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金融优势促进文化建设发展

时间:2022-05-03 09:43:00

导语:发挥金融优势促进文化建设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挥金融优势促进文化建设发展

一、金融支持文化发展的现状

1.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助力文化建设发展可以说是其份内之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繁杂、程序过多,贷款周期相对较长,难以满足文化企业融资时效性的要求。二是商业银行对文化企业开展的业务不全面,且经办过程中人员业务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融资效率。三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涉及文化建设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没有采取针对性特点设计相应的金融创新产品。

2.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建设就其发展阶段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体制改革深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数量相对偏少,且经营部门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不高;有形资本较少。市场价值不确定,商誉、声望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等其它市场主体的认同,致使微观文化企业融资困难;产业结构尚不合理,新兴产业比重偏小,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对较弱;文化资源相对比较分散,开发成本高;文化企业运行机制相对僵化,经营不够灵活;文化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文化经营市场整体活力不足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发展的意义

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化发展的先进、落后与否,正是影响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强盛与衰落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国家层面上提高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扶植和保障文化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培育一个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那么该国将会在文化领域出现一个消费的高潮期。对于我国而言,2008年人均GDP就已经跨过了3000美元的大关,2008年以来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历史经验的生动诠释。2009年以来,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出口加工制造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发展却逆风而上,为经济保增长、利益保民生、社会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文化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贡献。现今,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OO0美元关,平稳度过了人均GDP3000—4O0O美元经济动荡,甚至倒退的魔咒,我们更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为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国家的强盛提供保障。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要求各级部门要在当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带动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

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及其重大: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新型产业形态,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形态的绿色产业和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必将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更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支持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大力改善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展示自我、赢得优势并争取掌握主动;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提高内需角度来分析,文化领域的消费是一个更新、更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点,以往世界动荡、经济波动剧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受国际局势的影响较小,即使经济增速放缓时,文化消费需求却逆势上扬,反而有所增加;有利于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从国情分析,相对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拥有的文化遗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开发潜力也较大。同时,按照中央政府大力扶持连片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实际也正符合政府的要求和条件。以甘肃为例,丝绸古道、大漠雄风、敦煌壁画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及地方特色可开发的文化产品潜力也很大。如果可以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民俗影视等文化的项目开发和利用,必将为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金融支持发展的具体措施

1.金融机构应量身定做有针对特点的信贷政策考哇捌白勺:峙殊性,金融勾部门应将作为朝阳产业列入部门支目,在贷歆匿、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优寓暾策。同时,对史化企有别于丁墒企业的信用评级傍臾,制定版权质押贷衫潴引和并购贷款指引等,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加适宜、优质砧的金融服务。

2.培育龙头企业当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企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加快、部分文化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现实,金融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3.完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以完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证券交易所应做好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和推介工作,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还可以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突破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障碍。

4.积极发挥保险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作为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的保险行业,也应该为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保险产品,在现有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各类出版物、印刷、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以及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在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的项目运作风险,为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5.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及培育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品,只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并通过产品的打造,才能培育出高品位的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项目运作等方式,着力挖掘和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产业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同时,要注重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开发,加大文化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而科技的投入归根结底还是要经济基础做保障,因此还是应改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6.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强调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瑰丽文化集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机构在具体支持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性地推出基于人情关系的信贷技术,金融机构还可有效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对声誉良好、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人创立的文化企业,加大信用贷款的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企业缺乏担保抵押的问题。