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时间:2022-07-12 09:06:24

导语:助学贷款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助学贷款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首先对国家助学贷款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潜在金融风险做了详细论述。接下来分别从制度、银行、还款人角度对国家助学贷款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做了详细的分析论述;最后,从组织和机制两个方面对建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金融风险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助学贷款;金融风险;风险控制

一、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开展实施情况

国家助学贷款项目是政府为帮助贫困学生,通过金融的方法来使我国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发展的更加完善的一项救助性政策。它其实也是一种商业性质的贷款,而且不需要担保且有贴息。助学贷款政策属于我国一个救助性的政策。从2000年开始,国家就对其进行了改革。比如贷款范围、承办银行、贷款对象等。2003年下半季度,国家助学贷款情况不好。于是,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对助学贷款做出一些改革,讨论决定加入弥补风险的机制,这个机制从此成为了这个政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4年6月,财政部承担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利息。2006年9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在我国启动。2006年至今,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没有较大的变化,基本沿用之前的机制[1]。

二、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潜在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具体而详细的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存在的信用风险。因家境贫困,2012年10月,浙大学生吴某向中国银行杭州杭海路支行申请了4800元助学贷款,期限3年,月利率为千分之四点九五,双方约定于2015年12月11日前偿还贷款本息。然而吴某毕业后就消失无踪,到现在都没有还款。另外,还有吴某的三个同学也分别向银行贷了4800元、5000元、5000元,至今仍分别欠款3200元、2500元、2000元[2]。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出现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借款人履行约定的意愿变弱,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大学生提供任何担保,大多数都只是留下手机号或qq号等方式来联系。随着网络电话等行业日益发达,大学生更换联系方式简直轻而易举,所以大学生毕业后要是不想还钱也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借款人要是不想让银行联系到自己,银行也无能为力。加之在校学生的流动性是非常大的,银行跟踪借款人的难度非常之大,只要借款人失信,银行的风险就变成了损失。二是借款人履行约定的能力出现了问题,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再加上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不光是自己的生计问题,还有家庭的压力。这就使很多大学生在维持生计和坚守信誉中艰难抉择[3]。(二)利率风险。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由国家事先确定,不能变动。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局面。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市场利率一度走高,由于人们的趋利性,自然会选择较高的利率,摒弃确定的利率,因此就会加大银行的风险。另一种情况就是市场上的利率变低。这种情况理论上说对银行是没有什么损失的,但换个角度看的话,这会加重借款人的负担,甚至如果出现通货紧缩的话,借款人极有可能因为资金严重缩水而无力偿还贷款。也就是说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承担风险。(三)政策风险与法律风险。助学贷款是帮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的一项政策,跟教育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只要是跟教育有关系的政策,都会影响到助学贷款,因此,如果国家的政策和助学贷款政策不相匹配,甚至大相径庭的时候,就会出现政策风险。再加上我国的法律也发展的不成熟,所以法律风险还是很大的。

三、国家助学贷款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制度角度的分析。1.我国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征信体制还处在起步阶段。然而,要想保证贷款人更好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需要覆盖范围高、信息量大、配套法规健全的一个完整的征信系统。并且,我国没有一个健全的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银行无法确定贷款人的信用[4]。2.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信息不对称。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是现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一个着实令人头疼的问题。导致贷款不能给真正所需的学生。反之,如果商业银行因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而频繁遭受损失的话,其贷款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打击,最终的后果就是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3.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我们国家没有针对管理助学贷款的政策法规。这些贷款大多是商业性的贷款,所以它们的法规自然和助学贷款不相适应,这就很容易打擦边球。再加上高校在助学贷款的发放过程中仅仅是桥梁的作用,不承担责任,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对其进行监管,这样一来就把所有包袱都抛给了银行[5]。4.助学贷款自身设计方面的原因。我国在设计助学贷款的时候就有两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一个就是还钱的期限问题。二是留给学生可供选择的还款方式很少。目前我国只有一种还款方式——分期偿还。(二)银行角度的分析。1.银行对贷款的跟踪力度不够,催收机制不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就对银行的跟踪机制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承办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就有内部分工不明确的体制弊端,再加上对借款学生个人信息的了解不透彻,根本没有一个严谨的贷后动态跟踪机制。另外,由于助学贷款属于国家的一项救助政策,大部分由财政补贴,银行承担的份额较小且基本无利可图。所以当出现欠款时,银行并不会积极的去追还贷款。2.缺乏担保,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目前我们国家的助学贷款是不需要谁来担保的,学生完全没有压力也没有约束,违约率自然一路飙升。(三)还款人角度的分析。1.学生就业不佳、收入不稳定导致还款。意识差、信用意思淡薄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还款能力较差。据调查,西部地区的平均月工资只有1000元,而每个月要偿还的贷款占学生工资比重超过80%。另外,我国助学贷款无需抵押担保。学生逃款现象严重。2.学生缺乏理财观念,消费理念不科学。“月光族”现象普遍,从而无力还款。3.借款人出现意外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指因为天灾人祸而使借款人违约,比如借款人因为意外事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等。

四、建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金融风险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1.银行保障。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银行起着核心枢纽的作用,因此应首先从银行入手,完善银行贷款机制。首先,引进完善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另外,银行还应加大贷后管理力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银行应建立专门的部门,监督借款学生申请贷款后的使用情况。其次,要严格完善还款确认制度。最后,银行可以成立专门催贷部门、增加贷后管理人员,跟踪借款学生情况并定期向上级汇报。2.政府保障。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贷款回收体制,不仅仅是银行单方进行努力,而是银行学校共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约束制度的建设。研究表明,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时,就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违约的惩罚力度,让有违约念头的人不敢再违约,从制度上将恶意拖欠贷款扼杀。3.高校保障。助学贷款出现金融风险的源头就是学生没有信用,自然高校就有无法逃避的责任。所以我们得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加强银校合作,让高校也加入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保障机制中。在贷款审批过程中,高校应当严格审查学生资料,首先从源头上确保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强烈。(二)机制保障。1.联合担保机制。我国的助学贷款设计简单,程序粗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抵押的靠信用支持的贷款。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房子等固定资产提供担保。可以通过让学校或者企业提供担保,或者发动社会慈善力量,采用民间担保的方式。甚至学生之间可以成立基金会,采用学生联保的方式。2.保险机制。利用保险机制来完善助学贷款系统,降低其潜在的金融风险。3.法律法规机制。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成立起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总潜藏的一些金融方面的风险。这样就能使助学贷款工作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也会为进行助学贷款业务和未来能够有效的还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上的保证。除此之外,政府对于那些不能遵守诚信,拖欠款项的学生应该加强惩戒力度,还要加强教育,让法律来震慑学生,让学生在法律面前感到畏惧。

【参考文献】

[1]刘英,林叶青,林立洪.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3):33-38.

[2]李运蒙,桂绕根,石安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2014(1):50-53.

[3]刘广.康蔓莹,冯嘉慧.大学生助学贷款与就业信用状况及信用评级研究——基于广东省六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分析[J].诚信建设,2015(11):30.

[4]梁万泉.高校助学贷款的国际比较[J].博士论坛,2016(08):24-28.

作者:陈海鹏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