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下金融产品革新

时间:2022-07-02 04:56:16

导语:物联网下金融产品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联网下金融产品革新

1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以产品电子代码(EPC)为核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所有需要联网的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共享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由IBM公司在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智能生活和应用需求提出的,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范围,在anyone、anywhere、anytime的基础上,又延伸到了any-thing。通过将人们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数字化管理、统一化监控、拟人化交流,使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型社会。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确认了“物联网”的概念。因为物联网的发展,能够使世界上任何的物体,通过因特网主动互联互通,所以不仅要从国家高度考虑,更需要从全球一体化的目标来考虑,构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这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都更加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技术。

1.1国外物联网的发展

目前欧洲已经实现了物联网在汽车信息通信、自动抄表、安全检测、自动售货、交通系统、自动化工业、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对“智慧地球”构想作出了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层级的发展战略,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并在《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RecoveryandReinvestmentAct)中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能源、宽带和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亚太地区物联网的应用中,日本和韩国发展较快,日本重点发展智能交通、透明物流、自动抄表、汽车信息通信、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领域。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xICT”政策。“xICT”代表不同领域乘以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含义,一共涉及三个领域-“产业xICT”、“地区xICT”、“人民生活xICT”,将各行业、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与ICT深化融合,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为物联网的应用奠定了信息自动采集的基础,实现了物体拟人化的前提条件。继日本提出u-Japan战后,韩国也确立了u-Korea战略,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不仅为人们创造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更便利的生活服务,更可以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目前物联网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远程抄表、自动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与国际物联网的发展进程相似,我国物联网总体处于初创阶段,但已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和产业基础,对物联网的应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1.2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已经把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2009年8月和12月,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3月5日,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6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了信息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突破方向为:新一代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2011年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指出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发展物联网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攻克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等七个方面。2020年之前国家计划投入3.86万亿元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工信部将支持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具体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与智能家居九大领域。李力还表示,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企业投入,积极发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用,支持相关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加快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进医药、信息、电力、新能源等领域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物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物联网已经在一些行业领域得到初步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票证管理、动植物追溯、自动化生产线、物流管理、环境监控、医疗卫生、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但由于各界对物联网认识的层次和角度不统一,物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分割散乱的态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联网的发展。根据科学发展理论,要想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就必须先了解物联网发展的主体核心需求、环境服务需求。

2.1物联网发展的主体核心需求

物联网发展的主体核心需求主要表现在:实现物物互联的前提是物物区别,这就需要为每个需要互联的物体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符号,这种唯一性又需要全球统一标准的分配来保证,如同条码技术应用得以推广之初,既要考虑物物的不同,又要考虑编码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实现物物互联的技术基础是物物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递,自动采集技术可以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可以借助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实现;实现物物互联的应用基础是各领域对物联网低成本智能化带来的经济与便捷的正确认识,以及各行业应用物联网的需求,例如物流、交通、零售等领域应用物联网的行业需求。

2.2物联网发展的服务环境需求

物联网发展的环境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物联网的发展对国家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出台相关的可行性产业扶持政策是物联网顺利应用和谋求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考虑到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各应用领域需要统一部署和规划,协调互动,营造物联网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工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中人们更关心的是安全问题,在大量信息自动采集和传递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个人隐私侵犯的问题,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账户信息都存在着泄露的风险,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物联网的安全应用;金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金流支撑,无论个人的生活工作,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安全便捷、能够增值的金融服务工具。

3金融产品在物联网下的不适应性分析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扮演着工商企业的服务员,个人理财的服务员,社会融通的服务员等角色。服务对象的需求是服务者服务创新的根本,所以物联网的发展对金融产品提出的需求,是金融业服务创新的出发点。例如,工商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融资渠道,个人理财需要更多咨询信息和财产监管信息,商品交易需要更安全和便捷的支付渠道。

