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研究3篇

时间:2022-05-04 02:31:02

导语: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特征

(一)隐蔽性

因为金融风暴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引发一定的金融危机,但是没有金融危机并不说明就不存在金融风暴,金融活动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最初就为金融风暴埋下了隐患,当前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当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所以说,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所遇到的金融风险也在进一步增加,要是不能对其进行积极的控制,就会引发大的金融风险。

(二)客观性

农村金融风险主要是存在于金融活动中,当前还不存在没有风险的金融活动。所以说,当前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本身所存在的金融风险具有比较明显的客观性。金融活动的主体主要就是通过多种组合的方式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散,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将风险彻底消除,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主义自身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有限理性。我国农村还比较落后,农村经济主体还没有完善和健全的法规知识,相应的道德观念也比较落后,一旦有机会主义出现,农村的经济主体就会使用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对私利进行谋取,另外,因为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中还存有信息不够对称的现象,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有不完善的可能性,甚至还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会导致农村金融风险的出现。

(三)相关性

当前信息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小型机构的金融风险也与这一背景有密切的关联,就算是经济活动相同,如果经济的主体不同的话,也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金融风险,在不一样的经济环境下,就算是相同的金融互动也会出现不一样的金融风险的结果,这样就会使得金融风险在防范以及控制方面会越来越困难,所以说,在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所遇到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注重考虑金融机构自身的实际状况,同时还应当顾及其他经济主体的相关行为。

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有限理性

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所遇到的金融风险来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与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有限理性。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期的时候,相关的投资者就会有更广的投资渠道以及投资的机会,相应的也就会有更强的信心,这样就会对风险不够重视,增强投资的比重,时间一长就会有较多的银行信贷,尤其是一些不良的信贷,这些往往就会使得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流动性大大降低,要是这样的一个时期得到拓展就会使得整个农村市场出现投机泡沫,尤其是在投机疯狂的时期,就算是市场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但是在个别的投资产不断涌入的时候,也会将整个农村市场推行有限的理性。

(二)农村金融市场自身具有脆弱性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具有有限理性,这样就会使得投资者往往会使用错误的判断来解释一些现有的客观性的现象,要是整个市场的环境发生的了相应的变化,投资者在观望,尤其是一些新的投资者迈入新的领域的时候,因为市场竞争不断增强,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就会使得在该行业或者是在该领域中的投资收益会有所下降,这样就会使得原有的投资者改变已有的投资计划,在投资的周期上更加倾向于短期的投机行为。

(三)农村的金融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征

当前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一些贷款人为了能够得到相应的贷款会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加以隐瞒,另外,农村的金融机构往往只会依据农村市场的平均利率对借款人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样的一种定价的方式很难真正反映出当前借款人自身的实际状况,最后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使得整个农村金融市场上留下来的都是高风险的借款人,这部分人在得到借款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应对金融机构的高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把资金投在那些具有高收益的项目上,但是这样的项目往往会有较高的风险,这样就会使得我国农村小型进行机构所遇到的风险指数大大提升。

三、加强和完善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法规制度

我国在金融法规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还不够完善,同时一些制度还在进一步完善以及发展的初步阶段,一些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的法规和法律所采用的主要还是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方式,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相关法规和法律还比较欠缺,甚至是空白的,在法规的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于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步伐,所以说,因为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不健全,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监管力度的缺少使得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会比较多,这样的风险同时也很难得到根除,所以说,我国应当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制定和明确,同时要进一步明晰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整这个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对于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来说,相应的职工应当有比较强的风险防范的意识,相应的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对风险内部控制的制度进行巩固以及完善,从而为整个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在对机构设置的组件上,我国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当对自身的权限和职责进行合理以及科学的划分,同时还应当依照相关的制度建立起安全的预警系统,使得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每一级人员都应当对机构的监管状态有所了解,另外还应当建立起权利的监督和控制制度,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从而使得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的金融安全系统

