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3篇

时间:2022-05-04 03:04:44

导语: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3篇

第一篇

1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2011年,江苏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2.1%提高到2.2%。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五项指标均跃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1万件,同比增长53.2%。全省有55个通用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以及江苏省企业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创新性和高成长性为江苏省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动江苏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江苏金融业保持良好势头,为科技金融结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与江苏近年来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

1.1金融支持政策和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近年来,江苏省先后下发《江苏省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江苏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减免、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科技信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同时,科技、财政、金融等职能部门,建立了经常性联系渠道和工作协调机制,尤其是科技部门与重点金融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获取金融资本支持创造了便利条件。此外,地方科技金融日趋活跃,镇江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列入国家试点,无锡在全省率先建设了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无锡市和苏州高新区列入国家科技保险试点,2011年8月南京7家科技支行同时挂牌,且截至2011年11月底,7家科技银行已与627家科技创业企业接洽,向69家企业发放了贷款,贷款额约4.13亿元。截至2011年末,江苏省共设立科技支行18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31家。金融支持政策和工作体系的健全到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1.2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十一五”初期,江苏省提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匹配支持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并能有效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并要求各市对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给予相应的匹配支持。2007年起,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截至2011年4月末,全省四年共申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366项,已有830个项目立项,资助经费2.27亿元,平均资助强度27万元/项。2007年,制定并下发《江苏省科技贷款风险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提出由省财政每年按新增科技贷款余额的1%继续给予风险补贴扶持。2009年,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设立并启动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风险补偿和奖励等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提供担保服务,重点扶持江苏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几年来,江苏财政累计补助省内农行、建行、工行等12家银行马发放风险补贴资金近2亿元,极大地调动了银行发放科技贷款的积极性。“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科技贷款年增20%以上,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余额逾330亿元,到2011年科技企业贷款已超过4500亿元。

1.3创业投资对接科技计划成效显著

自1992年江苏成立第一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以来,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事业经历了“九五”时期的零星探索、“十五”期间的初步发展和“十一”五之后的创新发展三个阶段,较好地实现了与江苏科技计划的有效对接。“十五”期间,江苏各市纷纷开始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不断与江苏省各园区(开发区)及国外创投公司等海外基金合作组建海外合作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基金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十一五”期间,随着“三板市场”在中关村高新区内试点科技企业股权转让,江苏省政府颁发《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2006年起江苏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项目,专项支持有风投公司投资参股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截至2012年3月,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到43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100多亿元,江苏省创业风险投资投资扶持企业近2000家,成功培育了100多家上市企业。

1.4银行科技信贷产品日渐丰富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政策指导下,江苏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度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如设立科技信贷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推出动产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供应链金融产品等。为满足科技型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江苏银行总行开发了“科技之星”小企业贷款业务。江苏省农行和苏州交行等设立了科技金融专门事业部或科技支行,其中,农行在苏南、苏中、苏北均成立了相应的科技支行;苏州交行科技支行与科技小贷公司、中介机构等积极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开设了“科贷通”、“税融通”、“创业通”等业务品种。无锡浦发银行通过担保方式的创新,如财政补贴质押、银保合作、联保联贷等来弥补科技型中小企业弱担保的缺陷。政策性银行在科技信贷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11年9月,江苏分行累计投放800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分行与无锡高新区开展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倾斜支持政策等,如农业银行徐州分行至2012年7月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12个,农业科技型贷款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亿元。银行科技信贷产品日渐增多丰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1.5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拓展迅速

资本市场方面,截至2012年7月末,江苏中小板上市企业9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8家,经过五年多的新三板企业培育工作,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18家冲刺新三板的第一梯队企业、30多家冲刺新三板的第二梯队企业和100多家为进入新三板后续储备的第三梯队企业。债券融资方面,2009年12月成立江苏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全国最大的省级再担保公司)。江苏省发改委与江苏省再担保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11年3月常州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开创了江苏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先河;2011年5月,江苏省再担保公司为扬州市首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担保,这也是江苏省首次尝试以再担保增信方式进行的科技型企业抱团直接融资模式。目前为止,江苏省再担保公司为全省300多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募集发展资金40多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民间借贷方面,2008年7月江苏首家由民间资本组建的丹阳市天工惠农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营业,同月泰州兴化永泰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宣布成立;2010年10月江苏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苏州融达科技贷款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民间资本在运用范围、借贷额度及方便程度等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拓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金融支持不足仍然是阻碍江苏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方军,2011)。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来看,江苏科技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其中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资金投资主体不足,政策协同性不够以及金融中介报务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速度。

