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改革内部环境
时间:2022-04-02 06:06:00
导语:论金融改革内部环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自2001年以来全球的经济不平衡开始加剧,导致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率偏离了均衡路径。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金融市场改革的思考:究竟是遵循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实施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进行金融改革,必须清楚的分析和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本文主要从内部非均衡的角度分析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我国金融深化开放、走出国门参与竞争的大好契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凯恩斯主义
我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任何经济体系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都会发生不均衡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均衡应当能够自动得到调整,中长期会趋向均衡。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非均衡形态,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范围极广,提高了发展成本,降低了增长效益,限制了未来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内部非均衡现象
我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一方面,有各国工业化、现代化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能源紧张、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有转轨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例如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银行不良资产率高、金融体系薄弱等。
(一)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需求波动剧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出现疲软,投资需求大起大落,存货增加过多,工业产销率经常低于96%的水平。对外贸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2.就业形势恶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日渐萎缩,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与日俱增。从1996年到2007年,非农就业在全部就业中的比重一直停留在50%左右。这意味着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作为总体,连续多年没有额外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目前经济现状更加加剧了这种现象。
3.收入分配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分化,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距离,城市特殊困难人群规模也出现增加的势头。
4.资本相对过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投资率低于储蓄率的现象,目前由于我国的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进展落后,使得老百姓不愿花钱消费,银行的储蓄不断攀升。
(二)远离常态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市场总值和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的人均值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范围。而如果观察一些综合性发展指标,例如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我国都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将中国经济与其它国家进行结构比较,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差异。
1.产出构成。在全部GDP中,我国的三次产业比例是15:52:33;低收入国家是23:32:45,中等收入国家是10:38:52,世界平均是5:31:64。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与国际上不完全可比,服务业产值的低估可能较为严重,但是即使考虑这个因素,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也显然过高。
2.就业构成。据统计,2005年我国的三次产业就业分布为49.1:21.6:29.3。其它国家的普遍规律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第二产业的2-3倍。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东欧国家,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高一些,但是第三产业比重也明显高于我国。因此,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支出结构。近些年来,我国GDP组成中,家庭消费支出占47%,政府消费占12%,资本形成将近40%,而世界平均为61:17:22。其中,低收入国家为70:11:20;中等收入国家为59:15:25。这说明,国内储蓄正对外转移。
4.资本结构。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和存货增加两个部分。我国的存货比重畸高,20世纪90年代经常持续在资本形成中约占10%左右,约相当于GDP的3%。
5.城乡结构。2003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0.5%。世界平均水平已将近50%。如果仅就人口聚集程度和非农就业比重两项指标来看,我国的城市化率估计早已超过50%,因为现在有数以万计的农村和集镇已经实现了非农产业化,且聚集人口超过2500人的规模。但是,其它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变,生活方式与城市相比差别较大。
6.地区结构。尽管目前某些中西部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东部省市,但是从总体上看,并没有改变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GDP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投资迅猛增长,又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目前沿海12省市的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为41.3%,在GDP中所占比例为68.7%。一个国家高速增长20多年后仍然没有出现地区之间趋向平衡的调整,实在令人费解。
我国经济内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特殊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过去,又不同于国外,但都有所继承和学习的新的增长方式。由于采取“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总政策,政府和市场共同导向,农村和城市一起推动,数量和质量目标并列,工业化、信息化都加快了步伐。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鼓励外贸外资和引进技术、管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从这里也能够看到过去我们倡导的一些发展方针的遗留,例如放权让利,调动地方积极性,大中小并举,土洋结合,农村办工业等。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过剩的状态。特别是出现了工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高附加值产业缺乏。除了有相当大比例的技术设备需要进口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制造业在开拓市场、引导需求、创造新产品方面能力十分薄弱。毫无疑问,资源配置是严重不均衡的。
(二)内在体制和政策因素是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增长偏离均衡状态,既有内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的原因。从国际来看,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由于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制造业被迅速纳入世界产业链之中,中国经济以一种特殊的“加工厂”或“生产车间”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工业的超高速增长及加工业比重畸高,沿海地区经济与内地联系相对减弱,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不断趋高等,都与此有直接关系。从国内来看,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也必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到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非均衡发展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各方面人才、经验和知识的缺乏。但是,总的来说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国内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因素。
1.政府主导经济。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开启,是以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标志。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投资和经营决策与市场真实情况相差甚远;成本约束机制不健全;风险无人承担;持续地侵蚀和破坏市场。
2.要素市场滞后。我国要素市场最近十年来的发展,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都远不如预期,许多方面停留在“双轨制”上。与国外相比已远远落后。要素市场的开放,无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慎重考虑。但是过度担心资本市场出现混乱,那么就会不断加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在要素市场没有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就很难实现,而且行政低效率与部分官员腐败也与此有关系。
3.激励机制扭曲。地区发展的衡量和考核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使用产值指标和财政收入指标。新的以分税制为主体的财政体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中央对地方的一般转移支付能力提高十分缓慢,这进一步刺激了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对于产值、价格、销售额、增长率等指标较为重视,而对于产品创新、品牌意识及市场开拓能力兴趣不足。
4.城乡二元制度。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所谓“二元结构”,是指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我国的情况是,不仅城乡经济存在差别,更特别的是,城乡社会结构、城乡居民的权利义务也被二元化,而且由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和政策固定下来。
5.涉外经济优先。对外开放不仅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体制改革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除了公开的优惠之外,金融、外汇、外贸、外资方面的政策,事实上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巨大的隐性好处。涉外经济部门渐渐与国内经济部门相对分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形成了自我循环或与国外经济联系更紧密的格局。目前,外贸进出口中一半以上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一半以上由外商投资企业创造。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绝大部分都只限于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经济中的其它企业关联很少。实际上又是另一种形态的“二元结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改革首先面临着内部的非均衡问题,再加上目前金融危机的深化和经济危机的凸显,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由调节是不能解决目前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有效地实施金融深化改革。目前随着外需的不足,着手解决内需的不足是第一位的。从目前世界各国对这次金融、经济危机救援行动来看,无论是国家单独注资还是联合救援都进行了国家干预。在这场危机中,各国保增长保就业,将成为未来宏观政策的主线,在此情况下,全球性的新宏观金融稳定框架将是以调整不均衡的方式进行。我国国内的发展也应以先从调整内部的这种不均衡做起。
我国应该切实扩大内需。目前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刺激内需。但是是刺激全民的需求还是刺激局部领域的需求?部分行业的需求带动不起整个国家的需求。从目前的投资计划来看,国家主要对基础行业进行了投资,但是考虑到投资的传递效应以及居民的消费结构,本文认为首先先理顺结构、进而科学投资,为我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铺好道路是涉及我国长期发展的问题
- 上一篇:论资产证券法律设计
- 下一篇:论巨额外汇储备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