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金融风险预防机制
时间:2022-06-18 09:00:00
导语:谈论金融风险预防机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而金融风险是金融与生俱来的属性,近年来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1金融风险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金融风险是指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个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或投资经营活动中,因各种金融因素的不确定变动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证券价格风险等。
2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点
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的原因在于:①经济主体多元化。每个企业都要自己作决策,连消费者也要自己决策,所以风险问题明显化了。②经济机制发生变化。许多行业出现生产能力剩余,据统计有5%的商品供不应求,30%的商品供求平衡,剩下的是供过于求。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着困惑,导致风险突出。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①集中性。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使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②隐蔽性。我国各种金融风险以隐蔽的形式潜藏着。③社会性。我国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人们的金融意识在增强,但风险意识还很淡薄。一旦金融风险暴露,就会引起群众不满甚至闹事,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3金融风险的影响
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金融风险可能转化为经济危机,导致证券市场崩盘、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巨额外汇资产逃逸、银行出现疯狂挤兑、企业债务危机、金融机构倒闭等等。国家金融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国家经济停滞、陷入社会动荡、政治风波乃至局部战争。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金融风险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直接的或潜在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加大经营管理成本;可能降低资金利用率、增大交易成本。严重的可导致个人倾家荡产,导致企业和金融机构产生危机或者破产。
4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4.1宏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宏观金融风险防范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防范者本身并无风险,而是对市场上所有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管理,目的在于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以便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金融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制定一整套市场运行的法律、制度和各种交易规则,从而有效地消除市场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金融风险。这种法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定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金融规范化、法制化环境。这是宏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第二,制定市场运行办法和有关法律。强化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实体降低金融风险,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金融风险。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金融监管当局调控金融活动的指导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措施。包括中央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直接实施或控制的全局性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外汇管理制度等。又包括对具体的金融活动所做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对商业银行规定利率浮动幅度、对企业要求开立“基本账户”制度、对证券交易制定涨跌停板制度等。经济政策是金融市场上影响重大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它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经济政策必须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和可持续的,否则会加大金融风险。经济政策还要适应市场,适时调节。如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调节基准利率来调节资金的供求,在外汇市场上购进或抛出外汇以保持汇率的稳定等。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金融监管当局要对各经济实体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和市场退出进行全程监管。首先,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进行严格审批,设立金融机构必须有法定投资者数量和足额自有资本金,要有足够的合格的业务管理人才,以及其他必备的条件,把好金融风险防范第一关。其次,对各类机构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合规性监管和金融风险监管,主要有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现场检查是指监管当局派出由专家和稽查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经济实体进行全面或某一方面的实地检查。非现场检查是指连续地收集和分析经济实体的各种报告和各种数据,从而评价其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监管方式。最后,对机构的市场退出,也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管。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对金融机构接管、合并、兼并、收购、破产的法律和法规,规范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对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须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金融监管当局要组织、参与或监督整个清算过程。
4)提供适当的市场保护机制。金融当局对已出现问题的机构,还可进行适当的保护和挽救。如对出现亏损或有流动性问题的银行注入资金,使之有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对已无独自经营能力的,可指定或参与决定由另一家更稳健的机构来接管或合并,以保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设立市场保险制度或保护基金,为商业银行提供日常清偿力的援助。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护制度。要根据我国金融机构类型较多以及分业管理的实际,建立分业的存款保护体系。针对银行、信用社、证券、保险、信托的不同特点,建立各自的保护体系。鉴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较大而抗御危机的能力较弱的实际,当务之急是要建立面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护体系,如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保护体系。在形式上,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护体系应以互助担保为主要考虑方向。
4.2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损失,以便在日益动荡的金融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首先,实行决策责任制。决策人员要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负责,执行人员认真实施,监督人员对决策和实际操作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建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按照工作特征和要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各经济实体要特别加强各项业务的监控,使所有业务和流程都置于监督和约束之中。
2)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或工作细则,规范操作行为。各经济实体严格依法办事,不仅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当利益受损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经济实体在经营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或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如商业银行制定的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些工作职责、涉外企业制定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制度等。
3)采取保证约束措施。经济实体在交易中,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保证交易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防止各种纠纷和信用风险的发生。如进口商与国外厂商预先约定汇率变动范围,签订交易合同,既可避免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争端,又可转嫁部分汇率风险。在签订合同时,还有一些附加条件,如保证金、由银行开立保函、实行担保或抵押等,这些附加条件也是防范风险的手段。
4)运用科学手段来减少金融风险。经济实体在经营管理中,要根据业务性质和风险特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利率风险可以通过将资产与负债的敏感性缺口调节为零来规避;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以通过将资产多元化的方法来分散;在国外最常见的是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等采取的保值措施,即通过远期交易、互换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工具及这些工具的组合,在不改变原有暴露的情况下,做一笔与原交易相反的交易(或买进一种交易的权利),来冲销原来的暴露所可能遭受的损失。有的经济实体还建立了风险准备金,如银行的呆帐准备金,可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行。国外的这些防范风险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以为借鉴。宏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重在指导,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重在实施。二者不是孤立的,只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张坚不可摧的防护网,建立起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 上一篇:便民缴费领域金融IC卡运用
- 下一篇:谈论金融课程事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