2.1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

从江苏省金融支持运行的总体现状来看,社会资本的流动性比较充裕,无论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债券市场、民间融资市场,资金总量并不存在问题,关键是缺少将资金引入创新基地的有效机制。以创投为例,截至2010年末,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到2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到588亿元,而急需介入的初创期企业融资需求仅在200万元以内。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国情决定了银行信贷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以商业银行为例,尽管江苏省各家银行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已经做出很多成功的尝试和举措,但是银行在支持科技创新机制方面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商业银行强调抵押、担保的经营机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其次,商业银行客户综合贡献度考核机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存款量少、业务结算量小存在冲突。再次,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尚未符合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尽管江苏省商业银行推出了丰富且有特色的信贷产品,然而一方面已有的科技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而且尚处于试点过程中;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现有的科技金融产品无法迎合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针对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少。因此,在社会资金总量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机制将资金引入科技创新前沿的有效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2.2资金投资主体缺乏

目前,江苏省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租赁担保公司以及各种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但真正的科技金融投资主体仍然缺乏。林乐芬等基于8大银行金融支持江苏科技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家银行均表示对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投资意愿最强,其中6家银行有意愿向成熟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只有2家银行表示向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过融资服务,而没有一家银行向种子期和重建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过贷款(林乐芬,2012)。故金融支持科研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并非缺少投资机构,科技金融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投资主体的同质化经营和无差异化竞争(孙工声,2011)。大部分金融产品的创新是针对成长发展后期的科技型企业开发的,资金投资去向也是以成长后期的科技型企业为主,而处于成长初期的科技企业贷款往往比较困难。不仅金融机构如此,许多被寄予“高新科技孵化器”厚望的创投基金也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即将上市的企业。此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还缺乏创业激情和承担风险的勇气,不愿意投资不确定性大的科技创新领域,故很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

2.3金融支持政策性协同不够

近年来,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1999年科技部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专项基金;2007年财政部、科技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07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有关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中央财政出资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尽管国家各部委下发了金融支持科技政策性文件,然而目前科技金融无论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还是金融战略中,只是作为配套条件涉及,但均未被作为独立的战略组成内容正式纳入(徐义国,2012)。目前,江苏省现有科技金融资源缺乏整体规划,存在同一行业或同一领域多头监管现象,政出多门,导致政策协同性不够,合力难以发挥。主要表现为:对分散于多个部门的财政性投入资金缺乏统筹集成,对重叠冲突的政策脉络尚未融合贯通,对过度集中在局部区域的科技金融资源缺乏有效引导;甚至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于科技金融是什么、如何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还存在理解偏差。很显然,在现有部委职能及其体系架构下,科技金融工作单纯依靠科技部门或金融部门是无法收效的,需要各方统一认识,在同一战略高度协调合作。

2.4金融支持的中介服务不健全

从微观层面分析,金融支持的中介服务体系(如信用认证、资产评估、担保机构、资源共享平台等)不完善也是导致江苏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足的重要方面。目前,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还是信用的缺失,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信用认证的缺失,银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不能准确判断,必然要求企业提供变现能力强的足额信用风险缓释措施,这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技术成果市场前景不确定等固有特征存在较大的冲突。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主,而无形资产的评估、转让、交易体系发展滞后,缺乏权威、专业、能够取得银行信任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认证,因而影响了银行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分析,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分担机制还很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担保机构多而不强。截止2011年7月,江苏省具有担保资格的担保公司有800家,然而绝大部分基层担保机构自身资本实力较弱,担保功能薄弱,难以获得银行认可,故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2011年11月,江苏省面向科技型企业和投融资机构开通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平台首期纳入全省科技型企业1.7万家,科技项目3600多项,高新技术产品7500多项;汇集银行、创投、科技小贷公司等400余家机构以及100余种金融产品。由于该平台尚处试运行阶段,资源信息共享度明显不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省即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思想,然而由于定位模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一直未予建成,目前尚属以保险为主的金融业态单一的中央商务区,根本无法发挥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对接的平台作用。金融支持的中介服务不完善客观上阻碍了江苏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必然制约了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速度。

