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

时间:2022-04-02 06:12:00

导语:论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

摘要:在我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从计划手段为主到市场手段为主的转换过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信贷和商品物资实行严格的币央集权控制,无所谓货静政策效果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货盼政策效果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对策研究

一、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无论从角色、方式还是其发生的作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等经济目标的作用也今非昔比,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无论是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进行调节,还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都没能使货币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央行政策如泥牛人海,悄无声息地消融在各种制约因素中,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然有待改善。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虽然我国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可以肯定的说是有效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制约因素主要有这些:

(一)利率市场化问题。我国目前的利率改革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其根本的突破点在于放开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只有放开了这两重限制,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利率才是实现了市场化。但目前央行对放开这两个利率仍保持极为谨慎的态度,主要存在下面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因为长期严格的利率管制,商业银行缺乏利率风险定价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金融市场缺乏基准收益率曲线。在2007年1月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开始公布之前,人民币贷款就缺乏基准收益率参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够的问题。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行使时受到多方干扰,一方面总行赋予分支机构相当大的贷款权,央行分支机构、专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三者合谋,形成地方政府通过专业银行向央行分支机构贷款,分支机构向总行争贷款的“倒逼机制”,刺激央行多发基础货币以满足资金需求,这十分不利于实现货币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而中央银行难以对冲其影响,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使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不利影响。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外部时滞问题。当前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信贷渠道传导的效果取决于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以及金融机构市场化的信贷行为。近年来,股份制银行主要在地市以上发挥作用的局面没有改变,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撤并县(乡)级分支机构,上收信贷权限,而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发育不足,没有及时跟进从而填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留下的空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

(四)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抵消作用。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由于结汇渠道的人民币投放属于基础货币,考虑到货币乘数的作用,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还要大。因此,结汇已成为人民币投放的主渠道。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收回流动性的措施将推动市场利率上升,导致外汇投机资金继续流入,抵消了央行的对冲操作,使得央行陷入被动恶性循环的困境。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针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仍存在的现实,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应更加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利率市场化必须统筹安排、科学推进。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先大后小,先外后内,先贷后存,先农村后城市,先市场后信贷”,其中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利率市场化要处理好以下问题:1.精心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使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基准利率.2.强化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与风险管理机制。3.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客体中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提高居民储蓄和消费的利率的敏感程度;同时建立借贷市场或社会保障风险分散机制,使居民在面临收支非预期性变化时,能够通过类似渠道进行一定程度化解。

(二)保证中央银行决策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国的货币当局,负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责任。新的货币政策体系明确后,中央银行停止了对非金融部门发放贷款,停止了对财政透支和借款,财政赤字主要通过发债解决。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权力集中到了总行并转变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商业银行总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利润留成制度已为预算制所代替。这一切都为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职能创造了条件。尤其在2003年成立了中国银监会,提高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通畅与发挥作用,取决于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需要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首先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前提是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其次塑造国有资本市场经营主体。

(四)、改革外汇制度,提高外汇利用效率。首先扩大企业支配外汇的自主权。要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放宽其外汇账户的限额,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其次减少贸易顺差。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出口结构,同时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等国内急需产品的进口。再次加快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最后建立不同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或组建外汇管理公司来管理外汇。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有效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的重要的概念。分析我们货币政策的制约因素,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