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业对外开放国策

时间:2022-04-02 11:24:00

导语:论金融业对外开放国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金融业对外开放国策

摘要:金融业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是顺应经济、金融发展全球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对外开放,为我国企业引进和利用外资,以及扶持外资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允许引进外资银行和发展中外合资银行,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结构。

关键词: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服务;投资银行;外资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0)01-0011-03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B【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1999-09-25[作者简介]郑良芳(1930-),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而今,经济、金融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高达35%,外贸进出口、外资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续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所增长,这是今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金融部门既要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和利用好外资,又要稳妥地搞好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加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和扩大其业务范围,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改革开放20年来,到1999年7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3.4万个,合同外资额累计达5948.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2889.4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有180多个;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制造业、农业、金融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领域。利用外资增加了出口,补充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为国家增加了税金收入。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809.6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1%;外商直接投资额已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左右;在外资企业就业人员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以上;1997年外资企业上交税收占当年全国工商税收的13.2%。还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竞争的对象,促进和推动了我国企业加快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金融业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了信贷、结算、信息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截至1998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为三资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达2487.5亿元,比1994年的792.3亿元增长213.9%,年递增幅度高达33.1%,比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余额增长13.8%高出达19.3个百分点;1999年上半年三资企业的贷款余额上升至2685亿元,比上年底又增加197.5亿元,增长7.9%,有力地支持了三资企业生产发展、技术革新和提高经营效益。

1998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出现持平和下降的态势。1999年9月初,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联合制定了鼓励外商投资的新措施。现对金融部门如何支持更多地利用外资、扶持外资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中资银行要帮助外商投资企业灵活融通对人民币资金的需求。要认真贯彻外经贸部等单位联合制定的鼓励外商投资的新措施,放宽对外资企业的融资担保和贷款条件,可允许接受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商股东担保而取得贷款;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外汇质押方式向境内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外商投资企业所有外汇资金均可作质押;对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保证;允许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外商投资12者海外资产向境内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提供质押,由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分行或国内分行向其发放贷款。

(二)中资银行要积极为外商投资提供信息服务。外商来华投资存在不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资银行要为外商投资提供客户介绍、项目评估、资信调查等多功能金融服务,积极充当外商投资的参谋。

(三)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需要,要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政策。鉴于以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银行对三资企业贷款审查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指导目录》,把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国有企业改造和促进出口结合起来。对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银行应积极支持;对低水平的重复引进则不予贷款支持。对某些大型项目应努力争取投资商所在国的政府贷款或买方信贷,或者组织国际银团共同为项目筹资,以分散风险。

(四)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银行要帮助企业对外商资信进行调查。多年来,我国有些企业信息不灵,缺乏国际商务谈判的知识和技巧,又急于求成,使部分合资企业成为外商推销二手设备、质次设备的场所,吃了大亏。其实,只要通过银行对合资对象和合资项目进行咨询和严格的多方面评估和考察,这种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五)外汇管理部门对三资企业用汇监管,既要做到通过严格监管防止套汇、逃汇,又要尽可能做到简化繁琐手续,方便三资企业的资金收付结算和银行对三资企业的收贷收息,这是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速度比亚洲发达国家当时的开放速度快,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国。从1981年到1999年2月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达191家,总资产达到360多亿美元,约占中国国内全部金融资产的2.58%;外汇贷款余额270多亿美元,约占国内外汇贷款总余额的23%;外汇存款余额48多亿美元,约占国内外汇存款总余额的5%。外资银行业务量在国内金融市场份额虽不高,但外资银行竞争力强,业务发展则是高速度。1997年同1993年比较,外资银行的存贷款余额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0.7%和60%,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三家中资国有商业银行年增长幅度分别仅为7.4%和12.2%。在上海,风险小、盈利多的国际结算业务,1986年中资银行占绝对优势,即占90%的份额,但到了1998年中资银行的比重竟下降到只占40%-45%。每进来一家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比重就要下降一个百分点。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的优势正逐步丧失,这是一个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状况看,由于投资银行发展迟后,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金融体系处于长线商业银行、短线投资银行不协调状态下运转,严重不适应推进国民经济市场化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加快投资银行业发展已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比较来看,由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投资银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还处于弱小的地位。1997年底,我国投资银行业总资产(系证券业,未包括信托公司中证券营业部)仅为2055.5亿元,只及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68228亿元的3%。弱小的投资银行业状况是难以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着重发展资本市场要求的。