3江苏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

设计“十二五”期间是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黄金时期,创新驱动成为江苏“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必然成为江苏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融资体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科技型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由此,江苏省须结合具体省情,构建以“政府引导支持、金融主导支持和中介服务支持”三位一体的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体系,实现以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

3.1政府引导支持平台:政策协调、资金扶持和监督引导江苏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应该着重发挥好政策协调、资金扶持和监督引导三大功能。首先,政府部门要从提升科技金融政策性效应的高度,整合各级各类科技金融政策和措施,加强政策协同性,确保政策合力的有效发挥,并对全省范围内的科技金融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均衡布局;同时,注意处理好科技金融的政策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综合考虑财政性资金进入市场的方式,重视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评价的量化,防止科技金融在体现政策性禀赋的同时,侵占到竞争者的利益,威胁破坏市场规则。其次,贯彻实施现有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科技型技术企业用好技术创新自助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府财政资金的担保支持、政府基金和政府风险补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及有关税收政策;重视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通过无偿援助、偿还性资助、贴息贷款、风险补偿及事后补助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第三,监督和引导商业银行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增加科技支行试点、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投放比例;监督和引导各级担保机构推动业务品种创新,开发更多符合科技创新企业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加强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科技企业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险保障机制;监督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保投保,逐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揽子保险方案;监督相关部门完成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培育和辅导,充分发挥中小板、创业板、股权代办系统等对科技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改进科技金融服务流程,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并通过完善科技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科技贷款风险补贴比例,引导和督促财税优惠政策对科技金融体系的杠杆支持作用。

3.2金融主导支持平台:把握科技金融发展规律,创新层次需求融资模式一般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在企业规模、风险程度、资金需求、融资策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金融系统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持的主导作用,按照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运行规律和资金需求层次创造性地给予融资支持,具体如图1所示。图1科技型中小企业层次需求融资模式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研发投入大,技术成熟度不够,产品性能不稳定,市场前景不明朗,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大,同时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和银行融资所需要的有效资产担保。这些特点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不符合银行授信条件,难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因而,此阶段金融支持应该加大政府政策和基金项目的引导和扶持,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国家高新区要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并且在税收、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为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企业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开发市场,推广商品,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此阶段创业风险表现突出,资金需求量大,投入密度强。然而,从资金来源看,企业过了种子期和创业期,政府扶持资金结束,投资风险加大决定了风险投资支持比例下降。因此,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进行信贷制度创新,探索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信贷流程,改革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方式,着重探索商标专用权、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适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贷款质押方式,并针对科技型企业高风险特征,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同时,全面开展科技信贷支行试点,实现在每个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园区内试点设立1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覆盖范围,有效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开发针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并通过发展离岸金融,与境外基金、外币基金、离岸基金合作,利用外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以及引用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政策性银行则要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引领作用,将更多的自主创新、产学研、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列入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在银行服务机制改革创新外,各级担保机构要加强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科技贷款担保比例,在借鉴国内外保险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担保机构的业务品种创新,如“担保换期权”(深圳高新科技产业投资担保公司率先推出的担保创新业务),开发出更多符合科技创新企业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处于成熟期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已达到规模以上,它们是各类金融主体争夺的焦点客户,且自身拥有稳定的现金流,金融支持不存在明显困难,但是规模产业化投资会增加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由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帮助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及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改制上市,争取更多的社会化融资方案。

3.3社会中介服务平台:发挥枢纽桥梁作用,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规范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中介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通融资通道。目前,江苏省应该施行金融中介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政策法规,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部分省市开展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首先,致力培育省内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市场,积极推动在南京、苏南科技资源积聚区设立区域性金融市场和产权、技术转让交易中心,促进优秀金融中介服务资源的聚集,壮大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市场。其次,完善科技金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继续在全省范围内鼓励科技型企业、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产品加入“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同时考虑将现行“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等协调整合,增强科技金融资源的信息共享度。第三,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涉及的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具有科学权威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定价和推荐机构,培育高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以及资信、担保、经纪、租赁、等金融中介机构。重视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大学研究机构联动的科技金融对接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介入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等方式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成立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力量,大力开展科技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风险投资、资本运营、公司财务、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上述中介服务支持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全省同时推开,有些可以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先行先试,以便集中全省力量,率先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本文作者:窦亚芹李秀真吴文杰工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篇

