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多元化革新思索

时间:2022-08-25 03:01:12

导语:金融多元化革新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金融多元化革新思索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我国的城乡金融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同时,我国经济改革非均衡性的特点,使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非常大,除了东中西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还包括同一区域内不同省、市、自治区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上的巨大差异。从图1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三类区域农村金融的相关比率(即FIR)从总体上逐步上升,而2005年有所下降,但从总体上都在2.0000以上,这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与深化大幅度改善。相关数据与全国金融相关比率差距还很大,这说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仍普遍存在(2008年全国金融相关比率为2.77)。从图1中还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农村金融相关比率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关数据差距也很大。在发达地区,FIR值普遍在3.0000以上的水平,这与全国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水平比较相近,但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相关比率的数据来看,则大部分年份都低于全国农村金融的相关比率。从相关数据的增长情况来看,不发达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增长最为迅速,FIR值大幅度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几年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额的大幅增加造成的。从均值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比不发达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低,这显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主要是因为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速度比工业发展速度缓慢,而不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较工业好的原因。

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较少,覆盖程度也很低。据数据显示(《农村金融服务地图集》中国银监会):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最高的省市是重庆和四川,最低的是青海和西藏。两个自治区平均每个县的金融机构网点只有18.96个,每个乡镇平均只有1.58个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每80个行政村才有一个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撤并仍在继续。金融机构网点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从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业务的种类来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存贷款、汇兑等基本业务上,比较单一,一些新型业务如涉农保险业务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并不普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与该地区农民高涨的保险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对金融知识、金融法规、致富信息、市场动态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介绍和普及开展得也非常不够。

在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户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了和西部不发达地区不同的特点。在广大的发达地区还出现了许多如“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农户循环信用授信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明星示范户贷款等新的贷款类型,这些新的贷款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农业发达地区的农户增收致富。就农户对金融的需求来看,农业发达地区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呈现出和其他地区不同的需求特征。首先是贷款主体由传统的种养户向规模种养户、家庭工商户和农产品贩销户等转变。其次是贷款用途的多样化。再次,相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农业发达地区农户的借贷金额也比较大,有些甚至达到百万元以上。最后,购买汽车和住房等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在农业发达地区呈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从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网点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从地区上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城乡差异上则主要分布在城市,出现了城乡失衡、区域失衡的现象。对于广大的不发达农村地区来说,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较小,而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则相对较大,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也比较充分、完善。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金融商品供给中,农业发展银行不与个体农户直接发生信贷业务关系。农业银行则将设置在乡镇及以下的大量分支机构撤销、合并。总之,我国目前农村中金融供给主体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严重的失衡现象,在广大的农业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商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户和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只能通过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供给来提供。

二、我国农村金融多元化改革的对策

(一)适合发达地区农村的金融发展模式

1、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由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地区可能会涌入大量资本,农村农户手中就会有大量闲散资金,如何规范、合理使用资本就成为重点问题。政府应根据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制定优惠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户将手中大量的闲余资本投入到真正需要资本的项目上,这样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农户贷款覆盖率。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质量以及涉农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成本。各地区应继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活动,努力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就涉农金融机构而言,应将借贷农户的信用情况及时登录在个人征信系统中,对失信农户加大贷款利息偿还额度,缩短偿还年限,对守信农户可以逐步形成新的信用贷款模式,塑造“守信者光荣、失信者可耻”的氛围。

3、注重解决农村农户大额贷款担保抵押物缺失的问题。以政府为基础,民间借贷机构为依托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有助于缓解农村农户担保难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对农村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工商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政策,在以无发票动产作为抵押担保物品设定价格时,应该允许农村个体户以评估入账的价格进行登记,以有效解决其抵押难的问题;农业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行业,应加强农户的投保力度,建立新型的农贷保险机制,为农户取得贷款提供保障;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证和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物的情况,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贷款方式。

4、金融机构以农村市场为中心,明确社会责任,提高农户贷款的金融服务。一是应简化农户贷款的手续,扩大一次授信、多次使用、随借随还的“柜贷通”业务的覆盖面,方便农户获得贷款。积极开展传统的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大力扶持经济困难的农户,确保随借随还、循环使用。二是改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引导和组织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社会信誉的农户成立农村合作组织,来代替农户联保小组,农村合作组织中的农户可以在其他社员集体担保下申请贷款。与农户联保小组担保贷款相比,农村金融合作组织成员担保贷款的风险较低。由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社会信誉、以共同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农户组成农村合作组织,成员之间信任度较高,每个成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很少出现欠贷不还的情况。三是针对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周期长的种养大户,金融机构要及时调整借贷额度和借贷期限,适应农村扩大再生产。四是着眼与农户制定合理的利率。

5、针对信贷人员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积极调动信贷人员发放农村贷款。一改善信贷激励机制,从不同角度对信贷人员进行多重考核,比如户数、增量、收息额、资产质量、吸存额等,可以适当加大涉及农户贷款增量的权重,将信贷人员的借贷业绩直接与其收入挂钩;二加大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农村信贷人员队伍,有助于农户贷款营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新时期农贷的需要相适应;三改进农户贷款的责任追究制度,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贷款无法及时偿还的要根据事实、区别对待,以便消除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

6、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促进农村的消费。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扩大。各金融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创新金融工具,充分开发农村消费信贷的潜力,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府政策相结合,改变农村消费信贷方式,增加消费信贷额的灵活性,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大农村金融宣传力度,开展金融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增大农村消费的需求。

(二)适合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金融发展模式

1、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方式改善。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户分布的特点是高度分散,对于金融机构网点的分布应该依据成本控制原则,通过采用ATM机、银行结算系统等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户,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和农业保险业务,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加大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的力度,以解决该地区农村金融抑制的问题。还应该加强对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进行合理的规范,以适应发展现代化农村金融市场的要求。

2、改革正规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找准农村市场定位,可以利用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资金,开辟农村资金的来源,此外,农业发展银行要扩大贷款覆盖面,改变服务方式。由于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撤资,农村信用社逐渐具有垄断地位,要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引进股份制模式。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及时总结农村信用社规范的发展经验,依照合作金融的原则建造真正的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股份制银行和股份制合作信用社的治理机制,完善二级法人制度,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以农业银行为主体,因此要加强其主导地位,强化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的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和生产市场的影响力,农业银行应发挥地理优势,坚守农村阵地。农业银行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找机遇,迎接挑战,处理好与农信社的关系,两者应合理分配,共同服务于农业农村,支持“三农”发展,为农村金融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3、要逐渐加大政府的财政补贴,积极扶持政策性金融发展。政府的补贴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低利率政策逐步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缓解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逐渐放宽对各种金融机构进入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鼓励民间借贷公司、乡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