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西方与我国对非援助论文
时间:2022-02-28 11:32:00
导语:金融危机下西方与我国对非援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非洲大陆面临投资外逃、财政收入减少、出口产品需求下降以及国内银行流动资金减少的困境。此外,非洲多个国家还普遍面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问题。
金融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非洲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贫困问题加剧,非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5月再次调低了对非洲经济增长的预期,预测200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将减缓至1.5%,低于人口增长率。世界银行6月22日了一份名为《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全球复苏路线图》的报告,其中将撒哈拉以南非洲2009和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调低至1%和3.7%,远低于过去三年平均5.7%的增速。世行非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尚塔·德瓦拉扬指出,在非洲这个贫穷地区,经济衰退将导致非洲70万婴儿在周岁以内死亡,并使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跌回贫困线以下,基本生活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非洲国家开始采取积极行动,以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非洲国家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应对金融危机之策,会议议题主要围绕投资、贸易、基础设施、援助等直接关系到非洲发展和减贫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下西方对非援助趋势
对于许多非洲国家来说,西方援助是其经济发展资金重要来源之一。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统计显示,2007年有22个非洲国家接受援助额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超过10%。而非洲历来也是西方国家援助的重点地区。2006-2007年间,DAC成员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援助占援助总净交付额的45.9%,比1996-1997年间的34.5%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金融危机势必将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援助产生较大影响,西方对非援助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对非援助额面临下降危险,西方承诺难以兑现。
2005年,八国集团承诺到2010年将援助额增加5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增加对非援助,即对非援助额将从2004年的295亿美元(实际最终数据)增至2010年的545亿美元(按2004年的价格和汇率)。2007年。八国集团除重申2005年承诺外,又新增了总额为600亿美元的援助非洲资金。然而,DAC的数据显示。2007年DAC成员国对非洲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额仅为387亿美元。如果要达到2005年承诺的目标,2008年至2010年对非援助每年需增加17%。而根据DAC今年3月公布的初步数据,2008年DAC成员国向非洲提供的双边援助额为260亿美元,扣除债务减免,实际增长10.6%;如果计入债务减免,则仅增长1.2%。这意味着如果要实现承诺,DAC成员国在今后两年里需要更加努力,这对本来就陷入经济困境的各国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后,非洲国家普遍表示担心发达国家无法兑现承诺。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与会发达国家纷纷表示将信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继续帮助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会议之后,美国、欧盟、世行、IMF等相继表示将增加对非援助。尽管各国和组织表示了其增加援助的意愿,但对非洲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否及时兑现承诺。
2援助领域继续集中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并加大了对新兴全球发展挑战的援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加大了对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2006年,DAC成员国对非洲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占其双边援助总额的32.4%,其中重点是教育(9.7%)、卫生(4.7%)和政府治理(6.7%)的援助。而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领域的援助分别占4.7%和5.8%。相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性项目而言,社会基础设施花钱少但受益面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将更为西方援助国所青睐。同时,环境保护、气候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等作为全球公共财产,影响着世界各国,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关注,成为西方国家新的援助热点领域。2007年,DAC成员国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援助额达23.27亿美元,较2002年的13.08亿美元增长了77.9%。3进一步强调援助有效性和援助国之间的协调,但短期内难以见效。
2005年3月在巴黎举行的关于援助有效性的高层论坛通过了《关于援助有效性的巴黎宣言》,宣言制定了所有权、对接、协调、绩效管理和共同责任五项原则。2008年9月在阿克拉举行的第三届援助有效性高层论坛又通过了《阿克拉行动议程》(AeeraAgendaForAc—tion),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协调,增进援助有效性的重要性。根据两项宣言的精神,DAC从2008年开始要求其成员国提供三年内援助预算的相关信息,并对各受援国内的援助国数量和部门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加强援助国间的协调,促进更好地分工协作,减少重复项目。然而各成员国对这一有助于加强援助有效性的行为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美、日两大援助国未向DAC提供任何援助预算的信息,另有10个成员国只提供了部分信息。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将更加重视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非洲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而要求援助国之间加强协调更多停留在呼吁和倡议层面。并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各国制度援助地理和部门分布政策更多的是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要统一协调并不容易,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三、中国对非援助特点与趋势
中国对非援助始于1956年,五十多年里,中国向非洲友好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南南合作的一种方式,中国对非援助呈现了与西方援助不同的特点:
1中国对非援助一直信守承诺,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援外项目。
从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到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再到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援助措施,非洲国家是主要受益对象,中国也一直积极认真地兑现各项援助承诺。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对非洲的援助。2009年2月,主席在访问非洲期间郑重承诺:中方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八项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年,目前各项举措落实进展顺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政府完全能够按期兑现承诺。中国对外援助一直信守承诺,因而也备受受援国的好评。
2中国重视对非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援助,与西方国家形成互补。
基础设施和农业对非洲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至关重要,是非洲国家十分关心和需要发展的领域,也是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援助的重点。五十多年来,中方为非洲援建基础设施项目519个,包括建成2000多公里铁路、3000多公里公路和数十座体育场(馆);援建农业项目140多个,包括农场、农田水利项目、试验和推广站、农机具加工、畜禽养殖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受援国人民的广泛好评。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认为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产生了“变革性和根本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非农业援助力度,包括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等。在金融危机和粮价高企的背景下,对非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援助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中国的国情和长期的援助经验积累使中国在这两个领域的援助具有相对优势。与西方援助形成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非洲国家的需求。
3中国对非援助越来越重视民生项目。
医疗、卫生、教育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民生项目也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受到进一步重视。在中国宣布的一系列援助措施中包括修建医院、学校,提供抗疟药物和医疗设备,培训医生、教师,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等多方面的行动。对民生项目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民生项目直接惠及当地百姓,效果好、影响深,将成为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方向之一。
4援助、贸易、投资全方位多重优惠措施,更有利于非洲的长久发展。
除增加援助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到非洲投资,扩大自非洲的进口。这些措施包括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优惠政策、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非投资和贸易萎缩,而中国政府表示中国将与非洲共克时艰,继续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欢迎。非洲国家需要外来援助的支持,但更需要投资与贸易以促进其经济更长久的发展。
- 上一篇: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地理方向影响论文
-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