一、“回归企业”基本概况及金融支持情况

(一)返乡创业人员的特点。一方面,周宁县返乡创业人员原先在上海、江苏等地从事钢贸行业,长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打拼,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拥有了一定的资金、信息、客户等宝贵的创业资源,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有较强的创业愿望。他们敢于走出家门到城市经商,敢闯敢试敢干,而且在城市里学到了新知识,具有一定的眼界、胆识和创业技巧,也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资本和较好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在乡居民相比,成为较高素质的新一代精英,被形象地喻为家乡的“留学生”。因此,有胆识、有头脑的他们在返乡后被家乡人认同,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原先所从事的基本上是钢贸行业,对于创办其他实业的经验比较缺乏,并且此次经历了钢贸危机的冲击,创业信心受到影响,同时创业资金也存在不足。

(二)“回归企业”的经营特征。一是规模较小,以小微企业为主。近年来,周宁县小微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周宁县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989户,注册资金总额1.1亿万元,从业人数约9600人;私营企业574家,注册资本17.22亿元。其中,“回归企业”共135家,注册资金总额7.51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额的43%。二是利用本地特有的气候、土地资源,以从事农业领域为主。“回归企业”充分利用周宁本地高山小气候及丰富的山地资源,通过租赁大片土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成为周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新型福建金融2013年第12期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茶叶、无患子、果树、竹子、蔬菜、板栗、金银花、速生林等。另一种是以养殖业为主,主要养殖肉兔、生猪、豪猪、鸡、鸭、鱼等。

(三)金融支持情况。截至2012年末,周宁县“回归企业”中有62户在4家银行(全县共有5家银行)有贷款记录,占“回归企业”总户数的45.93%;贷款余额2011万元,户均约32万元,贷款主要采取房地产抵押、保证担保、农户联保的方式,呈现以个人贷款为主、单户额度小的特点。

二、影响“回归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引导服务不到位影响“回归企业”发展。“回归企业”的企业主之前大多经营建材行业,有的从未从事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中普遍反映由于缺少相关部门引导,企业主对国家出台的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扶持政策了解甚少,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准入、科技服务等方面,没有主动给予帮助,靠企业主自身设法查阅资料或四处奔波寻求技术指导,导致创业初期多走弯路,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甚至经营亏损。

(二)征地难、招工难直接影响“回归企业”发展。“回归企业”在征地和招工方面存在困难。一是征地难。如周宁县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准备建油茶加工厂,需要征地40亩,租期40年,选中纯池镇一块平坦山地,其中有2位农户认为租期过长不愿租出,至今厂房用地仍无法落实。二是招工难。如上述提到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平时固定工人20多人,但到油茶苗嫁接时需要工人100多人,恰逢本地农户采茶叶的农忙季节,难以找到临时工人。

(三)“回归企业”自身缺陷造成信贷弱势。一是“回归企业”实行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具有投资规模大、生长周期长、短期见效慢、基础设施投入大的特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加上农业保险品种有限,难以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银行在权衡风险与收益后,一般采取审慎经营的态度,进行风险规避。二是农产品受市场经济影响价格波动大。受利率上调以及原材料、运输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经营利润下降成为预期,银行惜贷、惧贷心理加剧。三是“回归企业”大多财务管理不健全,难以达到银行要求。这些企业大多处在乡镇,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银行很难认识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资金需求情况,这也是导致贷款难的客观原因。四是一些企业主在上海从事钢贸行业时曾留下不良征信记录,成为信用污点,从而影响信贷审批。

(四)银行经营安全特性成为信贷瓶颈。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抵押、担保难问题突出。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回归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审查较为严格,强调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的作用,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忽视动产抵押。而很多“回归企业”场地均为租赁经营,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无固定资产可抵押,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要求。如该县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林木相关产权证难以办理,项目投资压力大、融资难。因此,银行只能对其发放个人房产抵押贷款,贷款额度小,难以满足企业信贷需求。二是银行审批流程长、贷款手续繁琐。“回归企业”出于生产发展考虑,融资需求一般在200万元~500万元,而基层行上报一笔农业企业贷款,要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授信、落实抵押担保等措施,与上报一笔几千万元的贷款手续和流程一样,也影响到“回归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支持“回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摸清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作。一些返乡创业人员经历了钢贸危机的冲击,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恐惧感。返乡之后,目睹家乡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观念上的差距,鉴于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赚钱难、发展难,加之农业生产技能、产量和效益在短期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催化下,部分人员对二次创业产生畏惧思想。因此,要及时摸清返乡创业人员思想动态,了解并把握他们的需要,理顺其情绪。通过交朋友、拉家常、走访恳谈等多种方式,充分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掌握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所遇到的困难,共克时艰,积极创业。

