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考察思索
时间:2022-06-08 08:38:00
导语: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考察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银行、银监局的推动下,我市的农村金融业进人发展的快车道,涉农金融机构数量逐渐增多,涉农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涉农金融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但是,我市农村金融业仍然面临着供需脱节、金融服务缺位、配套政策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日益增长并渐趋多元化的农村信贷需求,金融供给发展的力度稍显不足。本文针对当前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一、农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总量不断扩大。一是涉农金融机构种类不断增加,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数量由传统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3家发展到目前除光大银行和广发银行以外的13家金融机构。二是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不断优化,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达142个,农村信用社126个基层网点遍布各乡镇。三是农业贷款规模扩大,至去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66.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5.4%,存量贷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涉农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龙江银行,上述3家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70%以上,贷款占比分别为31%、27%和13%。
(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涉农金融机构不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及时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发放以信用为基础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不断扩大农户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的覆盖面。通过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信用增进方式,发展了满足种养大户信用共同体成员资金需求的联合信用贷款。2009年以来,由我行牵头推动、各涉农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公司+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新型信贷模式,较好地满足了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至9月末,创新农贷余额2亿元,无一笔不良。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多元。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提高了农村金融需求满足率,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发展银行在保持粮棉油购销与储备贷款业务支持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政策J胜信贷业务,政策性金融支农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县域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尤其是发展棚室经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涉农金融管理模式,积极为农业龙头企业、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高端集约化金融服务和批发贷款业务。农业银行以“惠农卡”为载体,不断扩大对农户的信贷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地缘和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支农业务的覆盖面,推动了信贷支农由县向乡(镇)以及村的延伸,积极为农户开办小额贷款、消费信贷等业务,实现了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涌现,促进了农村金融业良性竞争,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格局。
二、农村金融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脱节。在市政府“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规划下,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我市的特色种植、棚室经济、养殖业等现代农业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增长迅速,并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农业经济本身存在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信贷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村信贷供需脱节现象日趋显现。从总量上看,金融供给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2009年、2010年和20H年上半年,大庆市第一产业贷款占当期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3.4%、3.4%和3.5%,呈下降趋势,远远满足不了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结构上看,信贷资源大量流向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的农业龙头企业,而对需求程度更高、但相对风险较大的农户和农民合作组织则供给不足。农村信贷供需脱节现象直接导致农业贷款议价能力不强,利率负担较重,农户不得不被动接受涉农金融机构单方面制定的利率水平,目前农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0%左右,高于其他贷款2一3个百分点。如何满足市场的普遍性需求仍将是未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受经营范围、业务发展、自身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各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农惠农方面都相对薄弱。商业银行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将战略重心向城市倾斜,支持农村经济明显不足。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全市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骨干和支柱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业务范围相对狭窄,无法触及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支持,在改善农户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人等方面的信贷支农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是目前大庆市农村经营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承担了金融支农的主力,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历史包袱较重,信贷资金存在不足,加之农村信用社本身信贷产品种类少,额度小,难以满足农民种植、经商、消费等日趋多样化的信贷需求。
(三)农村金融领域配套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担保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针对农业贷款制定比较苛刻的贷款担保条件,而商业担保机构出于自身经营利益考虑,不愿为农户提供担保;另一方面,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村宅基地、自建房大多没有产权证、且非框架结构的房屋变现能力低,难以达到金融机构抵押品的标准。这些因素都导致广大农户在贷款过程中阻力重重,抑制了农民的信贷需求。二是农业保险缺失。目前,我市的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的业务十分有限,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即使是针对农户和农村企业开展的保险,也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领域,如财产保险、住房火灾保险、疾病保险等,而农户最需要的农作物保险、养殖业保险则极其缺乏。三是农村信用环境尚需改善。目前,信贷征信系统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信用的不确定性,造成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抑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同时,由于农民普遍金融知识缺乏,信用意识淡薄,在信贷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时有发生,金融机构的债权难以落实,极大地影响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农村金融的过程中巫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大庆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和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筑渠引水,建立多层次、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要完善现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服务功能,引导商业银行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前提下,到农村金融市场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挥其在业务范围、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合作性金融组织在农村的地缘和人缘优势,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在信贷产品、服务方式、贷款条件、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二是要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具备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所缺乏的灵活、及时、利率机动三大特点,能够很好的发挥为大银行拾遗补缺、分散风险,与大银行共同繁荣的作用。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构建多层次的涉农贷款担保体系。加强涉农担保组织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涉农贷款担保体系,是解决涉农贷款“担保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可通过财政注资等手段进一步壮大大庆市农业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发挥其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贷款担保方面的作用,尽快形成以农业担保公司为龙头的农业担保体系。其次,应鼓励社会资本进人涉农担保领域,培育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满足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较大规模的担保机构。再次,鼓励建立农户互助基金,分散信贷风险。通过多渠道拓展农村有效担保范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二是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风险、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要制定对农业保险机构的扶持办法,推动农业保险机构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业务,提高保险覆盖面,增强保险公司承担风险尤其是农业巨灾风险的能力,分散农业风险,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要鼓励农业保险机构结合农村、农民实际,开发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新险种,让农业保险真正惠及农民,实现保险服务的普惠性。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各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人民银行整合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加快建设个人征信系统,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信用评定方法及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中,法院、公安、税务、工商、保险、公用事业收费等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参与到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工作中去,形成一个以政府为领导,以金融部门为主体,以党政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金融安全的局面。通过对信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银企配合、村组响应的良性互动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三)完善政策扶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农村信货市场。一是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探索设立由政府、企业、农户共同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对政府支持的产业出现的信贷损失给予一定补偿,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健全支农激励机制。加大对支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定奖励和补偿办法,对于积极增设农村经营网点,加大网点基础设施投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的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和物质激励。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向政策性金融业务提供贴息、免息支持。把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达到用少量的财政资金引导大量的金融和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效果。
- 上一篇:城市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思索
- 下一篇:市国资局土地征收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