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转型路径
时间:2022-07-27 11:35:00
导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转型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简介】文章从两方面阐述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转型的路径:一方面开展网点“硬转型”,打造差异化服务平台,具体为:创建精品网点以打造金融服务中心、试点社区银行以构建便民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特色网点以做精支农支小金融超市、导向客户需求以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开展网点“软转型”,不断提高网点经营质效,具体为:简化业务流程以丰富各类产品供给、优化劳动组合以扩大营销人员队伍、开展精细化考核以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强化服务管理以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转型;金融服务能力
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改变了银行业发展状态,传统的“柜面型”业务正在快速向“离柜型”业务转变,加之金融科技不断向银行传统业务渗透,客户由单一的金融需求向多样化需求转变。进一步提升营业网点对客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能力,打造高效便捷的银行业务平台,努力实现营业网点从简单的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有效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使现有的网点优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着力开展网点“硬转型”,打造差异化服务平台
坚持服务“三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按照“稳定乡镇、调整县域、优化城区”的发展思路,乡镇网点侧重金融覆盖率、县城网点侧重市场占比、城市网点侧重经营效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现有网点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网点服务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根据网点营业面积、业务规模、经营效益、地理位置、服务客群等情况,将现有网点重新进行分类,统一划分为综合型、社区型、便民(三农)型、特色型网点。按照不同网点类型,采取不同转型模式,因地制宜,深挖网点潜力,增加客户粘性,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单点盈利能力。
(一)创建精品网点,打造金融服务中心
1.针对网点:综合型网点。综合型网点一般位于城区(县域)核心地段,以服务高端客户为主,能够为客户提供特色化、全功能、一体化服务,并能够承接本行社辖内重点客户和重点业务落地等工作的大型网点。2.转型方式:按照中国银行业协会千百家网点标准,以各行社的营业部为主进行打造,全面推进网点建设和服务升级,结合周边资源环境及客户需求,一点一策,以客户喜闻乐见的休闲吧、体验店等形式,将其建设为功能分区合理、服务设施先进、业务品种齐全、客户体验度高的标杆网点。3.实现目标:打造集客户互动、权益回馈、财富管理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精品网点,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和管理水平。
(二)试点社区银行,构建便民金融服务平台
1.针对网点:社区型和便民(三农)型网点。社区型和便民(三农)型网点以服务中端客户和一般客户为主,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功能分区和业务分流。2.转型方式:一是营业面积较大的网点,划出一定区域,准入实体经营商户,分享场所、分摊成本、共享客户,统筹管理、合理分润。后院闲置的乡镇网点,可探索在保障经营场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将空闲资产与农资公司、快递公司等联合经营;二是营业面积较小的网点,通过布放自助售卖机、自助存取柜等机具,添加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元素,提供便民服务,逐步增强客户与网点的联系,提高客户对网点的依赖度。以上两种模式,由省联社统一与大型医药批发零售、供销社、油品油料代购、家电百货平台、物流快递代收等企事业单位洽谈,形成具有优惠价格的商品供应体系,各行社根据实际情况从入围的公司中选择实施,开辟客户金融需求外的衍生服务项目。3.实现目标:提升网点功能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将网点打造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多样化收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打造特色网点,做精支农支小金融超市
1.针对网点:业务能力弱,经济效益差,运营成本高、服务及营销水平较低,暂时无法撤并的重资产网点。2.转型方式:一是采取“1+N”模式。对现有业务重叠距离较近的网点重新规划,整合资源,形成一个中心网点加多个小网点的运行模式,中心网点保证齐全的业务品种和较好的服务质量,对周边业务规模较小的网点进行适当改造,保留主要业务后精简业务人员,扩充营销队伍,多网点形成合力,机动灵活,提高效率;二是新型便民服务点模式。对于撤乡并镇后暂时无法收缩的网点,不设尾箱,设置两名柜员,办理非现金业务,参照便民服务点模式运营,预借周转金用于业务周转,日结日清,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管理责任认定后移交;三是探索虚拟银行建设。以智慧物业、新零售平台为抓手,积极开展金融场景建设,在B端(服务商)将打造涵盖餐饮购物、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生活支付场景,为C端(客户)提供商户推荐、买单优惠、移动支付等功能,实现支付产品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银行、商户和客户的互动生态圈。3.实现目标:实现网点“瘦身”和轻资产运营,运营成本降低,更多的柜员转变为客户经理,服务水平及营销质量显著提高,网点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单点效益明显增加。
(四)导向客户需求,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1.针对网点: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非标准化网点,仅有现金柜台,无法实现功能分区,但业务量又较大的小型网点。2.转型方式:减少现金柜台,配备智能设备,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逐步布放超级柜员机、便携式智能柜员机、大堂经理服务营销终端等智能机具,探索开展柜面无纸化等标准化系统,实现一人管理多台设备,有效置换柜面人力资源,通过弹性工作制兼顾营销拓展和柜面服务。3.实现目标:结合网点人员和智能设备,为客户提供高科技含量的金融服务,将传统操作型业务办理模式转变为融合式业务办理模式,充分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增加客户体验感,带动网点人员结构调整和人均产能提升。
