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疆金融资源配置研讨
时间:2022-07-02 05:22:41
导语:优化新疆金融资源配置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已成为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依靠市场手段配置金融资源,虽然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要求并不适合这种配置。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短缺,这种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性,直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缩减营业网点,同时金融服务功能弱化,资金外流严重,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缺乏,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随之降低,扩大了区域差异和贫负差异。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已成为引起社会不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金融服务积极性低,加重金融资源配置的差异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在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上是属于经营风险大,成本高的地区。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进入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积极性及金融服务主动性较高,而不愿介入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已有50%以上营业网点已被撤出,呈现出居民办理一般金融业务难的局面,严重降低了银行在居民眼中的形象。另外,我国全国性金融机构实行分行制,由于实行贷款集中管理,信贷政策权限受限等因素,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自主权、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及实效性大大减弱。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所吸收的存款,在全国范围内调节使用,使存贷比例不断降低,扩大金融资源配置的差异,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统一的信贷政策,扩大金融资源配置的差异
银行是特殊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又要保正资金的安全性,又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全国性金融机构统一制定信贷政策,从总行到基层行的经营目标是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重点项目来增加利润,而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些项目很难得到国有银行的资金支持,这种倾斜差异,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形成不利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已成为国有银行贷款排斥的对象,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支持产业差异性不断扩大
商业银行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放贷环节上,对不同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惜贷”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认为农业是高风险产业,对该行业表现出很强的“惜贷”态度。2011年全国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0.1%:46.8%:43.1%,新疆为17.3%:50.0%:32.7%,而和田地区为31.8%:19.1%:49.1%。同样喀什地区和克州等地区第一产业占的比例也高于全国和新疆的比例,这些区域又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商业银行自然吸收的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存款,几乎不发放贷款,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农业相关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就很难从银行贷款。例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2011年各项存款余额为9.15亿元,贷款余额为1.372亿元,存贷比例为14%,其中农业银行各项存款为5.73亿元,贷款余额为0.00596亿元,存贷比例不到0.1%,存差是5.72404亿元。邮储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65亿元,贷款余额为0.0951亿元,存贷比例为5.8%,存差是0.699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存差较大,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四)贷款主体提供有效担保品种难度大
贷款担保是银行除了考虑贷款主体归还能力以外,还要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做为必要条件。根据全国统一担保法的有关规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无法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银行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担保种类,从而形成贷款难的问题。虽然经济欠发大地区当地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公司,由于担保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较小,不适应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要求。其次是担保公司收取相关费用的原因,使贷款主体的负担加重而放弃贷款,引起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五)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金融创新不足
我国银行业务的同质化较严重,各个银行之间没有特殊性的差异,不同贷款主体的经济活动在设置相关业务时,缺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贷款主休金融业务的宣传、研究适合当地的有关业务意识。另外,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年初,而中小企业及农民又在不同阶段有资金需求,因此很难通过银行贷款满足资金需求。在少数民族地区办理相关业务时,由于双语柜员匹配不到位,增加了办理金融业务的难度。少数民族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高利率的金融产品,导致贷款需求的降低,引起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六)信用环境欠缺
银行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贷款清收困难,不良贷款比例增高。例如,2011年和田地区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为5.47%。由于贷款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对银行业务的性质及信用要求了解缺乏,与银行合作不良而失去信用。其次,有些中小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银行不能按时获得准确而完整的企业经营资料,无法准确客观地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量化判断,企业信用等级低的因素,贷款项目难以测定,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形成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强化金融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
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应该在金融行业的经营范围和支持经济方面明确规定相应的法律制度。由于金融行业是社会责任性、经济效益性及社会效益性非常强的行业,金融行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金融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有以下明确的法律规定的内容: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不得低于50%;二是要有调整贷款集中管理方法和扩大基层银行的贷款权利以及新业务创新的能力;三是贷款利率要低于城市贷款利率,鼓励建立多种中小金融机构;四是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利息补贴政策及监管金融机构服务功能考核指标等,注重建立法律法规时,避免只强调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而忽视经济发展支持的范围。
(二)实施倾斜性的信贷管理政策
中央银行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与相对较发达地区在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差异,采取倾斜性货币信贷政策,人民银行要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分行的调控权限,即总行要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分行再贷款、再贴现的限额,适当延长再贷款期限。与此同时,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省级分行在系统资金往来利率和期限上实行比发达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二级准备金率,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中所需的合理流动资金的要求,实行较为宽松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适当提高存贷款考核比例,加大授权授信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金融机构要扩大扶贫贷款的规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提高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积极性
在现实生活中,银行在经济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性较高,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被动局面。当然,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和提高利润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无法保证金融机构的利润增加。笔者认为,中央财政和各银行的总行出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贷款风险基金,明确贷款损失的范围,注重贷款损失补充工作的检查和兑现的落实。地方政府重视相关金融机构采取减免管理费和税收等措施,金融机构应减免农业和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相关税收费用,通过部分贷款损失的补充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四)优化银行结构,降低金融资源配置差异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是引起金融供求矛盾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多种金融机构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在竞争中,金融需求主体收益。国有银行取消相关基层银行业务限制规定的同时,要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营业网点,建立地方性商业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增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增加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大相关政策性银行的种类。
(五)改变银行贷款方式,提高信贷投入
全国金融行业中,具有70%以上金融资产的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承担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义务,改变经营目标集中在大项目,大行业,大城市的发展倾向。增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营业网点,扩大基层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管理方面的独立性,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和有发展前景项目的开发和支持力度,承担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的责任,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业务种类,贷款条件,贷款保证等方面的特殊性,增加较合理的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业务种类。金融机构作为特殊的企业,在考虑经营安全的同时,也要考虑减少贷款主体没有必要的麻烦,这也是企业提供服务的一般性原则。贷款方式一定要灵活,贷款主体能给银行提供的担保物,银行认为在市场变现能力较好,贷款需求合理下,可以考虑贷款。例如,中小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厂房、农户的房屋、土地和其他资产等等。
(六)重视金融服务创新,扩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创新并不是参照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模式,而是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特点,研究和开发适合的金融服务项目来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意识,大力宣传金融业务,匹配双语柜员及双语凭证,方便少数民族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在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模式问题,是当前应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以发达城市的金融服务模式操作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是不适应的,因此,要根据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习惯以及经济活动特点来开发金融服务产品是解决金融供求矛盾的基础,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金融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 上一篇:教育系统加强学校管理意见
- 下一篇:谈论原生态思维对艺术设计启示
精品范文
9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