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高校负债经营管理探析

时间:2022-04-15 11:27:00

导语:公立高校负债经营管理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立高校负债经营管理探析

公立高职院校高负债经营现状原因分析

导致公立高职院校高负债经营现状的原因有学校自身因素的一面,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政府导向作用,导致学校偏好银行贷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出台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高校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经费的做法。[4]从国家实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以来,各地、各行业为了加快本地区、本行业高职教育发展,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不足,给了公立高职院校许多宽松的信贷融资办学环境,如为高职院校贷款贴息或利用相关国有资产进行抵押担保等,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贷款及其使用缺乏宏观的调控和管理,再加上银行业对高校的信用评级过高,融资环境宽松,这让建设资金紧张的高职院校争取银行贷款有了巨大的动力,一些本不需要急着上的项目,因为有了信贷资金也提前上马,最终有可能导致建设规模与办学需要不符,造成资源浪费和办学成本提高,甚至带来信贷危机。(二)“迎评工作”需要合格校、示范校评估是高职院校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新建院校需通过合格校评估保证自身的招生资格,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示范校评估要求学校上规模上档次创特色,是学校扩大和稳定招生规模寻求跨越发展的关键。[5]每一次评估工作都是一项艰巨的攻坚战,高职院校为了取得一个好的评估结果,不仅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改善,而且在育人环境等硬件设施上也要加大投入,尤其是新建院校,软硬件各项工作都比较薄弱,特别是教学教辅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等要达到评估要求,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作保障,财政投入不足,自身收入有限,学校底子薄,吸引民间资本较难,势必让学校走银行贷款的路子。(三)可筹资渠道单一国外的公立高校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外,还有社会力量投资、社会捐赠、服务和销售收入等形式组成。[6]而在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除了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外,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其它的形式几乎没有。这跟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关系。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999年仅474所,截至2012年5月,全国独立设置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1288所。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在本世纪初创建的,办学时间较短,学校生源也良莠不齐,未来发展预测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民间投资资本参与投资持保守谨慎态度,高职院校科研、技术服务和销售有待开发,国家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捐资助学的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公立高职院校化解高负债经营管理路径

