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回合谈判研究论文

时间:2022-02-28 11:28:00

导语:多哈回合谈判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哈回合谈判研究论文

一、多哈回合谈判多劫多难

事实上,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底启动以来,原本预计要在2004年底完成,但由于各经济体对农业补贴及关税以及工业产品关税议题立场太过分歧,谈判进程多次受阻及延宕。而伴随着谈判最后期限屡次“拖延”,多哈回合谈判多劫多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严重削弱多边贸易体制权威的同时,也给本已脆弱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003年9月10日-14日,WTO第五届部长会议在墨西哥旅游胜地坎昆举行。作为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期评审会议,此次会议肩负着将多哈回合谈判带入正轨的使命。然而,由于在农产品议题和是否启动“新加坡议题”的问题上发展中成员表现出令发达成员始料未及的坚定立场,经过五天激烈争吵,坎昆会议既没有发表任何部长宣言,也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重蹈了西雅图会议的覆辙。坎昆会议成为WTO历史上一次不欢而散、无果而终的会议,会议在场内场外争争吵吵中度过,多边贸易体制遭受了一次重大考验和挫折。

2006年6月29日-30日,来自60多个国家的高官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小型部长会议。这是自2001年11月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最重要的一次部长集会,会议旨在确保多哈谈判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中能顺利达成协议。然而,事与愿违,谈判于7月1日以失败告终,使得2006年4月30日和6月30日这两个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均被错过。发达成员,特别是美国和欧盟拒绝在农业补贴和农产品进口关税方面做出让步是造成此次高层谈判破裂的主要根源。

2006年7月6日,在谈判各方的委托下,拉米开始了斡旋之旅。7月23日,主要谈判六方(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非正式部长会议以农业问题为中心继续谈判,目标是争取8月中旬就农产品和非农产品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为2006年内结束谈判奠定基础。然而,各方仍然无法在多哈回合的首要议题——农业问题上达成任何共识。7月24日,拉米正式建议全面中止多哈回合谈判,且不为恢复谈判设定时间表。7月27日,WTO总理事会会议批准拉米的建议,正式决定冻结谈判。这标志着多哈回合谈判完全陷入困境,被迫进入“休眠期”。

第一,多边贸易体制管辖范围的“无节制”导致谈判性质发生变化。六十年来,多边贸易体制谈判议题在不断增多,新议题大多是“贸易有关的问题”或“非贸易问题”。多边贸易谈判的范围扩大到了成员的国内规则、文化偏好、政治经济制度甚至伦理问题等国内规则领域,这些问题非常敏感,而且要比削减关税复杂得多。有些议题还越来越深入地涉及各国的主权管辖领域,即一些根本的制度性问题,涉及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利益直接冲突的事项,并不断逼近各国经济管理的核心。多边贸易体制管辖范围的“无节制”最终使其自身负担越来越重,对各成员国内政策的涉及也使得市民社会和各类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多边贸易体制。因此,多边贸易管辖范围和谈判性质正在发生改变,多边贸易谈判不断演进的性质构成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一大挑战。

第二,不断增多的参与者和关注者对多边谈判机制提出严峻考验。截至2008年底,WTO的正式成员已达到153个,此外还有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加入WTO的谈判。各成员方在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参与能力上都千差万别,多边贸易体制要在协商一致的谈判基础上达成协议,决非轻而易举。再有,发展中成员的迅速增多和庞大的成员比例,要求实现更多的谈判利益诉求,并对传统的国际经济治理模式提出挑战。特别是,如何避免最不发达成员被边缘化,也是多边贸易谈判必须面对的问题。此外,多边贸易体制的关注者正在发生着变化,除了传统的各成员政府和贸易商之外,工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称之为“市民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多边贸易谈判(见表2)。但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谈判程序,多边贸易体制都没有做好准备来接纳市民社会的介入,作为第三部门,市民社会已经成为多边贸易谈判面临的新的挑战。

第三,对区域主义的放任导致成员对多边贸易谈判的兴趣下降。作为GATT1947第24条和GATS第5条的重要例外,多边贸易体制对其成员参加区域贸易安排的放任甚至鼓励,使得WTO许多成员对于区域内贸易的重视远远大于对区域外的重视,这直接诱导了WTO成员对多边贸易谈判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机会主义态度。许多国家之所以不愿意在WTO?成员内部达成妥协的重要原因,就是开始转向了区域贸易安排。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平均每个发展中国家参与了5个自由贸易区,每个拉美国家参与了7个,每个非洲国家参与了4个。一些传统上对多边贸易体制过分依赖的国家也越来越将区域贸易安排作为其商业政策的中心,还有一些国家把区域政策作为与多边贸易体制并行不悖的政策目标,连一些微型国家和小岛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所在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因此,如何在推进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中,加强对区域贸易安排的监督和约束,使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贸易安排协调发展,已成为WTO多边贸易体制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第四,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的贸易与发展目标日益突显。对于发展中成员而言,发展是终极目标,贸易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之一。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发展中成员实现发展目标,使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从中受益。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达成员提出用横向概念的方法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S&D)的目标,而发展中成员则提出88个具体提议,要求对乌拉圭回合以来WTO所采纳的S&D条款进行重新考虑和修订。发达成员坚持如果不对目前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发展中成员进行分类从而明确S&D的针对性,他们不会同意任何具体的提议谈判;而发展中成员坚持发达成员必须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发展中成员都给予S&D,并且就具体的议题进行谈判。对于发展中成员的分类之争,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势同水火,在S&D的谈判上,基本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多边贸易体制在S&D谈判上毫无进展,使得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变得遥遥无期。