(二)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政策环境。政府部门要改变过去在招商工作中存在的“重外轻内”思想,当前应采取“内外并举、以内为主”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包括市场准入、税收规费、用地建设、支农贷款贴息、支农补贴等一系列支持“回归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对在外企业家的吸引力。注重开展联谊活动,利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举办乡贤恳谈会、项目推介会等,每年评选一次“回归创业明星”,通过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回归人员的创业事迹,鼓励更多的事业有成人士回归创业。积极组织搭建“回归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为“回归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担保,探索建立“回归企业”风险发展基金,多方面扶持“回归企业”创业发展。

(三)强化技术指导,打造科技环境。农业、林业、畜牧业、环保等部门要及时委派科技人员深入指导“回归企业”基地建设。针对“回归企业”项目内容,政府部门要提供招工信息,并组织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种养业技术和操作运用能力,以科技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农林业等部门要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大力支持“回归企业”办理茶权、林权、金银花权等权益证书,为“回归企业”贷款担保提供帮助。

(四)创新金融产品,打造融资环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应农村产业化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开办茶权、林权、土地经营权等动产抵质押贷款;开办“基金+联保”贷款,如“种养大户+基金+联保”“专业合作社成员+基金+联保”等新型农贷品种进行扶持;开办“回归企业”担保公司贷款,有效盘活“回归企业”资产。创新贷款方式,对“回归企业”发放一次核贷、期限为3~5年,随借随还的自助循环农业生产贷款,既加强风险管控,又简化贷款流程,方便农户,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引导和鼓励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同时,帮助“回归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确保信贷安全。保险公司要健全茶叶、林业、养猪等涉农保险业务品种,采取政府优先扶持和保费财政补贴的政策,为“回归企业”信贷安全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此外,要积极组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机制,营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回归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强化沟通交流,打造信息环境。建立“政银回”联席会议制度,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税务部门、银行业机构及“回归企业”代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国家的惠农、支农、信贷、税收政策、农业生产经营等信息,实行面对面沟通,确保政府、银行政策与“回归企业”经营情况得到及时有效对接,让企业熟悉信贷产品,以便银行适时介入扶持。

本文作者:郑发金刘本铃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周宁县支行

第三篇

一、金融支持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不利于产业链发展壮大。一是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欠缺,制约产业链延伸发展。目前,随州市银行业机构仅有农发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汇丰村镇银行,没有更具有活力和创新理念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和规模偏小,尚未在支持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证券业仅有2个营业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规模偏小;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风险投资及从事证券投资顾问咨询、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基本属于空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发展缺少服务媒介。二是金融市场发育不全,制约产业链分层次发展。龙头企业在债券发行、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担保信用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合理渠道不畅,对风投、创投吸引力不足;产业链中配套小企业自身条件受限,融资难问题成为发展瓶颈。三是新型金融工具偏少,制约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优化。虽然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企业运用了专利权质押、许可证质押等新型金融产品,但是科技金融、汽车金融、企业重组股权质押、金融租赁、买方卖方融资、期货期权及银保产品运用等有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金融工具尚无实质性运用。

(二)企业发展过度依靠信贷资金,金融配置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金融资源总量偏小,对产业跨越式发展“供血”不足。2013年3月末随州贷款余额282亿,增幅超过全省0.98个百分点,但增量较小仅占全省1.59%,且随州“三农”发展需求较大,信贷资金对工业特别是专用汽车产业支持依然不足,整个制造业贷款仅占19%;另外,本地银行机构受制于贷款规模审批权限制,很少有单笔5千万以上的贷款,对大项目支持力度不够。二是企业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有限的信贷规模被龙头企业挤占,对配套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项目中,小企业受益基本为零。三是部分骨干企业在多元化、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受房地产等高收益行业影响,大量信贷资金运用到非主导产业中。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欠缺,影响金融支持和创新积极性。一是部分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依附性较高,在国际、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品牌效应不明显,上市与发行企业债券之路任重道远,同时也对新型金融机构和高端金融服务供给缺乏吸引力。二是诸多的配套小企业存在规模较小缺乏抵押物,公司治理机制不全,缺乏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抵押物法律权属关系不明晰等问题,不符合银行信贷审批规定。三是企业的管理不规范影响金融产品创新推广。本地银行机构为了支持企业出口和提高流动性,运用了出口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但部分企业在收到货款后,并没有及时归还贷款,使这些创新信贷产品成为传统信用贷款。四是企业短期逐利行为增加了金融风险,一些中小企业比较注重眼前利益,通过相互参股、多家注册、相互担保等关联交易获取银行信贷资金后,涉足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如进行房地产开发,或通过注册小额贷款公司、委托贷款等进行资金套利,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四)政府利益诱导机制不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实体有待加强。一是政府支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中,受制于地方财力,鼓励投资创业的投资基金投入较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渠道不畅、信心不足、成效不明显。二是政府以土地使用、工业园区建设等作为招商引资、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将从政策优惠中得到土地和厂房进行抵押时,对银行业来说存在权属关系不明晰、信息不对称、评估差异较大和费率过高等问题,成为银行慎贷、惜贷的重要内生因素。三是政府对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总量的激励力度不大,银行在信贷投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上动力不足。四是政府主导的企业债券融资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实现零的突破,在政策扶持、承销推荐、方式选择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缺乏经验,未能扩大专用汽车产业融资渠道。