3.1物联网下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在借贷关系出现后产生银行信用,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时,融资渠道扩展到股票、债券、支票、信用卡、证券化资产、金融期货、期权合约、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当互联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后,开始建设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钱包等数字形式货币。2009年美国物联网提出将在六大领域建立智慧地球,其中一个就是“智慧银行”,通过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保证用户的账户安全,通过RFID技术进行客户辨别,更好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等,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便捷化。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感知中国”战略,重点建设的应用领域之一是金融。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金融行业应用的重点和热点领域是金融IC卡和移动支付业务。2011年10月12日聚龙股份公告:该公司申报的“金融物联网-人民币流通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被列入“工信部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计划”,获得专项资金补助300万元并计入年度营业外收入。这足以说明国家重视人民币流通的监控,重视金融物联网环境的建设。

3.2物联网下金融产品的不适应性分析

物联网行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如何有效融资成为了物联网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的使用情况可视化是物联网的融资瓶颈。客观的信用评价和偿债能力的评估是融资的前提,现在的银行金融产品还不适应物联网产业融资,这就需要创新的金融产品来适应物联网的发展。现代会计理论认为,资金流充足、高效,是利润不断增长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效的金融支持将促进和加速企业的发展和供应链的成长。因为现有金融机构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即时的跟踪、监控,现有评估机构无法针对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全程监控,不能给出较为客观的信用评价和偿债能力的评价,这不仅影响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更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大。如果信贷控制过松,过度扩张,又容易产生泡沫经济,这就需要强化信用评价机制,适度控制。而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完成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中小企业达到的销售收入占总量的57%,中小企业实现利税占全国总税收的50%,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所研发的。所以说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和研究很重要。物联网环境下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具有可跟踪性。也进一步促进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应用推广。但目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普遍覆盖范围较低,非融资类产品使用不足,大多以融资产品为主,而且其业务主要集中在基于应收账款的保理与存货质押领域,从服务对象的开发来看,主要服务供应链中有绝对优势的核心企业及其上游节点企业,相对来说,下游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不足,电子化程度不高。金融支付是物联网产业不可或缺的支撑,物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运作,必然伴随着金融支付体系的配套,只要有经济价值转移,必然带来金融支付。而目前的支付工具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卡类,银行信用卡、储蓄卡、借记卡等;第二种是手机支付,手机卡、手机银行、手机钱包、安捷支付等;第三种是第三方虚拟账户,支付宝、财富通、贝宝、快钱、网汇通、云网、拉卡啦、新蛋等。如此众多的支付工具,每种支付工具的消费者同时存在多个账号,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理财与出行携带的困难,给监管部门监管也带来了困难,还有重复资源建设的浪费。如何创新金融产品,与物联网产业对接,并适应于物联网产业的服务需求,对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创新金融产品,以适应物联网的发展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物联网除了给金融业带来了科技革新的需求,也可能在应用领域给金融业带来了竞争。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银行、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会介入移动金融业务,用以支配巨大的智能网络。移动支付中,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表现出了更强的推动欲望。从目前的金融监管来看,要实现用移动终端支付大额的交易是不允许的,需要银行来担当支付的主角,部分运营商采取注资、入股等合作方式开展业务。目前来看,移动支付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支付的便捷,但网络信息安全却是一个不断出现新情况的复杂问题,如何进行金融监管创新,以适应物联网下运营商、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各方的需求,是当前物联网金融研究的主要任务。