大力开展网点“软转型”,不断提高网点经营质效
网点转型是一项由外到内的深刻变革,在做好网点硬件转型的同时,也要做好网点的软件转型,以服务客户为中心,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以推进业务全面发展为根本,不断丰富各类金融产品供给;以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为着力点,开展劳动组合和精细化考核;以加强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更好发挥营业网点在销售金融产品、维护客户关系、提高行业形象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简化业务流程,丰富各类产品供给
一是在防范风险的前期下,大力推进业务办理流程电子化和无纸化,借助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改进现有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特别是各种耗时耗力的代缴业务,如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业务,惠民资金业务,要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简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间,缓解客户排队等候时间长等突出问题;二是加大超级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的布放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力度,提高电子机具的替代率,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解放柜员;三是柜员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后,营销业务得有抓手,但是目前业务产品单一是农信社的最大短板,所以省联社和基层行社要上下联动,加大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力度,补齐短板,丰富各类产品供给,为一线员工营销业务提供有力抓手;四是尽快开发个人客户管理系统,依据客户职业、收入、资产、金融需求、投资偏好等维度细分客户群体,实现客户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方便一线员工营销客户。
(二)优化劳动组合,扩大营销人员队伍
一是通过实施人力资源改革和对网点进行功能分区、业务分流、服务分层,把机关冗员和网点高柜人员减下来,充实到网点担任大堂经理、营销经理及低柜柜员;二是打破原有轮班制度,推进弹性工作制。通过认真分析业务量变化情况,探索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业务变化规律,采取临时性增加或减少高、低柜人员数量,合理调整网点人力资源;三是在没有配备专职大堂经理的网点,可视业务忙闲情况,确定由网点负责人、营销经理或低柜柜员承担大堂经理职责,努力实现“一人多能、一岗多责”;四是组建专(兼)职营销队伍,整合网点因业务转型及信贷审批体制改革产生的冗余人员,变“坐商”为“行商”,大力开展存贷款产品、电子银行产品、中间业务产品、信用卡产品等业务的外拓营销,有效扩大网点的辐射区域。
(三)开展精细化考核,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
改革现有的绩效管理模式,尽快上线新一代员工考核系统,打破“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一是实施计价工资。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设立合理的计价模式,实现员工每办一笔业务都可以准确计价,按日通报业务办理情况,按月排名,按季兑现计价工资,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二是不同岗位实施不同考核制度,根据主任(行长)、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会计(运营主管)的岗位职责不同,设置不同量化指标,建立不同考核制度;三是同一岗位推行等级考核制度,如将所有柜员划分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绩效考核指标,同时每年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对柜员等级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充分考虑综合型、社区型、便民(三农)型、特色型网点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考核,同一类型网点内部划分不同级别,对于级别较高的网点,总行(联社)要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单点考核机制,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盈亏意识,最大限度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五是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奖金分配、薪酬调整、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努力营造争先赶超的良好氛围,打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队伍。
(四)强化服务管理,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柜面服务管理,引导广大员工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开展文明窗口创建工作,以倡导文明、用心服务为重点,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塑造文明窗口,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成立服务考评小组,制定相关考核方案,采取以内部监测、外部机构评分、投诉处理应用等多维度的营业网点服务考核方法,定期召开服务通报会议,将结果运用到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中,促进网点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三是建立全方位、常态化的网点服务检查工作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和“神秘人”检查制度,对网点业务经营和服务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和评估,实施网点星级管理,建设规范化服务样板网点,发挥示范效应。
作者:石海龙 汪明明
- 上一篇: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民收入的影响
- 下一篇:上半年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