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央银行成本化监管
时间:2022-04-03 09:05:00
导语:浅析中央银行成本化监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人民银行而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似乎不惜成本进行金融监管是合情合理。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已经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中国人民银行的亏损由财政拨款弥补。”针对当前各级人民银行存在着严重的监管不讲成本的现象,费用资金的稀缺性要求人民银行要实施成本化监管,即要树立监管成本意识,在达到金融监管目的的同时力求成本最低。中央银行实施成本化监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引进成本之概念对我国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进行全新的诠释。
一、成本化监管的基础是对金融监管成本进行划分与评价
实施成本化监管首先要做的是,对金融监管成本进行划分和评价,让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对监管成本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之后的成本化监管作铺垫。从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运作来看,金融监管成本可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种。
1.有形成本。它能以货币计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本。包括拯救有问题金融机构所付费用、监管人员的工资、培训费、资料费、车船费、差旅费、电脑购置和保养费、监管软件开发费用以及信息宣传费等等。
2.无形成本。它不能以货币计量,是一种看不见的成本。主要有四种:①金融监管手段、方法的落后所耗费的成本。目前人民银行监管手段单一,主要以检查、罚款等行政性措施为主,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管效果。另外,监管方式落后,不适应现代化的监管需要。现场监管检查仍以手工为主,非现场性监管指标体系不健全,难以发挥预防性、超前性监管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监管成本的大幅增加,而且还达不到理想的监管效果;②金融监管人员的时间、精力。金融监管人员的时间、精力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人们总认为监管人员在监管行动中付出时间、精力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管多与少都没什么关系。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时间、精力也是成本。如果监管人员对本很容易的监管行动却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那么虽然达到了目的实则是大大的浪费;而如果对难度很大的监管行动却不费什么时间、精力而是敷衍了事,那么监管效果可想而知。既然如此,监管人员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监管素质,提高监管水平,合理安排时间、精力,以提高监管效率;③金融监管人员形象损坏所耗费的成本。金融监管人员形象的好坏关系到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监管人员不公不廉的形象必定影响到金融监管的效果,只不过金融监管者的形象是不能以货币计量,并很难具体感受得到。因此把金融监管者的形象损坏计入成本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④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监管成效所耗费的成本。金融机构的地域性决定了它们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许多银行往往违心地接受地方政府部门的各种不合理摊派,由此也使这些银行错误地认为既然为地方政府承担了不该承担的成本,就应理所当然地置于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之下,而可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于不顾,就可以大胆妄为,肆意搞违规经营。在人民银行现实监管中,就常常遇到处罚告知书刚发出,地方上就有人来说情或者横加阻扰的情况。这无疑对人民银行实施正常监管带来很大的阻力,有时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监管目的。
成本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撇开收益不说而单单讲监管成本是多或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里的收益指的是金融监管效果。管理学认为,一项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看管理成本的多少和管理效果的程度,金融监管也如此。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行动中支付成本的情况有三种:少;正常;多。老支付少的监管成本就达到预期的金融监管目的,说明此项金融监管行动很成功;若支付正常的监管成本达到预期目的则成功度一般;老支付较多的成本虽然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只能说此项监管行动不是很成功;若支付不管是少或正常还是多的成本都没能达到预期监管目的则此项监管行动不成功。当然有时为了达到特殊的金融监管目的(如机构破产监管、机构清算监管等)必需支付比正常多得多的成本,是不能单纯被认为浪费资源的,因为一旦达到了这个特殊的金融监管目的,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远大于所支付的监管成本。
二、成本化监管的核心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监管队伍
在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中,“人”是最重要的,是决定成本化监管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实践证明,无论从技能水平、数量还是队伍稳定的角度看,若没有一定素质和足够的。稳定的监管人员,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将既费成本,又达不到有效的监管效果。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存在着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数量不够、队伍不稳的现象。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要求银行监管者用4-5年时间学习审核一个经营良好的小型金融机构所需技能,并且把金融监管视为一种专门职业。由此培养高素质的、稳定的监管队伍成为这些国家监管部门常要做的工作。在我国,对因监管需要所进行的员工培训缺乏系统化,对监管人员应获得哪些技能没有目标性。培训的不足阻碍了监管部门建立一支熟练的、有学识的、能胜任工作的监管队伍。因此当务之急是把精通金融、法律、电脑等高水平的人员充实到监管队伍中去,并对现有的监管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金融经济理论、法律、计算机等知识,以提高其能在评价金融机构经营业绩基础上、迅速判断金融风险大小等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监管人员日常的道德素质培养,并加大对他们的再监督力度,杜绝其在实际检查和处罚过程中以权谋私行为,以保证监管的公正和权威。
三、成本化监管的重要内容是改进、完善监管手段和方式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中央银行监管手段和方式的科学、先进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效果。在新形势、新体制下,人民银行要顺应世界潮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监管责任制,明确每个监管部门、监管岗位、监管人员的监管任务、范围、权限、标准、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减少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避免监管成本的增加。其次要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来改善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及时对症下药实施监管,以减少因信息不灵白白耗费成本。最后要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一个金融机构发生金融风险必然要增加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难度,与其到发生风险之后的全力化解风险还不如一开始就建立预警体系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很明显此时所需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风险产生以后所需的化解成本。我国人民银行目前除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还要设计一些新的风险预警指标,以做到严密的风险控制、经常的风险监测、及时的风险报告、审慎的风险评估。
四、得到当地政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减少监管干扰是成本化监管的另一重要内容
一旦当地政府对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行为加以阻挠的话,那么金融监管就难以顺利实施,监管成本将难以估计。所以说,人民银行要对政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其阐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地的金融秩序是否稳定、是否安全,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与否。同时,人民银行金融服务要跟上去,要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积极的姿态赢得当地政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达到消除“保护伞”,减少监管干扰的目的。
- 上一篇:全球化条件南南合作论文
- 下一篇:全球市场展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