金融改革促使市场需要更多精通专业知识、具备扎实金融理论的现代化金融人才。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人才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为我国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是高校金融专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金融人才内涵与素质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金融行业获得蓬勃的发展,资源配置逐渐趋于市场化,各种金融创新活动不断开展,金融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而想要进一步促进金融行业的稳步前行,需要以人才作为支撑,当前,我国需要大量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心理素质,扎实的实践能力、理论基础,精通金融运行机制、熟悉金融规律的国际化、应用型以及高层次金融人才。现代化金融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金融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1]。

二、当前我国高校金融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当前,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难以满足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虽然一些高校对金融课程和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课程体系依然缺乏系统性,其主要体现在:第一,更加重视宏观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微观课程的设置;第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没有注重与计算机、英语、数学以及法律等学科的融合交叉,知识缺乏综合性;第三,由于学生缺乏相关数学知识,很多学生在期权定价、证券投资学以及金融工程等课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第四,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不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2]。(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金融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很少用到模拟式、案例式、讨论式以及启发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创新意识、主动性以及个性化培养十分不利[3]。(三)忽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当前,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败坏事件层出不穷,而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银行、自助银行必将成为行业的趋势,对人才服务意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而当前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4]。

三、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设定培养目标。金融专业要以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前提,重新设定人才培养方向的目标,结合金融行业国际化、市场化的需求,和金融学交叉化、数量化和微观化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在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社会适应性、实践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角。同时,教学目标也要进一步转变,从以往的倾向理论传授向侧重实践操作转变,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为我国社会输送具有较强金融知识基础、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5]。(二)设置课程体系。高校要对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金融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实现课程体系从宏观向微观的转变,增设相关微观课程,例如金融效率学、金融创新学、金融风险学以及金融工程学等,强化网络信息、英语、法律以及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强调金融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宽泛与综合的知识体系。高校要重点强调数学学科的基础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模型与数学分析等技能,并且积极引入当前先进的金融学科科研成果和课程模型,吸收金融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6]。(三)改革教学手段。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高校积极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改革以及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引入模拟式、案例式、互动式、导学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收集典型经济事件,组织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研究分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和积极性,提升其思辨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投资理论、金融机构管理与经营、公司融资等微观课程,教师要突出课程的前沿性、操作性以及应用性等特点,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述知识和模拟实践,进而提升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性认识。教师还要积极引入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案例,在课堂中设置具体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唤醒学生对金融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7]。(四)强化实践操作。现代金融行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结合行业需求,改变以往侧重于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高校要为学生搭建实践网络平台和模拟实验室,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对书本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并且与当地知名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其作为高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利用校外资源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高校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并且在校内举办金融创新大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整理能力进行有效锻炼。(五)强调职业教育。高校要提高对学生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渠道,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进行引导,灌输给其正确的职业理念和道德标准,并且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重加强道德修养的渗透,以职业金融人的要求严格规范学生思想与行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同时,高校还要针对学生的礼仪修养、文化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培养,提升其服务知识、综合素质、组织能力、谈判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职业竞争。(六)建设教师团队。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确保金融教学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促进我国金融行业持续以及稳定发展的关键支撑,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建设。首先,高校在选聘教师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提升教师的入职门槛;其次,高校要对现有的金融专业教师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学位,或者到国外进修,参加各种国际性的金融学术会议,了解金融专业的学术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最后,高校要建立合理以及科学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和考核体系,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奖励措施,激发其教学和科研的热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高校一定要结合行业的需求,重新规划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力,为我国金融行业输送更多的强能力、高素质、现代化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团.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之我见[J].经贸实践,2016,(14):19.

[2]唐恩林,华小全.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3):154.

[3]黄素心,郭瑞.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4):150-151.

[4]郝栓虎.应用型人才需求下的金融英语教学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02):164-166.

[5]孙向林.全面质量管理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6]范祚军,唐菁菁.我国高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金融全球化的视角[J].创新,2012,6(04):98-102+128.

[7]廖宜静.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06):113-117.

作者:王丛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