根据目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出现的外资银行竞争能力强,中资银行竞争能力弱的态势,和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加快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分析,现对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问题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与建议:

(一)今后对外资银行开放应重点开放引进外资投资银行和发展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弥补和克服我国投资银行业不足的不对称局面。我国中国银行已建立有“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建设银行建立有建行控股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组建有“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均可通向国际资本市场,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农业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更好为国民经济市场化服务,也要抓紧建立通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桥头堡”。金融主管部门还应允许我国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挑选一些大城市管理水平高的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同国外投资银行合资筹组一些新的合资投资银行,以及早13改变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迟后的局面。

(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应允许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吸纳国外金融业参股投资或合办合资银行。为了加快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先进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吸收国际金融资本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参股投资,也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正确途径。1999年9月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协议,接受该公司参股投资1亿股(比例为占5%),按其持股数量享有上海银行现有股东同等的权利,并在其行使股东权利时,遵守中国法律和《上海银行章程》,其指定一名人选进入上海银行董事会。国际金融公司入股投资上海银行标志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大突破,其意义深远。待其取得成功经验后,可考虑逐步推开。

(三)金融等有关主管部门应采取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西部地区设置分支机构,成立合资开发银行,允许建设企业采取发行债券、股票、全额投资等多种途径筹资,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建设与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矿产、能源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应实施优惠的税收等政策措施,吸引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吸引鼓励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以增加外汇贷款,弥补中西部地区开发资金的不足。也可采取中外合资成立西部开发银行,在国内外筹集资金,支持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等项目的开发。我国现在的铁路债券只在国内发行,可考虑借鉴美国开发西部时采取发行铁路债券和股票,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购买,为开发中西部地区筹集更多的资金。还可采取由外商全额投资、规定其经营期限,吸引外商投资建设的办法。

(四)要通过组织中外合资的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办法,开辟利用外资的新渠道。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间普遍通行的融资方式,它通过发行基金股份设立产业基金公司,对未上市企业直接提供资本支持,投资收益和风险按出资股份共享。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今的国际资本市场掌握巨额资本的已不是银行,而是各类基金,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等等。随着我国引进外资的重点转向欧美国家,采取以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的形式,把发达国家投资基金吸引进来,应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为了确保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安全,成立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应由中方组织发起并控股,吸收境外产业投资基金和境外风险投资基金参股。成立中外合作的投资基金有利于建立和培育新的投融资机制,可以有效利用境外投资加速我国产业现代化和高新科技产业化。要办好中外合作的投资基金还需执行先立法后试行的原则,有关部门应在1995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制订《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以指导这项引资工作健康地开展。

(五)为了尽可能减少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必须坚持对外资银行开放同推进中资银行改革相对称。外资银行“登陆”中国金融市场,凭借其经营机制、资金实力、服务质量、国际金融竞争经验等优势,对中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以很大冲击。为了尽可能减少中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阵地损失,切不可忘记引进竞争对手的目的是为了壮大自己———发展民族金融业,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在引进外资银行前后,必须组织力量,加强对外资银行经营管理、审查项目、开拓业务等一整套先进成功的管理经验、办法进行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加快完善涉外金融法规,以利于金融对外开放和依法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及时制止其违规经营。我国至今还未出台《外资银行法》,1994年实施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过于简化,并缺乏一些配套的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差。法规不完善,使某些外资金融机构有空可钻,加上对外资银行监管人才、监管手段均较欠缺,不利于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紧制订加强外资银行的监管法规,加快监管人才的培训和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七)金融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必须坚持对等互惠原则,纠正超国民待遇,严把市场准入关,以防范金融风险。市场准入审查不仅要审查其资金实力、经营管理水平、资信状况,还应严格审查其经营作风是否正派,应该吸取让国际商业银行进入、发生洗钱丑闻倒闭造成我国一些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