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及应对探究论文

时间:2022-09-10 04:49:00

导语:美国金融危机及应对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国金融危机及应对探究论文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主要在于金融风险内生力量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其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应该在扩大投资、促进国内消费、扩大政府支出、继续促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同时要继续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经济衰退

美国金融危影响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是经济人理性下投资者过度追求货币利润空间、形成金融资产泡沫的必然结果。从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近期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世界经济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针对于此,中国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来应对金融危机,是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

美国金融危机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2000年4月,美国的科技股网络泡沫破灭,随后引发了美国人所谓的“战后第十次衰退”。为了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减缓经济衰退,降低失业率,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降息的周期。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利率从6.5%降至1%,为过去46年的最低水平。在这一阶段,低利率水平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市场的膨胀,并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去投资房产、银行过度发放住房贷款。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住房次贷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400亿美元,是2001年的5.3倍。

然而,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开始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至2006年8月,连续13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5.25%。利率的大幅上调,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增加了借贷成本,抑制了房地产企业的货币需求,减少了房屋的市场供给;对于房贷客户而言增加了还款支出。由于美国人超前消费的偏好,在次级贷款中,贷款客户都是收入水平不高、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实现满足生活消费支出的同时,支付得起房贷增加的负担,因而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各大房贷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也大量增加,这其中就产生了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

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主要在于金融风险内生力量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从内生力量来看,主要包括关联效应、羊群效应和杠杆效应产生的推动力量;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金融监管不力也助长了金融风险的积聚。

1.内生力量的促进。一是关联效应。关联效应是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强,世界各国银行间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金融创新和国际化更扩展了这种网络,使得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会造成大范围的危机。美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很高,美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任何动荡都会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巨额金融资产和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关系到其他国家数量众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美国次级贷款的风险,通过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的相互交织的网络而扩散的了全球范围,这就是关联效应对金融金融风险积聚的作用。二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从众行为,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人们往往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来提取信息,并形成信息的同一、强化和传递。在经历了次级贷款—次级债券—次贷证券的转化后,一些大的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都购买了大量的次级贷款转化而来的次贷证券,许多中小投资者盲目的跟从,也大量购买了这种金融衍生产品,使得次贷风险在投资者中不断蔓延和扩展,这就是羊群效应对于金融风险的作用。三是杠杆效应。杠杆效应对于金融风险的积聚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因为杠杆效应可以使得风险造成的损失数十倍、百倍扩大。杠杆效应是指金融衍生工具只需有一定保证金,即可推动数倍、数百倍的金融资产交易。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房贷机构将次级贷款打包证券化成为次级抵押债券(MBS),并获得资产评级的最高评级,这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可达30倍左右。每一次的杠杆效应,带来的增值都是投资机构在经济人本性下对金融利润的追逐,都是对于货币的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

住房次贷在金融衍生工具下的一次又一次转化中,市场主体不去关注资产的质量,而是考虑在购买了衍生产品之后,如何通过打包、分拆和证券化处理,再将衍生出来的新产品卖给下家,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了过度追逐货币利润空间的短期投机趋利化,这种过程重复进行,利润链条越来越长,资产泡沫越来越大,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2.外部环境的助推。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相对美国金融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漏洞。美国的金融监管存在管理上的多重和交叉,对金融创新过于纵容,对于次级贷款的快速膨胀并未予以足够重视。很多抵押贷款发行机构没有被纳入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的监管范围,因为它们都不是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会员。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也很高,这也妨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且政策反应存在时滞,无法及时意识到金融风险的规模和危害。由于基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产品及其衍生品品种繁多,创新速度很快,这种创新速度将经济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发挥到了极致,使得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次级贷款证券化所潜在的金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达到临界点,所必然产生的结果。金融风险的关联效应、羊群效应、杠杆效应等,使得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投资者越来越多,金融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一旦最初的金融资产—次级贷款的信用基础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长期潜在的金融风险变为现实的金融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年以来最大的美国金融海啸。

2008年8月,美国房贷股价暴跌,接下来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美国国际集团(AIG)也难以为继。随着“五大行”的相继倒闭、出售或是改制,现代华尔街引以为傲和赖以立足的独立投行业务模式已走到尽头,也标志着华尔街一个时代宣告落幕。金融危机带来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濒于崩溃的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各项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并对实体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1.金融领域的影响。当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已经联结成一体,形成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得美国金融体系接近崩溃和金融市场动荡,也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美国金融危机也传染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领域。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资金融通关系传染到其他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在汇率、利率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受此影响,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冰岛、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出现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元的大幅贬值,利率的上升,使得金融机构的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商业信用锐减,股票价格大跌,金融机构连锁倒闭等。美国投资银行股票的暴跌,使得持有这些股票的中国金融机构和银行遭受一定损失。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资金融机构受雷曼兄弟破产事件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已披露持有情况的几家中资金融机构共持有雷曼兄弟债券7亿美元左右,对各家银行的盈利影响相对有限。