对于我国农村的小型金融机构来说,其安全系统主要是包括相关的市场准入方面的管理、预警制度安排以及经营管理,最后存款保险制度、贷款人制度等旧主安排,关闭以及重组等退出政策安排,同时还应当包括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的防范以及相关的救助方式。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农村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这样会使得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所具有的传递效应也在进一步的扩大,这样就会对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所以说,我国的地方政府要是只依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话很难真正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不会真正防止金融风险从其他地区蔓延到本地,所以说,要是一个地方出现了农村金融风险层面的问题,我国农村应当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良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有相当的问题,面临多重风险,只有对这些风险加以分析,创新风险监管的策略和途径,才能真正降低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指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本文作者:林明绅工作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农村金融风险成因我国农村金融状况

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笔者将对其做详细分析。

(一)宏观因素第一,农业生产特点。农村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其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农业生产的固定资产及基础设施常常损坏严重,农业出现大规模减产或者绝收,农业机农民产业化投入就可能化为乌有,甚至连生产成本都收不回来,极有可能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所以与农业有关的各种风险都可能迁移到农村金融上。第二,信息滞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漫长的特点,并且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弹性较小,而市场形势则瞬息万变。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市场需求量会发生很大变化,与之相关联的农产品价格也会出现很大波动,买卖难易程度也会交替出现。所以,农产品需求量的不稳定性提高了农业企业及农户的收入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对先进信息的敏感度。在农村这一特殊环境中,如果农业企业及农民不能精准了解市场需求状况的话,即使农产品产量很高,也不一定就有好的收成,甚至有些企业或者农民在丰收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亏损。由于农业市场变数较大,所以农业企业及农民的收益缺乏一定的稳定性,银行贷款出现违约事件的几率也较高,这就使农村金融运营中存在较大的不安全性。

(二)微观因素第一,资本金不充足。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其资本风险是因资金储备过少而缺乏风险承担能力、负债及存款偿还能力,造成了农村金融安全性较低,极易出现安全风险。资本金是农村金融机构能运营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具有无需偿还及承担风险的特性,如果资金全部来源于资本金的话,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就完全由金融机构自身承担;如果资金中负债与资本金分别占一半的话,那么则由存款人及金融机构各承担50%的金融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的中介,势必要借助向大众负债的形式进行融资经营,所以农村的金融机构所拥有的资本金情况对其经营风险有重大影响,资本金足量的话,在发生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就可用资本金偿还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而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信用社中,存在很多呆坏账,极大地侵蚀了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再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比重过小,使其在经营中存在很大风险。第二,贷款制度不完善。因贷款制度在执行中存在偏差造成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贷款审批制度没有很好落实。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审批制度,对基层领导的约束不够有力,调查发现挪用贷款情况普遍,并且挪用事件在早期很难被发现。②不能准确评估农户信用等级。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申请贷款农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时,多采用走访形式,这就使得调查人员获取的信息具有很大片面性,并具有很多的人情成本,造成提携诚信度低下的用户被调查为高信用等级,这就给回收贷款增加了很大难度。③农村金融机构之间没有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使得多头冒名的不良贷款创造了机会。

二、有效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笔者探究了几种应对措施,供各位研究者参考。第一,提高资本金比重。因为资本金比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有很大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应提高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力争从根本上降低其风险性。解除并正视农村金融发展历史中遗留的包袱。比如,农村信用上中绝大多数不良资产,都来源于农村合作基金会及中国农业银行等,并且,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不畅的很大原因,也是不良资产比重过大引起的。所以,提高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就可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改革的核心是明确界定农村金融机构的所有权,创新管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出现的几率。第二,完善农村金融安全体系。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其必须建立以风险与收益衡量为核心标准、转化风险与防范风险有机结合的管理制度,构建内部风险预警制度,适时跟踪贷款人的改制及经营情况,依据监测情况,尽早发现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防范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政府应组织农村金融监管机构与税务、工商等机构对逃避债务的用户及企业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信用与金融秩序。第三,加强风险监管意识。风险管理意识,是提高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所以,应积极构建与农村金融机构有关的各个员工、岗位、部门的激励及风险考核机制,使各个方面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管控制度化、规范化。风险预警机制包含:收集、分析、整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资料,使监管机构能随时借助信息系统评估与监测农村金融风险,力争提早发现潜在风险,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第四,创新风险与信用管理理念。农村金融管理机构借助各种宣传或培训平台,提高对农民信用理念及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以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与信用度。加强对金融机构员工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并将风险管理内容当成金融机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力争把风险管理理念内化为员工的工作习惯与自觉行动力,争取每个员工都能为金融评估环节及风险监测做出最大贡献。

