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研究

时间:2022-07-06 03:43:21

导语: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研究

一场经济危机让很多人对资产证券化开始望而却步,任何一项经济行为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我们面临这种大的趋势下要做的不仅仅是要找出一条可以有益于金融市场发展的解决之道。所以我们主要来谈倒买倒卖运作模式、资产支持的证券流动性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复杂性。

1对金融市场系统风险及资产证券化的理解

当系统风险这个字眼开始慢慢的进入人们的世界,原则上是有个模糊的概念,但具体能够指向哪些领域或是哪些问题,暂无定论。顾名思义,系统应该是一个具有辐射性的定义,是因某个人的失职这里可以说是违约(据美商品期货交易会),而会牵扯其他人利益。这种牵连的关系是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所致,且并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据美国学者所言,这种系统风险是出于一种不正常性的金融市场活动,恰恰就是因为这些不正常不能通过正常的分解模式来化解风险,所以才称之为系统。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解当今也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归纳中得出两个方面:其一,证券化是市场用来转移资产信用风险的一种结构化产品,它与其他风险转移产品的重要区别在于,用于偿付投资人本息的基础资产被打包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其二,从市场博弈方面看,证券化的实质是发起人、信用增级、评级机构、券商、投资人等交易参与人,有效利用与基础资产未来表现预期(风险预期)相关的信息,参与同一市场链博弈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金融市场系统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的关联性

2.1运行于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倒买卖行为是对立的问题根源之所在,同时能够引发系统风险的是其运行的发生方式。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早期,一般来说是处于政府管制占多部分的状态,贷款的发放还上能保证有条不紊,随着政府的逐渐总开管制,允许私人办理相关业务,致使慢慢的变得失调。由于是在鼓励私人的行业兴起,对于体制和细节的管制不够有力度,证券化交易带给抵押行业的剥离风险但坐收服务费功能,难免会导致出借人或组织人为谋求市场份额而纷纷降低放贷标准。如果有金融机构独善其身,不愿降低身段吸引借款人,其结果必然是出局。同时,尽管抵押信贷资产质量整体下降,但由于市场竞争压力,放贷人并不能相应地提高这些信贷资产的风险利差。这里就可以解释泡沫的发生时尤其必然性的,上涨时有极限的,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下坡路,伪装的一切虚无的假象都会原形毕露,带了严重的金融市场危机。

2.2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不足增加系统风险足够的流动性是市场实现其价格发现功能的前提条件。作为一个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短期的卖空和长期的持有,是调节价格的主要因素,但是作为不动产的投资这部分不能够进行卖空行为,而资产证券正好支持不动产的卖空这样会导致投资的盲目性和集中性,导致流动性不强,交易价格有失公允。

2.3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复杂性是引发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催化剂具有开放性、变化性、趋向性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是一种规范性科学性用来调节传统和现实之间冲突的手段。他的变化性就表现为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一定就如期所望,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复杂系统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复杂多样;二是证券化程序、方法的复杂性。

2.3.1基础资产的复杂性对市场的影响。被用来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种类繁多。由于不同种类基础资产之间的个性差异,对每种类型资产的评估,包括违约风险评估、利率风险评估、提前还款风险评估等,都要求有不同于其它资产的价值评估模式。更有甚者,利率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之间还存在内在联系。当市场利率降低时,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可能性就增大;反之,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些风险本身也是变动的,尽管存在评估其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但这些模型本身具有很大的推测成分。

2.3.2资产证券化交易运作方式的复杂性对市场的影响。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复杂系统特征,由于它是一种插入性的运作方式,是在正常情况下的节流手段,就会是正常的状态变的不正常,其威力不可小觑,可能是一部分也可能是全部,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不对等性和不完全公开化,同时对投资人也是一种不利,但却能够有助于市场的运作。

2.3.3资产支持证券的复杂系统特征降低了金融市场抵御市场传染的能力。金融市场传染,是指个别金融机构的突发困局向市场内其它关联机构的传播,对它的研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造成金融市场传染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恐慌,而市场恐慌主要源于市场的复杂难辨。

3结论

由以上的陈述我们可以明白的看出资产证券是如何将危机推入到高潮的部分,资产证券化与金融市场系统风险存在正的相关性,因此,来自美国的前车之鉴,我们要把好风险这一关,有效的防护金融市场,必要的时候需要国家进行宏观的管理和监理。而对于今后的管理工作,我将试图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3.1坚持以有限管制间接管制为原则,减少直接干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本质上是规避法律管制的结果,如果不是规避法律强制加在担保权上的"破产税",规避法律对金融机构的强制资本储备要求,我国管理层习惯于直接干预,喜欢动用准入限制措施,如将特殊目的受托人限定为有限的信托投资公司等。

3.2坚持慎重选择资产证券化类型,逐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原则在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系统风险,对待资产证券化等类型的金融创新应当慎重。次贷危机表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风险是导致银行放松对放贷的监督,致使贷款质量整体下降,引发系统风险。次贷危机的这个教训,在我国发展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时必须时时谨记。会不会导致贷款泛滥,是当前选择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类型时应当贯彻的一条原则“。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有优质的金融资产,即高质量的债权组合,能够带来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同时未来现金比较均匀地分布于资产的存续期”。首先我国应严格把关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质量,不良资产证券化应缓行。但是对投资者而言,不良资产所蕴含的风险可能随时爆发,一旦风险爆发,投资者由于利益损失意识到不良资产风险时,投资信心就会丧失,于是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3.3坚持以信息披露为原则,防范系统风险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最好的防腐剂,即便摆在其面前的道路阻碍重重,但是坚持这项工作的进行是有其深渊的意义的。首先根据不同资产证券化类型交易。与发行股票不同,资产证券化交易类型繁多,交易法律结构差异很大,不同基础资产类型交易、不同法律结构交易所涉及的信息披露往往差异很大,因而有必要防范市场系统风险。其次,应建立准确的信用评级。

准确的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从市场效率上看,准确的信用评级是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定价的基础,信用评级大起大落势必造成市场恐慌,进而引发系统风险;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一定的信用评级是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质量、交易法律结构的综合反映,信用评级机构实际上承担着对发起人、信用增级机构、服务机构等的监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