4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建议

鉴于上述物联网环境下金融产品的不适应性分析,提出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金融产品-物联识别卡,为持有者提供资金的方便管理、精确管理和必要的监管。物联识别卡以居民身份证编号或营业单位的编码为识别基础进行编号的分配和区别,并在卡内储存持有者个人基本信息、固定资产信息、资金流出入记录信息(包括各项收入支出的记录、购物产生的交易记录和支付工具记录、证券理财产品持有的动态记录)、个人信用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为持有者提供资信查询、负债能力查询、个性化理财咨询服务、网上交易服务等,借助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和密码加密技术保证持有者和使用者的身份一致性。虽然居民在进行交易时,每一笔交易往往只采用一种支付工具进行支付或转账,但是考虑到市场上金融产品多,居民通常持有多家金融机构的CARD,还有一些非金融机构的一卡通、债券、支付宝、移动钱包等,居民对这些工具管理的容易陷入混乱状态,不利于合理化理财。所以提出物联识别卡的概念,将这些金融产品进行信息汇总(采用银联互联的理念进行集中),让持有者对自己的财富情况一目了然,同时支付时,可以在自己的资金卡中选择其一进行支付链接和确认,同时记录下支付转账对象是谁,转账支付多少,交易支付换来什么等信息。资金流向透明化,便于持有者对自己的消费情况汇总分类,更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权限加强青少年进出网吧的监管、青少年理财监管、个人不动产等资产监管、税收监管、负债能力测评、信用测评、证券行为监管、监测热钱流动、避免洗钱、套现等行为。考虑到过多信息的透明化,这个平台最好由政府部门搭建。第一点主要考虑到过多个人或公司隐私及机密信息的记录,易产生安全隐患和持卡人的安全顾虑,如果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势必影响物联识别卡的推广和应用,而任何单位和组织除了政府部门的约束外,都不能给持卡者安全感,因为任何项目的执行,都离不开经济利润的驱动,只有政府部门可以做到无私为民,做到无利益驱动,让持卡者放心;第二点主要考虑到要将多种金融卡(包括移动卡和虚拟卡)信息汇总,必然涉及到多家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的协调配合,除了政府部门外,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容易在其中提出更好的利益分配方案,且执行力度也不如政府部门;第三点主要考虑透明化的资产和资金管理,有利于第三方机构更科学客观的评判持卡者的信用度和负债能力,对于进一步融资和一对一精准金融服务有很大的意义,但需要政府部门组织这种评判,才能尽量少带有主观色彩,保证评判的更公正。从目前技术来看,现场支付和线上服务都有技术支持。现场支付可以利用身份证这个居民出行必备的卡,或利用身份证号(和商户经营许可证号)制作射频卡,通过商户设置的读取设备连网(商户读取终端只能显示该卡持有者的年龄、性别信息,和该持卡者在同一商户交易转账的历史记录,也就是集中了会员卡管理功能,便于商家尽快识别VIP客户和老客户,并进一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指纹技术(一些重要的门禁系统已采用,国外一些身份证已采集居民指纹信息并储存于身份证内)或代码加密技术(当涉及大额款项的转账交易时可以使用指纹识别加代码密码识别,保证持卡者的账户安全)确认身份,再选择支付工具(多种金融卡选择一种),进行支付信息的交换(可以借鉴银联系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和交易信息的记录。这样既可以避免持卡者出行携带较多金融卡、会员卡等,还可以给商户带来更精确地客户价值辨别和分析。物联识别卡的理财服务、精确管理更依赖于线上服务。线上服务需要较为安全的网络平台,这样的网络平台搭建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可以借鉴已投入运行的较为成熟的金融支付平台,比如支付宝运行平台、财付通运行平台、快钱运行平台、移动支付平台,聚龙股份公司的人民币流通管理系统等。既可以减少新系统试验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可以减少重复资源浪费。借鉴的同时,在网络平台积极开拓个性化理财咨询服务模块、智能理财方案推荐服务模块等,使持卡者不仅能了解自己的消费支出和收入情况,又能得到专业理财建议,提高持卡者的理财兴趣。考虑到持卡者的财产和资金信息都会显示在用户终端机上,必然带来个人隐私的安全隐患,所以,在通过互联网络接入物联识别卡的网络平台时,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设,比如,通过账号和手机接收的随机登陆密码进入网络平台的前台等。

欧盟智慧系统整合科技联盟在《2020年物联网发展报告》中预测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前),RFID自动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零售终端和制药过程等领域,从大型超市、物流公司和制药企业来看,已实现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物体的跟踪;第二阶段(2010年-2015年),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阶段,实现物体互联阶段,目前各国各行业都在积极参与物体互联,争取实现任何物体都贴上自己的标签,实现物体的数字化和信息的传递;第三阶段(2015年-2020年),物体半智能化阶段,需要的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还包括物体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分析功能;第四阶段(2020年之后),物体全智能化阶段,物体被赋予智慧,能够根据不同场景智能决策。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说正处于第二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一体化的可视化追踪,必然带来更大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