总之,由于农村金融业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其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也有着特殊的成因。为切实降低农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必须全面分析对风险成因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使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及农业发展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本文作者:高清涛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第三篇

一、四川革命老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

四川革命老区主要指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四川境内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主要包括川东游击革命根据地、蓬溪革命根据地、虎(城)南(岳)大(树)游击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古(蔺)叙(永)游击革命根据地、广(元)绵(阳)革命根据地、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川康革命根据地、康巴革命根据地等地区。四川革命老区面积共19.1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48.5万平方公里的38.5%;四川革命老区约有2500多万人口,约占全身8750万人口的28.57%。由于基础薄弱、环境恶化、思想保守等种种原因造成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存在诸多问题。经调研,四川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整体较低,与其他地区相对差距在扩大,产业机构层次较低。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仅成都、攀枝花、德阳、绵阳、乐山5个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而南充、雅安、达州、广元、广安、阿坝、巴中、凉山、甘孜等革命老区最多的市州则排名垫底,该区域地处川西与川东北两地,地形多位丘陵和山区,集中连片;占地面积宽广,交通发展状况严重落后,能源、矿产资源缺乏,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低,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大而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大;第二产业小而不优,工业化水平低,规模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第三产业弱而不足,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兴行业发展滞后。这些市州经济金融总量仍然较小,人均水平低,比如巴中市201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8.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2.5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8.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837.3亿元,现金支出1834.7亿元。达州市2012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17.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51.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1.9亿元。

二、金融支持四川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实际困难

四川革命老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离不开财政金融的支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投资和资本集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资金供给不足是制约革命老区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资金不足导致四川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而经济发展缓慢又加剧了四川革命老区资金缺乏;而资金缺乏又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革命老区由此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要打破这种循环,必须要有外部资金注入来打破这种均衡,引导四川革命老区摆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尽管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以往更多的是依靠财政资金的“输血”投入,而“造血”机制缺乏,尤其是金融对四川革命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供给不足,财政金融杠杆的功能缺失,四川革命老区跨越式方式面临困难。

1.农村资金城市化,造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紧张

由于四川革命老区地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程度远低于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乐山等地区,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四川革命老区的产业结构层次低,在老区农村大部分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大都以种植业、养殖业、农户产品初加工和个体运输业为主,大企业、大项目缺乏,没有形成资金洼地,资金外流现象突出。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金融天生具有嫌贫爱富的本性。四川革命老区的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本应通过贷款的方式资助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但由于没有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持,流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的地区,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老区资金外流的“抽水机”,导致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老区的需要贷款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而发展空间狭窄,得不到快速发展。

2.金融机构单一化,导致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缺位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向大企业、大城市集中,大量商业银行网点从四川革命老区这些欠发达地区撤出,县域及乡镇网点收缩,从而导致四川革命老区县域“金融抑制”现象普遍,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同业竞争不充分,金融创新能力弱,金融服务态度差。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从经营理念、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都难以为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服务理念不到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没有真正树立为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服务,促进老区跨越发展的意识,业务经营趋利化,资金转移城市化现象比较突出,对老区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弱,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不仅没有实行优惠利率,而是“一浮到顶”,影响了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积极性,影响了老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二是金融创新能力弱。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没有针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但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对老区企业、农户贷款的资本金、抵押物和资产规模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导致贷款难;且授信额度偏小,期限过短,不能满足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大户的资金需求。三是金融服务态度差。一些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依然信奉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习俗,对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缺乏有力支撑;有的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上吃拿卡要,甚至按照贷款的一定额度索要回扣,严重影响金融服务质量,制约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

3.金融创新约束化,导致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产品单一

在四川革命老区的金融创新能力不强,金融服务品种少,信息化程度低。城市中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老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产品还主要是存贷款和一般的汇兑,业务处理手段落后,多数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交易多以现金方式进行,网上银行、自动柜员机、代收代付、个人理财等银行服务产品少之又少,一些适应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更无从谈起。由于缺乏抵押担保的有效载体,四川革命老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水利和良田改造等基础设施等大额中长期信贷投入难以得到金融信贷支持。据调查,四川革命老区跨省、市结算汇兑功能不完备的乡镇比例超过75%,县、乡镇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不到经济发达地区的70%。四川革命老区金融产品需求多样化与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单一化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金融结算渠道不畅已经严重影响了种植、养殖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对外拓展业务,延缓了四川革命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影响了四川革命老区跨越发展,使其在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中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4.信用环境不理想,导致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生态恶化