2.非金融领域的影响。

(1)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给美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信用基础遭到破坏,使得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造成投资量锐减,企业效益和国民收入下滑,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失业率上升等。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且经济开放程度很高,所以美国经济的衰退也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量锐减,投资量下降,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减少等问题。从各国经济来看,2008年美国第三季度GDP下降0.3%,为7年来最差,预计第四季度还将继续负增长。2008年德国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同比下降2%,下滑幅度很大。日本第二、第三季度GDP分别比第一季度下降0.9%和0.1%,欧元区第二、第三季度GDP均较第一季度下降0.2%,日本、欧元区经济已陷入衰退。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前景黯淡。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的衰退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全球经济的衰退使得世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国外资本流出以及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减少;中国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减少也会导致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这些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增速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9%,较2007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三个季度的增长率依次为10.6%、10.1%、9.0%。中国出口增速减缓,前三季度出口增长22.3%,增速比2007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若计入美元贬值的因素,实际增长率还要大幅调低。2008年11月第104届广交会总成交额同比下滑17.5%,预示2009年出口前景不容乐观。2008年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16.7%,比2007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2008年11月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84.7,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9%,能避免经济急速下滑已非常难得。

三、我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从经济学原理中经济增长内生性的角度,可以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出口等方面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并且在促进增长的同时,不应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

1.扩大投资。增加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货币供给量,以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货币需求量。国家已经提出增加信贷、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目标,这就要求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等工具增加货币供给量,即买进大量的政府债券、有价证券,以增加流动性;提高再贴现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降低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量。目前,为应对经济衰退,美国的利率已经接近零利率,而英国的利率也是16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虽然不必实行极端的零利率政策,但是也需要通过下调利率来释放资金,预计未来中国贷款利率将降至4.5%左右。但是,在降低利率的同时,中国也应该防止资本向高利率国家流失的趋势。

根据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供给并不完全是由中央银行决定,是由经济体系中经济主体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和民间借贷的作用。政府应该将民间借贷由主要在地下操作转为地上的阳光操作,合理引导,规范秩序,适当地发展民间正规借贷金融组织,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经济组织贷款难的问题。

2.促进国内消费。在世界经济前景堪忧、外部对于国内产品需求量锐减的现实下,如何促进国内需求的增加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振,居民的储蓄倾向很大,主要原因还在于收入结构的不合理和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由于在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均等,导致收入向人数很少的高收入人群的流量过大,而向人数众多的中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流量较少。这使得少数高收入人群占有了巨额的收入,由于货币对于富人的边际效用小,而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大,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少,消费有其生理的极限,不可能拉动消费需求;而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人数众多,但因缺乏货币收入而无法扩大消费需求。因此,若要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征收遗产税,打破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建立制度安排防止官员的权力寻租灰色收入,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以此来增加社会中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收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公务员之家

3.扩大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在政府投资支出方面,中央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拿出了4万亿的投资大单,这无疑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4万亿投资的资金使用效率一定要有强力的保证。应该减少4万亿投资的过程中各层次部门对于资金的滞留,保证4万亿投资能够直接流向实际经济运行进程中,用在经济增长点上。为此,应该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向社会透明公开,以全社会的监督增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监管,以全社会的监督保证巨额投入真正用到实处,防止被挪用甚至是贪污。应该杜绝“搭便车”现象,坚决阻止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项目“借壳上市”。不能让一些被中央已经否定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产能过剩的项目,改头换面之后“闯关”成功。在政府消费支出方面,政府在财政收入增幅减缓的条件下对于政府采购应该有一定数额的保证,在支出结构上适当扩大对于中小企业的采购支出,以此来拉动内需,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增长和就业。

4.继续促进出口。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锐减的现实下,应该采取政策继续促进出口。应当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由于这些产品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低,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与当地产业不断发生冲突,因此一些国家制订的针对中国产品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今后国内企业出口只有紧紧依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突破这些障碍。

5.不能牺牲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在当前保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增长和环境的矛盾将又一次凸显出来。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经济衰退,不能扶持和发展那些对于环境和生态具有大的破坏效应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应该加大对于环保行业和环境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给予税收优惠,促进人员就业,这样既可以促进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又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