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制革新
时间:2022-08-25 02:42:53
导语:农村金融体制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适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大量的分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农村金融的特点是:交易规模小、次数频繁、缺少担保品和抵押品,难以获得征信信息,金融服务简便、灵活、及时,交易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风险高,收益又比较低。
一、农村金融发展运行概况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出很多改革措施,积极扶持农村金融,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比如通过完善金融体系,进行农村金融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免除农业税,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农业生产中的申请贷款所付的利息也进行了财政贴息,减轻了农业生产者的利息负担;对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给予支持。财政部还了《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对农村金融机构减免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措施,鼓励农村金融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对经营这些业务的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收入减免营业税,进一步放宽政策,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各类金融机构也积极配合,但是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金融供不应求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目前农村居民、微小型企业,养殖专业户获得金融服务仍比较困难,他们需要的资金额度相对城镇各类贷款单笔额度不高,总量多,缺少担保品。究其原因,已有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大银行贷款发放审批比较严格,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的各项业务在县域以下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不具备优势,其业务活动往往没办法适应小农经济、微型企业,也无法解决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高风险和巨额成本等问题。中国有很多的大银行,但真正贴近基层的中小金融机构却非常少,特别是根植于农村的微型金融组织是少之又少;对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了解甚少。
(二)农村金融资金严重外流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两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但是支持形式比较单一、规模偏小,两大农村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化经营的考量,将信贷资金投向城市,造成农村资金的严重外流。以广西为例,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65.11亿元,其中在农村地区存款4648.95亿元,占39.85%;各项贷款余额9186.07亿元,其中在农村地区贷款2913.69亿元,占28.62%。从广西存贷款的区域结构观察,农村金融资源严重分流,资金流向非农领域现象普遍。
(三)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作用未真正发挥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2006年试点以来,目前已在全国各省份普遍建立,但是在服务县域经济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定位不清,重企业轻农户;吸储难,竞争力不足;放贷风险高,银行经营成本高,赢利能力差,宣传力度不够。
(四)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空间有限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受到层层限制,只发放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不稳定,发放贷款额度受到限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缺乏金融监管,准入门槛过低,不利于风险控制,种种因素使这两类新型金融机构很难成为促进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五)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匮乏在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具有深厚金融理论基础和精通银行实务的专业人才,更缺少既熟悉传统金融业务,又熟悉投资和风险管理等现代银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农村金融创新的理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较低的层面。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制约金融创新能力。
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对策研究
(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首先,加强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组织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其他小型金融组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建立营业网点。其次,完善政策性金融组织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功能,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充实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金,给予优惠的税收和利率政策;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和覆盖面,加大政策性银行的专门立法力度,全面规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再次,发挥合作金融组织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最后,建立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激励机制,坚持以商业性运作为主的方针,对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农村金融业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二)推动利率市场化首当其冲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机构创新的难点和重点。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存贷款利差,鼓励银行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理顺优化资金配置的价格机制,促进银行加快转型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是银行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唯一出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包括农商行、农合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居垄断支配地位。但由于竞争主体的缺失,难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部分农村信用社依然沿用原有理念运用传统模式开展业务。所谓创新产品大同小异,产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替代性,换汤不换药,金融创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体现和发挥。
(三)鼓励民间资本入股农村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近期,银监会表示允许民间资本100%控股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筹集资金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优化资源配置。
(四)规范管理与风险控制(1)完善立法工作,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有效监管,尽快制定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2)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入存款保险制度的试点范围,建立金融安全网。(3)鼓励广大农户积极投保农业保险,优化担保措施。
(五)推进各类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金融机构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国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才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近期具体来讲,迫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比较完善的人才基础。
1.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首先是个企业,其次是个特殊的企业,因此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的管理人才是具有深厚金融理论功底并且了解中国实情,而且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目前最合适的培养渠道就是选择这些具有银行业丰富工作经验,熟悉金融机构各个领域运用的人才,这部分人最好具有同时在高校或者相关研究机构从业经验的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避免纸上谈兵。
2.农村金融机构研发队伍的培养现代金融是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金融业还是一个知识、信息技术高度密集和快速更新的行业,复杂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创新已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最关键要素。金融微观主体需要全方位运用最前沿的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需要建立成熟的产品设计研究、市场开发研究、资本运营研究、公司制度研究、战略决策研究、企业形象和文化研究、公共关系研究等全方位的创新体系。毋庸置疑,这个创新机制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正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
3.农村金融机构营销队伍的建设金融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除了要不断创新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大力推广,让各类资金供求者熟悉并运用。笔者通过调研广西各县域以下的农村金融机构,了解到需要大批拥有精干高效的营销专业人才。结合广西实际,认为这批营销人才的来源渠道有以下几方面:聘请其他各行业中优秀的营销人才,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金融新产品和服务的培训;可以在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挖掘一批具有推销潜能的人才;可以在高职院校中订单式地培养适合县域金融机构要求的掌握金融基本理论的营销人才。
- 上一篇:金融革新与普惠发展
- 下一篇:外国金融监管革新趋向及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