四川革命老区金融生态令人堪忧。一是信息不对称,存在严重违约风险。种植、养殖户和农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的原始资金都是靠农村信用社贷款解决。但这些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很难准确把握借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隐藏诸多违约风险,老区企业欠贷严重,甚至乡镇乡村集体拖欠,乡村两级组织的债权的保全和回收困难,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二是老区企业和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存在严重道德风险。老区信用文化建设滞后,一些借款人缺乏金融信用观念,甚至将具有偿还性特征的小额信用贷款看成无偿性的财政拨款、救济款或者赈灾款,一旦借到就不想返还。三是司法部门执法不严,金融法治环境需要加强。由于四川革命老区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保险参保少、规模小、理赔难。同时地方司法部门执法不严,不配合金融机构落实债务追缴,金融诉讼案件执行困难“,赢了官司赔了钱”的现象时有发生。金融法治环境建设急待加强,需要在金融知识的普和诚信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

三、金融支持四川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四川革命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金融支持的实际困难,应该坚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思路,创新金融支持路径,多方努力,服务四川革命老区跨越发展。

1.充分利用财政杠杆,建立正向激励的金融扶持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的经营必须以安全效益为首要的原则。而革命老区地处山区,交通不变,企业规模不大,借款人属于高风险群体,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小,经营风险高,金融机构在没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推出革命老区的行为,是市场的自发选择。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暂时失灵,无法为老区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时,政府应当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革命老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对老区发展的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的属性,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起到必要的引导、协调和推动作用。一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金融资源少的地区实行定量财政补贴,以维持这些地区金融机构的基本生存。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金融业务无法维持金融机构的基本生存,比如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就有742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有许多信用社名存实亡,民间借贷、寺庙贷款盛行”。政府应该对这些地区的现设的金融机构按照员工数量给予定量费用补贴,激励他们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建立普惠制的税收制度,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向老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投放贷款,给予资金支持,对有助于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种植、养殖大户等减征营业税、免征所得税,引导其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三是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各级财政充分运用税收优惠、风险补偿、担保、贴息低息等方式替金融机构分担部分风险,支持其发展,发挥这类小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助推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四是努力争取上级财政给予老区特色生态农业、红色生态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培育、壮大产业规模。

2.创新金融工作机制,建立跨越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通过金融创新,提供适合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服务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一是通过金融体制创新,逐渐形成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基础、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地方金融为主体、以民间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革命老区金融服务体制,填补金融机构单一、服务缺位的弊端。二是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形成相对完善的老区资金回流和投入的激励制度,使老区欠发达地区资金回流老区,引导发达地区资金投向老区,服务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缓减老区建设资金紧张的困难。三是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逐渐形成以存贷汇为基础,积极推进银行、保险、证券之间的合作,积极推行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质押、红色旅游景点经营收益权质押、林权与茶果用地经营使用权抵押、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押、采矿权抵押、在建工程抵押等,推动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完全市场化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互助性担保组织等多种担保方式,有效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促进积极金融对接,满足老区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四是金融业务创新,积极开办进城务工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贷款等新业务、支持农村富于劳动力的转移。五是积极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推广包括银行卡、电子票据、电子支付方式等新的金融工具,改进老区金融支付手段建设,满足老区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服务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

3.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绿色安全的金融生态体系

革命老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因此,必须通过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企业等多方联动的机制,逐渐优化老区金融生态环境,促使老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以此为老区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一是政府加大财政对金融的扶持,逐步建立起金融贷款的保险机制,缓解金融风险。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氛围,对诚信业主实施优惠措施,对信用记录不佳者严格贷款条件和贷款额度限制,预防道德风险。三是实施中小型企业信用培育计划,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信息公开,帮助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条件。五是进一步改善金融法制环境,加强与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严惩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行为维护老区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全面优化金融司法环境,维护绿色安全的金融生态。

本文作者:蒋家胜肖兆飞张瑞芳工作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