(五)专用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影响金融支持效果。一是作为国内主要专用汽车底盘研发生产地,4家企业具有底盘生产资质,但在设计研发上各自为阵,未能互补,未能将优势专用汽车底盘技术形成全国性的行业标准,缺乏市场主导能力。二是专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依然集中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金融资源配置优化产品及产业结构难度较大。三是本地行业规范管理和有序竞争有待强化。许多同一类产品在随州有数十家企业生产,一些不具备生产资质和能力的企业通过借用资质和许可进行生产甚至无证生产,存在本地企业之间竞争而非参与外部竞争及自损行业形象的不良情形。四是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在顺应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步伐中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在专用汽车行业内支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作用有待大力挖潜。

二、金融支持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金融业在支持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顺利助推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加强金融与专汽产业的融合。

(一)以龙头企业直接融资突破为契机,加快建设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应重点扶持齐星等在全国有影响的专用汽车企业先行上市和发行债券,积极引进外地资质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咨信等从事融资中介事务的金融服务企业来随州办理业务,扩大和改善直接融资服务机制,为带动更多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渠道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积极引进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随州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鼓励外地银行、信托公司与本地银行联合贷款,支持区域内产业进一步整合、重组,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企业集团。鼓励本地银行机构积极参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引进证券机构、基金公司,为本地企业债券发行积累渠道和管理资源。借龙头企业直接融资的示范效应,建立专用汽车产业创投基金,规范发展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实施专用汽车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实行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无缝对接。一是以专用汽车产业园为重点,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银企合作,组织银团贷款、国家开发贷款,加大重点企业、优势企业的信贷投放,发放并购贷款、股权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支持其建成湖北乃至全国性的专用汽车产业园。二是以科技投入为核心,促成产业提档升级。积极运用专用汽车底盘质押、许可证资质权质押及名牌商标质押等创新产品,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创造条件鼓励银行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推广技术专利质押,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专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低碳专用车的研发、生产。三是根据专用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缺少固定抵押物的情况,开展动产抵押担保和企业法人(股东)连同抵押担保等业务,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问题。四是以汽车金融为突破,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本地组建专用汽车金融公司,促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专用汽车整车消费信贷多元化,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大金融支持专用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助推地方政策更加有效作用于产业发展。一是争取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大型项目、重点项目的授信支持。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厂房、土地等不动产评估抵押机制,减少管理评估费用、简化抵押手续,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动产抵押贷款,促进企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三是采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对专用汽车产业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投资。四是创新服务和流程,加大对园区物流、技术、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四)拓展金融服务前沿,促进企业完善自身经营管理运营机制。一是加强信贷投放政策宣传,指导中小企业经营目标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导向,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加强信贷条件、创新产品的运用与营销,督促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性企业加快现代企业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完善信贷配套的抵押、担保、信用评级等方面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评级和获取信贷资源能力。三是拓宽国内外贸易融资系列产品和结算服务,提供现金管理、理财和创新产品咨询服务,从零部件制造生产、整车制造组装到整车销售整个专用汽车产业链提高资金流动性和收益率,提升对外贸易服务水平,指导规避汇率风险,支持专用汽车企业拓展国外市场。四是加强投融资的宣传指导,将金融战略高点重要性深植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宏观经济金融多变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本文作者:王祥云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