三、多哈回合谈判屡遭失败的“后果”

在全球各国众志成城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下,多哈回合谈判却未能在2008年年内达成协议,在给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的同时,也使人们对重新恢复世界经济的信心遭受重挫,多哈回合所承诺的开放贸易和促进发展的目标将无法实现,世界贸易规则中的不合理成分也将无法得到纠正。如果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无法得到遏制,无疑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性经济危机乃至经济大萧条的风险。

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08年的2%放缓至0.96%,为该行自1970年开始记录该数据以来的最小增幅。世界银行表示,不排除出现严重的全球性大萧条的可能。在全球经济一片阴霾之下,多哈回合谈判成功与否的意义将远超之于多边贸易体制本身。据估计,多哈回合谈判一旦达成协议,全球每年因关税削减可为全球节省下1300亿美元,让全球经济每年获益500亿至1000亿美元,而如今谈判无法在2008年年内顺利完成则让这一切化为乌有。此外,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还将助长各国转而寻求双边或区域性安排,这将导致全球贸易版图割裂成犬牙交错的小块,从而加剧全球贸易规则的混乱。

对于中国而言,加入WTO七年来,中国已成为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受益者。正如华盛顿智囊机构国际经济研究所前不久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依赖的是其强大的出口,而保障这一强大出口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然而,多哈回合谈判屡遭失败,对于旨在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中国,无疑将使中国进一步受益于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美好愿望“落空”。

2006年,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贸易专家桑德拉,博拉斯基(SandraPolaski)依赖于最新的GATP模型及其数据库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多哈回合谈判的收益(损失)进行了测算,结论显示:中国是多哈回合谈判胜利完成后的最大受益者。如图1所示,如果将中国在本轮回合非农产品和农业谈判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合并折算成以美元表示的实际国民收入,中国年收入将为103亿美元,等同于印度收益增加部分的四倍多,也远高于日本、欧盟和美国。与此同时,中国巨大的谈判收益也会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依据测算获得的主要谈判方收益占各国GDP的比重,多哈回合谈判对各国GDP增长的贡献在中国最为显著。如图2所示,中国是唯一一个收益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国家,达到1.2%。

由此可见,作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最大赢家,谈判的破裂乃至最终失败便意味着中国将成为最大的输家。中国由此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显著的“经济收益”和“开放红利”,更加重要的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将使中国受益的国际经济制度环境进一步恶化,随之,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对中国主动引进外部力量,主动冲破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主动推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推动力也将会减弱。而且,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等问题也将会进一步威胁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外部空间。

当然,受制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尽快完成并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一揽子协议并非易事。多哈回合谈判屡次受挫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全球多边贸易机制的必要性也不容置疑。但维护这一机制的富有效率的运转,发展中成员有责任,发达成员更是义不容辞。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获益者,发达成员必须主动承担解决多边贸易体制存在和发展危机的更大责任,对不发达成员主动开放自己的市场,减免那些高负债国家的债务,更慷慨地提供发展和环境援助。

2008年12月17日,拉米召开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提出“结合多哈谈判仍是2009年WTO工作重点”,建议新年伊始立即恢复农业、非农产品、规则、贸易便利化等所有议题的谈判。此外,拉米还提出展开三项工作,即2009年1月对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进出口贸易措施进行第一次集体审议;进一步推动解决贸易融资问题;2009年中期举行第二次全球“促贸援助”审议大会。

由此可见,多哈回合谈判的多劫多难并不意味着未来谈判不能取得新进展。同时,谈判的每一次“挫折”都只是意味着又一次漫长的积蓄和酝酿以及未来的又一次新的期待和轮回。毕竟,倘若多哈回合谈判最终无果而终,将会没有赢家。因此,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在共同努力中求妥协,在利益平衡中求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求公平贸易。在这一过程中,WTO自身进行适当的改革也是亟须和必要的,以更好地维护和加强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建立在制度性合作基础上的互利、共嬴、共存、共生理念才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精髓和关键,才是多边贸易体制赖以存在,并继续扮演全球贸易管理者和协调者角色的现实基础。

内容摘要由于WTO成员无法弥合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领域的严重分歧,WTO总干事拉米被迫放弃在2008年底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多哈回合举步维艰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体制内先天缺陷”有着不可分割的內在关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使人们对重新恢复世界经济的信心遭受重挫,将无疑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性经济危机,乃至经济大萧条的风险。从短期来看,多哈回合谈判重新启动的期限再次搁置,谈判再次被迫进入“休眠期”。从长期来看,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仍是WTO成员各方共同的现实选择。当然,受制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尽快完成并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一揽子协议并非易事。因此,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申成员都要在共同努力中求妥协,在利益平衡中求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求公平贸易。

关键词金融危机多哈回合体制内缺陷失败后果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