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风险监督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7 03:17:16
导语:网络金融风险监督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网络金融的一般性风险
1.1.1流动性风险
网络金融的一般性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例如:贷款风险,市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且由于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方式与传统银行的商业服务模式不同,导致了虚拟金融服务模式无经验可循、无先例可考。网络金融服务的规模相比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网点的辐射局限性有了巨大的突破,网络金融的服务范围通常是突破地域限制的,只要通过网络化的手段都可以接受网络金融服务,甚至全世界各个区域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金融服务进行快速的交易。因此,网络金融方面资金的流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流动性的大幅度提高,也可能给国际性的金融投机商以及做空机构等潜在的投机机会。很多机构可以通过负债业务筹集资金,然后运用筹集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投机,通过快速的买进卖出赚取利差。使得流动性强的特点反而成为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潜在风险之一。例如:1998年亚太地区金融危机的爆发,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部分证券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服务流动性较大。而给国际金融炒家留足了空间,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金融大鳄狙击泰国官方货币——泰铢,大量买入泰铢,又在短时间内大量抛售;从而导致泰国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率飙升。而泰国又是亚洲金融体系中的环节之一,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快速蔓延,从而最终引发了区域性的金融危机。
1.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在网络化的金融服务过程中,通常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动结合网络化的快速交易模式,使得部分信息不对称以及计算机设备不够先进的交易者蒙受巨额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例如:我国外汇汇率的快速变化就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大量的金融机构都或多或少地从事外汇方面的交易服务,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导致外汇市场的不规律波动,就会引起货币的贬值,且我国外汇储备量巨大,微小的波动就有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量贬值。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汇率的变化导致其他行业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的商业风险波动,如: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就会导致我国对外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当年的GDP生产总值。
1.1.3国内金融利率风险
通常指网络金融服务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提供电子货币的网络银行如果利率不能够及时跟随市场利率变动,就可能导致大额交易者或者是交易机构利用网络交易漏洞快速转移资金,从而形成利率利差赚取大量利润。另外,如果我国进行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也可能导致国际投机商以及国际游资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快速狙击我国利率市场从而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混乱,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化发展。
1.2网络金融服务的特殊风险
相比较于传统银行而言,网络金融服务因为高效率的交易频率,可能导致微小的局部风险,通过网络平台的转化快速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甚至是全国性的金融危机。
1.2.1网络金融服务的系统性风险
网络金融服务的系统风险通常是指网络银行依托网络运营的过程中,如果程序本身出现问题,那么网络金融服务体系就会在该环节停滞,从而导致整个网络金融服务系统的瘫痪,甚至是交易数据的错误,从而造成大量的金融经济损失。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通常是结合全球金融服务市场的海量信息的基础之上,在跨国金融支付清算中会涉及大量的跨国电子货币交易,如果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网络化服务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体服务清算系统,进而在国际市场上造成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前提下,局部的技术性系统风险短时间内就会造成网络金融风险的迅速扩散。
1.2.2网络金融服务的业务交易风险
网络金融服务的业务交易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在操作风险、市场风险风险、信誉风险等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将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形成威力巨大的系统性风险。(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既包含技术层面的操作失误,又包含人为操作规范的不严谨而造成的风险。从技术角度出发,系统本身的缺陷型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技术性风险的发生几率成倍增加。并且技术层面的网络金融风险不便于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毕竟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技术专业性方面较为薄弱。同时,人为操作规范性不严谨而造成的操作风险则需要所在金融机构通过有效的制度手段进行规避。(2)市场选择风险市场选择风险通常是指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网络银行服务的缺失而引发的业务风险。由于网络金融交易平台的服务客户不能像传统金融服务网点一样便捷且快速地识别金融机构的真伪。使得部分网络知识薄弱的网络金融服务客户无法有效甄别网络金融机构服务的真实性。大量非法机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诱导客户进行交易,从而盗取客户的资金。因此市场选择风险同样需要重视。
2.对于网络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现阶段
我国金融服务风险的监督主体是各级金融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以及分支的专业监管机构,如:央行、证监会等。
2.1我国现阶段银行业监管当局对监管体制的完善
在宏观层面传统银行业监管体制的设置以及对于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的认知不全面,导致了我国行政机构对于网络金融行业监管的混乱。自1994年10月正式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及监管》文件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该文件的监管方式。除了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文件中部分法律法规进行细微调整之外,对于原则性的文件内容从未有过大幅度改动。而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在很多方面已经很难通过传统的监管制度进行解释和管理。因此,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例如:针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网络一体化结算金融平台,在传统金融服务制度的监管层面仍然是一片空白。例如:近两年内快速发展的基金日结利息的创新式金融服务模式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巨大冲击,传统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只知道一味地打压,而不是积极地发现自身服务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在网络金融服务层面被类似阿里巴巴公司“余额宝”类的基金货币产品越甩越远。因此,改善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提高客户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并且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成了商业银行的头等大事。并且监管部门也应该配合传统银行对快速发展的网络金融服务进行积极的学习和对网络金融服务优秀的方面进行积极学习,改善现有的服务模式以及金融产品。
2.2对于网络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
我国网络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近5年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的监督管理显然十分不适应。对于大量的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例如:“余额宝”、P2P个人信贷、金融众筹等模式的认识尚且停留在了解阶段,对于其具体的监管措施更无从谈起。因此,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如:央行、证监会等应该首先组织工作人员对新兴的金融知识进行快速的学习与掌握,并与开展新兴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技术人员、产品经理等对产品本身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了解,从而针对网络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得出具有专业性的金融监督管理办法,在网络金融服务产品尚未成熟阶段,就要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措施。避免因为网络金融服务的盲目扩张而影响到整体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网络金融服务市场的准入门槛,防止滥竽充数的机构或单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3监管部门主导开发有效的网络金融服务监督系统
网络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而监管部门想要针对网络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就需要结合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于网络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例如:在银行业的网络金融服务发展过程中可以由央行主导,开发针对网络金融服务多方面监督管理的网络监管系统,并允许各级国有银行可以结合具体区域的金融服务市场而对网络金融服务监督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保证系统在推广与落地过程中能够克服“水土不服”,真正做到对现有网络金融服务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网络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但伴随市场迅速扩大的同时,也隐含着大量的金融风险,需要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张弛有度,既不影响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的正常发展,又要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作者:李香 单位:南开大学
- 上一篇:民间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相互作用
-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