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22 04:27:10

导语:金融学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金融学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一、引言

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来看,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界共识,但尚缺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在金融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制度,并提出通过金融实验、实习基地实习和模拟交易大赛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于凤琴,2009)。利用金融实验教学平台,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倡导独立思考,加强技能训练,强化技能考核,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李琼,2008),尤其,应推广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张奇,2012)。诚然,实践性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内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并非引入实践性教学就能完全实现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充分理解金融业发展形势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其拓展途径基础上,针对金融学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一般问题,有效构建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完善金融学创新能力培养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这是金融教育界正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

根据金融业发展形势及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时代特征,可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意识、知识积累、市场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等六个组成部分(图1)。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的动力,创新实践促成创新成果的最终形成,创新成果对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亦有正强化的作用,通过竞争交流、指导评价和激励转化等方式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正反馈回路特征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图2)。值得指出的是,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平台及配套支持系统,该体系的完善程度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动机,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属于非智力素质范畴,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一种积极的人格形式,也是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及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驱动力。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不在于思想教育的塑造和磨炼,而是激发和释放,因此,提供一个群体性参与的平台,通过创新论坛、创新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可释放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知识积累

知识积累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具备良好的知识积累基础,才能准确把握金融形势,发现金融新问题和新需求,进而驱动创新思维及行动,获取创新效果。知识积累并非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圆满实现,尚需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以固化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实践认知和分析操作能力。因而,要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平台,让学生接受金融经济发展最新资讯,深入实践领域调研学习、观察实践,加强知识积累,为创新行为及其效果的取得奠定良好基础。

(三)市场意识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的产生和满足,市场意识正是强调对市场需求的重视。市场意识越强,则创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强,创新成果更易于形成,因此,市场意识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不太可能形成高新技术并产业化,但可以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方案设计中开展创新,并通过市场化服务社会经济。因此,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市场意识的培养应该提供一定的成果转化平台和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

(四)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风格和取向,通常表现为富于想象,敢于尝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在应用中得到提高。同时,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提供强有力的教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制定多个金融问题解决方案。

(五)学习能力

知识积累是一种存量,增加存量则依赖于学习能力。快速汲取新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稳固,这对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而言尤其重要,因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于让学生接触到日常课堂学习接触不到的很多新知识、新现象、新问题,有力带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深入领会金融业发展实际,迅速把握金融现实问题并研究解决之策。

(六)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也即组织协调,指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协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交际及沟通技巧。通过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可在群体性参与过程中培养观察力,积累相应的经验知识,个人对外的沟通或团队的内部协作切实增强协调能力。

三、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难点

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作为支撑,而这个支持体系的不完善及其与金融业发展趋势的脱节成了有待克服的障碍和难点。

(一)教育观念转变滞后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于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美国教育界目标。创新不但成为国外大学发展的潮流,更是大学评价的重点之一。国内于上世纪末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教育观念转变滞后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能力提升遇到很大的障碍。首先,各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程度不一,且适合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课程较少,创新能力培养仍然薄弱。其次,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难以将创新作为考评学生成绩的重要内容。最后,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将金融业演进的最新动向及时传递给学生,也难以让学生取得主动地位,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金融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水平不高

金融学实验实训的项目和内容因为总学分数的限制,通常只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保险实务模拟、财务报表分析等。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软件系统不及时更新则不能反映银行新业务,实训效果更差。保险实务模拟亦然。证券、外汇、期货的投资交易模拟一般可借助免费的网络平台进行,但也局限于进行分析和模拟交易。综观现有的金融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状况,不难发现,其建设水平远远不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层次,既不能反映金融混业经营的复杂形势,也不能展示金融产品的创新成果,更没有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因而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能力培养中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动性较弱

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但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大的局限。现代金融业与科技融合加速,学校相关素质拓展活动只能望其项背;现代金融业国际化、混业化和规模化使其经营复杂度颇高,校企合作的空间较为狭小,不利于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深入金融企业并参与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金融企业政策准入门槛高,资金需求规模大,创新成果和创业方案难以获得创业激励基金的有效帮助,更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金融需求通常因为风险和收益的顾虑而诉诸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培养也难以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获得推动。

(四)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方式不够丰富

金融学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缺陷。现代金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的掌控能力不强,围绕金融产品创新的素质拓展活动无从开展,创造性思维无从发挥。金融相关的创业计划竞赛通常和其他应用学科混杂,成为创新能力全面有效培养的制约;金融理财竞赛常限于理财方案设计或模拟投资竞赛,创新的空间较小。金融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等活动也不能切实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综上,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方式不能充分营造创新氛围,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其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发挥作用程度也较低。

(五)师资支持力量尚待加强

良好的师资团队可以给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引导,但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独立于第一课堂,难以找到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培养中,创新教育进修培训则成为易受忽略的方面,因此,教师创新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上并无通畅渠道。在引进金融企业和管理机构相关人员、高校学者进行讲座培训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常找不到合适人选,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此外,师资力量不足通常引发对学生指导的力度不够,造成学生的群体参与度下降,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差别指导,对于原本就存在显著个体差异的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状况而言尤为不利。

四、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能力教育导向

虽然教育法已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等教育理念须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应以创新教育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遵循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强化:其一,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的学分比重;其二,尊重创新,发展创新,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三,加大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及其支持平台建设投入,结合金融业新形势创新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二)升级金融实验实训平台,保持创新教育硬件先进性

现有实验实训项目中,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和保险实务模拟等内容模块紧贴行业发展实际,如果没有良好硬环境支持,则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大制约。以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为例,应选取实力较强、服务优越的软件供货商,要求对银行业务管理系统具有高仿真模拟,并经常性更新,开发创新模块供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与思维。证券、外汇、期货等实验实训环节应该多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引入相应实践教学软件系统,鼓励学生从金融工程的视角深入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定价方案。

(三)推进学校和企业、社会协作,协同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如果单凭学校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进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投入消耗大,不能实现对金融业真实全面的模拟,也不能跟进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大学校和企业、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尤为重要。首先,应争取和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企业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应根据金融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的要求,开辟金融企业和管理机构等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学习打开通道。再次,应该鼓励金融学专业教师对外开展咨询等服务,推动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创新学习。最后,定期组织学生义务开展理财咨询活动,让学生接触第一手资料并创新进行理财方案设计。

(四)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形式,推动创新教育手段多元化

金融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比工商管理和其他财经类专业形式相对单一,故应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形式。首先,根据学科交叉特点,联合信息管理、计算机、统计学等专业开展金融工程素质拓展活动,克服金融学专业不能单独完成的缺陷。其次,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加创新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锻炼创新能力。再次,定期开展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活动,围绕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又次,在创业计划和理财计划大赛中强化激励,引入创业基金,加强成果的市场化。然后,加强暑期“三下乡”、学生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增加学生和社会的接触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调查研究。最后,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学分的数量,适当缩减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的学分数,改善创新能力培养考核方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教育水平

良好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要有良好的学识水平,掌握金融学科动态和金融行业新形势,还要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应鼓励教师从第一课堂中解放出来,贯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自觉实施创新教育。其次,要推出专门的金融学创新型师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术科研能力,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需要。再次,应对教师从事创新教育及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适当激励,提高教师参与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指导的积极性。最后,加大“引进来”的力度,邀请金融业界、政府管理界和学术界的专家、领导和学者到校讲座指导,提升本校教师综合素质,也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设讲座或进行指导,使他们成为本校创新师资队伍的有效补充。

作者:陈修谦1袁洁2工作单位:1.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广西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