公立高职院校高负债经营管理的思路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如何筹措还贷资金化解高额负债带来的偿债压力,二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合理解决学校后续可持续发展资金需要。(一)适当负债,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企业适当负债,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给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适度举债,也可以较好地解决建设资金困难问题,更大程度地用活办学资金,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办学实力。不能因为高校巨额负债个案的负面影响,而否认银行信贷资金在高校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中的作用。权衡利弊,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举债规模的问题。学校管理层和财务工作者要从各自学校的地理位置、专业优势、生源趋势、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比率和较灵活的偿债能力,科学规划学校发展,适度举债把握发展机遇。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初创成长性高职院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区别对待负债经营理念,把握好必须、够用的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贷款的监督与管理,针对不同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资金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信贷控制额度,及时关注高职院校财务收支运行情况,引导校方注重防范负债融资带来的办学风险,对申请银行贷款的院校,要求提供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具体还贷计划等相关材料报备,增强学校还贷主体意识,纠正“高校贷款、政府买单”的不端心态。(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还贷资金公立高职院校的发展资金来源上除学费收入外,大部分还是靠财政资金的注入。财政资金分为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职教育的地方财政投入也呈现参差不齐现象。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经费相对宽裕,除保证学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外,还可争取到贷款贴息资金或财政化债资金;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基本投入本身不足,很难再获得专项化债资金等,债务偿还资金只能靠承债主体学校自筹解决,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和财务工作者更加关注和做好还贷资金的筹措工作。一是要在有限的收入中统筹兼顾,保证还贷资金的安排到位,量入为出,精简节耗,合理安排日常运转和发展需要的同时,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保证还贷,避免计划不周而导致学校财务捉襟见肘乱了阵脚,甚至出现严重债务危机。二是增强财务运作,采取用新债偿旧债等缓解展期办法融通资金,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方式逐步解决,为学校的前期发展赢得时间,当学校上规模上档次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三)努力引进多种力量参与办学以往普遍高职院校升格扩建的重要经费来源是银行贷款,偿债的资金保障是招生规模的稳步上升,但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有些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并不乐观。银行为了防止学校招生困难、偿债能力减弱等问题出现,对高职院校的贷款审批发放逐渐变得理性和谨慎。在银行贷款门槛加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建设资金困难问题又回到原点。要解决学校对银行资金高度依赖问题,积极主动争取政府支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是一个突破的方向,借鉴民办高校的一些做法,以良好的办学质量和适当的利润回报吸引社会民间投资者投资学校建设和参与学校的经营管理。[7]一是可以征得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组织学校教职工参与院内集资,建设诸如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室等资金量不大的教学教辅设施,从学生的资源使用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回馈给职工,让他们既帮助了学校发展,又有合理的投资回报。二是通过政府搭桥开展校企合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金融服务、行业项目支持、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捐资助学或开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订单培养专业人才和业务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办学资助和实践实验基地。三是吸引社会民间投资者投资兴建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生活服务设施,设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受益年限和产权处置办法,积极引导投资人参与学校后勤服务经营管理,真正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这样学校既可以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又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支出和人员经费开支,投资人和学校都得到了双赢发展。(四)抓大放小,尽快整合盘活校区资源有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多种教育资源合并升格扩建而来的,所以拥有多个校区,多校区办学既加大了教学管理的投入成本和管理难度,也造成教育资源无法合理配置,使用效率难以提高,甚至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这对本身经费紧张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浪费。要把有限资金用活用好,集中资金建设主校区,争取政府出面协调,科学规划主校区周边教育用地,把规模小利用率低的分校区与主校区周边地块进行资产置换,不能置换的则引进投资开发商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盘活力度。开发资金的回笼,一方面让紧缺的建设资金从内部挖潜得到适当的缓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校的偿债能力。(五)提高育人质量,让“产品”适销对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适销对路的经济产品作支撑,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有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产品。引进企业经营品牌的理念来经营学校的育人工作,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并重,高职院校科研的能力和水平都相对薄弱,应着重突出人才的培养,要针对当前的生源质量,鼓励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精耕细作,改革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8]一方面要紧跟市场需求,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社会急需好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研环境和氛围,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再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育人水平,只有良好的师资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办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是吸引大量优质生源的关键。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很大的一块来自学费收入,只有生源稳定了学校规模才能稳定,稳定的学费收入才有着落。稳定的自身财源是高职院校持续偿债能力和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六)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科学理财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经费来源、后勤社会化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办法已跟不上时展需要,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来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办法,加强成本效益核算,注重科学理财是今后高职院校理财观念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9]一是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做好财务预算是合理配置学校资源的重要前提,是学校科学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形成的有效方法。做好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和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密切配合和抓好落实,要不断总结和积累好的经验做法,摸索出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学校的收入、支出和现金流。[10]在收入预算方面,要广开财源,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学校的经济实力;在支出方面,既要保证日常经费开支,又要考虑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还要做好还贷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二是要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及资金的运营上都要强调投入产出比率,依法理财,精打细算。会计核算上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对相关教学资源计提折旧计入教育成本,严格控制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尽可能地降低教育、办公、后勤服务成本,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分析评价制度,提高财务分析处理能力。通过建立财务分析评价制度,做好预算执行过程监控,及时有效掌握学校财务运行状况,例如预算资金配置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高效、教学及后勤服务设施利用是否充分等等,及时做好财务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客观地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学校财务管理上好的经验与做法,从而更好地理好财管好家。

由于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有所不同,所面临的人文、地域等因素也不大一样,所以没有固定标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可以套用,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总结和提高,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负债经营管理制度,使学校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作者:巫圣义工作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