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状况及意见

时间:2022-05-25 05:26:00

导语: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状况及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状况及意见

一、张家口市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现状

(一)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2008年,河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挂牌成立,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竞争不充分、效率低的局面,也开创了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先河。目前,张家口市村镇银行已发展到了2家。到2011年9月末,张家口市村镇银行各项存款达3.34亿元,贷款达2.59亿元,为辖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及时、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小额贷款公司在不断规范中发展壮大。到2011年9月末,辖内小贷公司共27家,注册资金12.8亿元;股东数243人,实收资本12.8亿元;贷款余额10.89亿元,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3299笔、2919户、26.05亿元。张家口市小额贷款公司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军”,从2008年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整顿以来,不断规范壮大,对于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潜力巨大。2007年,张家口市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来,在全辖范围内已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196家,2011年9月末,入社农户10810户、入社资金659.4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294.5万元,扶持12367户(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互助资金优先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高扶贫项目的引领性,使贫困户更好地利用扶贫资源,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张家口贫困人口众多,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对发展辖区经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潜力巨大。

二、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银行业务发展难突破。一是资本金规模小。张家口市两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其中,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注册资金1000万元,蔚县银泰村镇银行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要由发起行-张家口市商业银行、企业和自然人分别按40%、40%、20%入股形成,资本金来源单一。二是公众认知度低。张家口市两家村镇银行均设立在机构较全面的张北和蔚县县城,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由于规模小,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较低,且网点单一,从而使其筹资能力和支持规模上受到了制约。三是结算功能不健全。目前村镇银行结算主要通过行,无结算行号,无法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无法开立汇票,不能与其他银行实现互联互通,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导致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企业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的很少。另外,中国银联的入网费用高达300万元,村镇银行往往难以承受,限制了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二)小额贷款公司支农作用不充分。一是利率定价偏高,农户难以接受。据9月份人行利率报备系统监测,全市27家小额贷款公司6个月以内(含6个月)加权平均利率15.3%,1年以内(含1年)加权平均利率为20.34%。分别高出基准利率2.5倍和3.13倍,大多数客户贷款利率接近或超出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二是城区性、大额化、门槛高,弱化了支农作用。目前全市开业的27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24家设在县城区,且大额放贷趋势明显,据某小额贷款公司调查,该公司2009年成立以来,仅有客户70户,贷款5万元的客户不到10户,其余均为大额借贷,其中以股东担保9户,占贷款户的13%,其余均为抵押贷款,大多农户和中小企业由于无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难以从小额贷款公司得到贷款。三是监管不到位,信息难共享。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由省金融办统一审批,监管由各级政府授权金融办负责实施,由于人员、知识结构等原因,事实上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处于真空。按照《关于小额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小额贷款公司需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但目前尚无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加入,因此,申请贷款的客户信息,如现金流量、贷款存量、信用评级以及资产抵、质押等情况,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登记部门不能共享。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不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批农村资金互助社、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这些组织对发挥农户的集群效应,在农产品的议价、采购、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组织在农村属新生事物,在管理上还存在缺陷,制约其发展。一是组织管理过于松散。互助合作社一般由村民委员会组建,村主任任负责人,村会计任会计,管理人员都为文化素质较低没有金融专业知识的农民,因此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而且绝大多数都属于服务型合作组织,没有经济实体,自身经济实力弱,“造血功能”还没形成,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服务功能差,运作困难等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社仍处在低速发展阶段。二是组织资金缺口严重。调查中发现,农户合作组织的资金来源基本是靠财政拨付和农户入股构成,但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县域财政收入不高,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决定了农户合作组织资金必然紧张。据对阳原县调查,该县财政部门拨付的15万元和农民入股的股金合计最多为27万,信贷规模为每户可贷股金的两倍,按每户放贷平均3000元,可用资金平均20万计算,仅可以发放66户农户,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实际需要。三是组织监管主体不明。调查中发现,农户合作组织基本是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在民政部门备案,并没有人民银行的批准,也没有银监部门的监管,其监管责任不明确,一旦其正式开展信贷业务后,出现的金融风险将会导致许多后续问题发生。

三、加快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提高经营水平。一是政府主管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在着力完善政策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业务指导,通过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进一步健全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对组织运行的监督检查,督促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做好风险隐患的防范、排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督促其尽快加入人民银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资金结算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督促组织树立法律意识,加强自律,认真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业务,不断开展自查自纠,改进各项工作。支持组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品种,增强盈利能力。

(三)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业务发展。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金融机构”是一个模糊界定,不利于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和监测,容易形成地方政府部门的过渡监管和多头管理,建议将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纳入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中统一规划,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要赋于金融监管部门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监管权力,加强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监管制度,加强对其业务的监管,促使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沿着服务三农的健康道路发展。

(四)加强制度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国家应尽快出台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金融业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金融机构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村镇银行,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贷款政策给予支持,增强其资金实力。对小额贷款公司,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采取股权质押或资产抵押的方式充分用足银行融资,扩大资金来源。鼓励条件成熟的小额贷款公司改组为村镇银行。

(五)创新业务品种,提高市场竞争。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信贷品种,积极探索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权益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有效规避和控制不良贷款,不断拓宽业务空间,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六)科学合理定价,扩大支持范围。目前,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贷款利率偏高,使大多数农户、微小企业望而止步,弱化了支农效果。各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结合辖区实际,制定科学利率定价机制,使大多数农户、中小微企业从这些组织中能贷到款、能够负担得起利息支出,使更多需支持的农户和企业得到这些组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